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0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8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67篇
内科学   47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580篇
预防医学   104篇
药学   629篇
  9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强化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阿司匹林、肝素、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强化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qn,连续治疗8周。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qn,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的血清hs-CRP、IL-10以及MMP-9的变化情况,并观察治疗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hs-CRP、IL-10和MMP-9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两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血清IL-10水平较前明显上升(t=2.44、2.27、2.46、3.05、2.91、2.92,P<0.05或P<0.01),且强化组下降或上升值较对照组更明显(t=3.27、3.31、6.11,均P<0.05)。强化组治疗有效率为88.6%(31/35),对照组为68.6%(24/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结论:急诊强化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能降低血清hs-CRP和MMP-9水平,提高血清IL-10水平,从而抑制斑块局部炎性反应,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且药物的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2.
目的:评价普罗布考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2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单药治疗组(n=60,阿托伐他汀10 mg/d)和联合治疗组(n=62,阿托伐他汀10 mg/d+普罗布考500 mg/d).分别于24小时内及治疗后4周、8周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FIB)、白介素6(IL-6)以及血脂六项,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联合治疗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较单药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多元相关分析,提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具有相关性(r=0.35,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与普罗布考联合应用能更显著降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高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的水平,可能通过降脂、抗炎、抗氧化的作用机制对稳定斑块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 Toll 样受体4(TLR4)的激活与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及斑块的不稳定导致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有关。他汀类调脂药物临床获益可能与其调脂以外的作用尤其是抗炎作用有关,但抗炎作用的确切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推测其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 TLR4炎症信号通路起作用的。方法入选者为健康志愿者(n=22)及2006-07-2007-09在门诊和住院患者共121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1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82例],入院即刻抽取外周静脉血;将其中的41例 ACS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 组(20例)及阿托伐他汀40 mg 组(21例),治疗1月后抽取外周静脉血。观察指标为血脂、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外周血 CD_(14)~+单核细胞表面 TLR4的表达,单核细胞表面 TLR4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测定。结果 ACS 患者血 hsCRP 及外周血 CD_(14)~+单核细胞表面 TLR4的表达明显高于 SAP 患者(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5),hsCRP 与 TLR4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是两者轻度相关(r=0.261,P=0.002)...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米力农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iv米力农注射液,首次采用50μg/kg负荷剂量静脉推注10 min,随后以0.25~0.50μg/(kg·min)静脉匀速泵入,连续使用72 h;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6 min步行距离、心功能指标及血清去甲肾上腺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醛固酮(ALD)、脑自然肽氨基端前体蛋白(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8.26%明显低于治疗组93.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显著降低,但6 min步行距离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和6 min步行距离相较于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E)、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相关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ICAM-1、hs-CRP、ALD、NT-proBNP、cTnI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相关血清生化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米力农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指标,可改善患者相关血清生化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肾衰方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高血压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使用肾衰方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BUN、SCr、CRP、UAER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UN、SCr、CRP、UAER水平分别为(7.02±1.84)mmol/L、(88.69±15.68)μmol/L、(5.07±1.22)mg/L、(103.23±22.34)mg/24 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28±2.33)mmol/L、(101.63±19.57)μmol/L、(7.42±1.96)mg/L、(122.57±28.63)mg/24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衰方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灶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及核转录因子-κB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规尼龙线栓法制备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阻断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对照)组和MCAO/R阿托伐他汀(治疗)组; 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于脑缺血2 h再灌注3 h处死; 采用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 应用HE染色检查梗死灶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活性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脑梗死体积减小(P<0.01);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再灌注3 h后梗死灶周围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P<0.01);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脑组织NF-κB活性降低(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灶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有明显抑制作用; 阿托伐他汀可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侧支血管生长的影响。 方法 28只成年SD大鼠,给予高脂饮食8周,建立结扎股动脉诱导的高胆固醇血症大鼠侧支血管生长模型。随机将动物分为单纯股动脉结扎组(L组)、高胆固醇血症+股动脉结扎组(HL组)和阿托伐他汀(0.3 mg·kg-1·14 d-1,腹腔注射)+高胆固醇血症+股动脉结扎组(AL组)。存活7 d后,采用血管造影,HE染色和共聚焦免疫荧光术,观察高胆固醇血症情况下,阿托伐他汀应用对侧支血管生长的作用以及重要的促侧支血管生长分子在侧支血管表达模式的变化。 结果 与L组比较,HL组的侧支血管数目减少,侧支血管生长受到损害,表现为血管内膜过度增生,中膜明显增厚,导致血管腔狭窄,且血管壁细胞增殖和外膜炎症细胞减少;AL组应用了阿托伐他汀,侧支血管的生长较HL组明显改善,发育为管腔较大的侧支血管,血管壁细胞的增殖和外膜炎症细胞增多,侧支血管数目增加。其侧支血管数目,血管横截面积和免疫荧光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损害大鼠后肢侧支血管的生长;阿托伐他汀可促进血管壁细胞的增殖和外膜巨噬细胞的增多,从而改善和恢复侧支血管的生长。  相似文献   
38.
目的:对比研究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的影响,并分析CABG术后AKI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5月至2020年5月年龄大于18周岁、在山东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接受CABG术的5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前是否常规应用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分为瑞舒伐他汀组( n=322)、阿托伐他汀组( n=125)和非他汀组( n=103)。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CABG前后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三组患者的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以及术后AKI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他汀对CABG术患者发生AKI的影响。 结果:与术前相比,550例患者术后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Scr升高,Cc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瑞舒伐他汀组术后BUN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Scr、Ccr无显著变化( P>0.05);阿托伐他汀组术后Sc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BUN、C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非他汀组术后BUN、Scr升高,Cc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术后BUN、Scr均低于非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Ccr高于非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瑞舒伐他汀组BUN、Scr和阿托伐他汀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Ccr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间BUN、Scr、C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48.925、22.677、34.426,均 P<0.01)。550例患者中AKI发生率为15.1%(83/550),其中瑞舒伐他汀组9.6%(31/322),阿托伐他汀组16.0%(20/125),非他汀组31.1%(32/103)。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AKI发生率均低于非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28.412、7.282, 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史( OR=3.555,95% CI:1.959~6.451, P<0.01)、NHYA心功能Ⅲ/Ⅳ( OR=2.438,95% CI:1.187~5.008, P=0.015)、血清肌酐水平升高( OR=1.018,95% CI:1.003~1.032, P=0.016)、术中采用体外循环( OR=2.936,95% CI:1.454~5.927, P=0.003)是CABG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前常规他汀治疗( OR=0.490,95% CI:0.247~0.974, P=0.042)和血清白蛋白水平( OR=0.920,95% CI:0.856~0.990, P=0.026)是CABG术后发生AKI的保护因素。 结论:CABG术后发生AKI常见,术前常规应用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以及术前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均可以保护肾功能,降低术后AKI发生率,是CABG术后AKI的保护因素,而高血压病史、NHYA心功能Ⅲ/Ⅳ、术前血清肌酐水平升高、术中采用体外循环是CABG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微小RNA(miRNA,miR)-2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140只Wistar大鼠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进行左室重量指数、心肌胶原容积分数、miRNA-21及MMP-2 mRNA表达测定.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左室重量指数、心肌胶原容积分数、梗死周边区miR-21 、MMP-2 mRNA的表达均降低(P<0.05);各组梗死周边区miR-21表达量与MMP-2 mRNA水平呈正相关(r对照组=0.611,P<0.05;r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0.502,P<0.05;r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0.541,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梗死周边区MMP-2和miR-21的表达,发挥减轻心室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及白细胞介素-18(IL-18)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HUVEC株,第3~9代用于实验.实验分3组:①空白对照组;②ox-LDL组(100 mg/L);③阿托伐他汀组:先将阿托伐他汀0.01、0.05、0.1、0.5、1.0μmol/L分别,作用于内皮细胞4 h,然后加ox-LDL(100 mg/L)作用细胞24 h.采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IL-18含量;采用四唑盐比色法检测各孔的吸收度(OD),以评价增殖效果.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0 mg/L ox-LDL抑制内皮细胞增殖(P<0.01),阿托伐他汀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增殖(P<0.05,P<0.01).正常内皮细胞不分泌IL-18,而100 mg/L ox-LDL促进IL-18分泌.0.01/μmol/L阿托伐他汀对ox-LDL诱导的HUVEC分泌IL-18无影响(P>0.05),0.05,0.1,0.5,1.0 μmol/L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分泌IL-18(P<0.05,P<0.01),抑制效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阿托伐他汀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ox-LDL诱导的人HUVECs分泌IL-18,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保护内皮功能,从而发挥他汀类药物调脂外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