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1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8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67篇
内科学   47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580篇
预防医学   104篇
药学   629篇
  9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调脂及抗炎作用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目的探讨40 mg/d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调脂及抗炎作用。方法将9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试验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用药后4、12、24周检测两组患者血脂、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浓度,对比两组调脂及抗炎作用差异。结果①用药后12周,试验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用药后24周,试验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②用药后12周,试验组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用药后24周,试验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③降脂强度与病人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浓度下降趋势呈线性正相关。④随访期内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安全可靠。②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可显著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脂达标率。③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炎症因子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具有更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2.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管舒张功能的作用。方法将入选60例冠心病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分别测定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肱动脉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结果治疗前,冠心病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经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A组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P<0.01)。随着血脂的改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显著提高(P<0.01),但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未见改善(P>0.05)。结论冠心病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存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后,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3.
李军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22):24-26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钙对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4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试验组,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个月干预治疗,测定治疗前后hs-CRP和NO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组治疗前血浆hs-CRP明显(P<0.01)高于正常对照组,NO明显(P<0.01)低于正常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后血浆hs-CRP降低(P<0.05);血浆NO升高(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预治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拟行PCI术ACS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0)与对照组(n=40)。其中对照组患者为首次进行PCI治疗且术前未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患者在术前连续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3个月以上,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h、24h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变化以及炎性反应进行监测,同时观察患者术后20min靶血管前向血流的TIMI血流分级情况,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个月记录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CI术前、术后12h及24h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PCI术前及术后的TMPG及TIMI血流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预治疗在ACS患者PCI术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减轻患者心肌的损伤,降低炎性反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术后血流灌注并降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内皮细胞微粒(EMPs)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及其与ERKl/2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HUVECs分为不同浓度EMPs作用组与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磷酸化ERK1/2和ICAM-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 EMPs可诱导HUVECs ICAM-1 mRNA和蛋白及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增加,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均P<0.01);阿托伐他汀及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显著抑制EMPs诱导的HUVECs ICAM-1 mRNA和蛋白及磷酸化ERK1/2蛋白的表达(均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ERK1/2信号通路抑制EMPs诱导HUVECs ICAM-1表达。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芪参益气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的干预作用.方法 纳入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的141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芪参益气滴丸组(芪参组,n=36)、阿托伐他汀组(n=36)、和联合组(阿托伐他汀+芪参益气滴丸,n=39),药物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采用冠状动脉定量分析支架术前、术后狭窄病变管腔内径和面积指标,评价阿托伐他汀、芪参益气滴丸及联合用药对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结果 共有85例患者及108处支架在术后6个月内进行冠脉造影复查.四组患者随访时间及随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芪参组、阿托伐他汀组、联合组支架内再狭窄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阿托伐他汀组在晚期内径丢失、晚期内径丢失指数均小于对照组和芪参组(P<0.05~0.01);在支架置入血管段最小内径、净内径获得、净内径获得指数、管腔面积净获得方面均大于对照组和芪参组(P<0.05~0.01).联合组晚期内径丢失、晚期内径丢失指数、再狭窄率呈小于阿托伐他汀组趋势,而支架置入血管段最小内径、净内径获得、净内径获得指数、管腔面积净获得方面呈大于阿托伐他汀组趋势,但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参益气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支架内再狭窄的防治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肌酐(Sc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相关运载蛋白(NGAL)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PCI的冠心病合并HuA患者6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31例,围手术期40mg/d)和常规治疗组(29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4h、72h测定血清Scr、hsCRP、NGAL水平。结果:两组Scr水平在术后24h升高,72h回落,无显著差异(P〉0.05);hsCRP、NGAL术后24h升高,强化治疗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hsCRP(6.8±2.1)mg/L比(8.4±3.8)mg/L,NGAL(57.1±12.7)ng/ml比(66.2±17.9)ng/ml],P均〈0.05;术后72h回落,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强化治疗组hsCRP[(6.6±2.4)mg/L比(5.5±1.5)mg/L]、NGAL[(52.1±12.9)ng/ml比(45.6±9.7)ng/m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短期内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PCI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相关运载蛋白升高的程度,从而达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1)的于影响及停药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 4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每日服阿托伐他汀10mg共用8周,第9周停药。分别于服药前、8周末及停药4周末取空腹静脉血,均行血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NO、ET-1测定。另选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要求采血前两周未服用任何药物。结果高脂血症患者血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8周末两组血HDL-C、NO水平显著升高、TG、TC、LDL-C、ET-1水平明显降低(P<0.01)。停药4周末TG、TC、LDL-C、和ET-1均较治疗8周末明显升高,而HDL-C、NO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改善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内皮功能,且需要长期坚持服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ST段回落、血清炎症因子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3月~2010年12月武警总医院发病时间<12 h、拟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95例,按照随机信封法随机分为3组:A组(n=34,术前给予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B组(n=34,术前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C组(n=30,术前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术后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观察术后90 min内ST段回落情况以及术后24 h、3 d、7 d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NO合酶(NOS)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90 min内A组ST段回落比例更高,同时回落幅度也更大,与B组和C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A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下降,但与B组和C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 d和7 d,A组hs-CRP进一步下降,且与B组和C组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及术后3 d,A组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水平高于B组和C组,但与B组和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 d,A组NOS水平继续升高,与B组和C组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PCI术前一次性给予大剂量(80 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有利于STEMI患者心肌灌注恢复,并能够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00.
杨艳 《新中医》2020,52(4):40-43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心绞痛的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次数、心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心功能指标包括心输出量(CO)、心博出量(SV)、心脏指数(CI)及射血分数(EF)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各项心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一氧化氮(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ET、TXB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给予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内皮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