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3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8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67篇
内科学   47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580篇
预防医学   104篇
药学   630篇
  9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王化强 《临床医学》2011,31(8):25-2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别使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对血浆Ⅲ型前胶原肽(PⅢNP)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的影响,探索阿托伐他汀影响AMI后心肌胶原增生的机制。方法入选2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每天给予阿托伐他汀片的剂量将患者随机分为A1组(20 mg,每天1次,n=40),A2组(40 mg,每天1次,n=45)、A3组(80 mg,每天1次,n=39)和阳性对照组(P组,n=40)、另入选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C组);用药前及用药后1、2、4周分别测定PⅢNP、MCP-1水平。结果用药2周后A1、A2和A3组PⅢNP、MCP-1水平较用药前有明显下降,其中A2组明显低于A1组(P〈0.05),A3组明显低于A2组(P〈0.05),A3组较A1组有显著下降(P〈0.01);A1、A2、A3组和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药后2周A1、A2和A3组PⅢNP和MCP-1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25、0.59和0.62,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血脂正常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Ⅲ型前胶原肽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10mg日一次服用的降脂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6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接受立普妥10mg每日一次治疗,疗程8周。入组前及第8周末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每4周询问服药反应并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治疗8周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入组前分别降低了28.92%、27.10%、34.07%(P均〈0.01),其中降低TC的总有效率为94.74%,降低TG的总有效率为59.5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入组前升高14.00%(P〈0.01),升高HDL-C的总有效率为53.96%。结论立普妥10mg每日一次服用,安全有效,对改善老年人高脂血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3.
目的: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炎性细胞因子和高敏C反应蛋白,并观察早期使用阿托伐他汀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ACS的可能机制。方法:测定60例ACS患者、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TC、TG、HDL-C和LDL-C水平。并将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2亚组:他汀亚组和常规亚组,2亚组均予常规治疗,他汀亚组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干预3周后对他汀亚组及常规亚组再次采血测定上述指标,比较2亚组药物干预后血清IL-6、TNF-α、INF-γ、sI-CAM-1、hs-CRP的变化以及与血脂变化的相关性。结果:ACS组IL-6、TNF-α、sICAM-1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NF-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他汀亚组与常规亚组比较IL-6、TNF-α、sICAM-1和hs-CRP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他汀亚组IL-6、TNF-α、sICAM-1及hs-CRP的下降与血脂下降无关。结论:测定血清IL-6、TNF-α、sICAM-1和hs-CRP水平可了解炎症反应的强度。阿托伐他汀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抗炎症反应作用,此作用可能是稳定易损斑块的早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对慢性肾脏病的防治。方法以60例慢性肾脏病伴脂代谢紊乱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加阿托伐他汀治疗,分别监测研究对象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血胆固醇、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血胆固醇、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0.05)。结论观察组的治疗对肾脏保护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肾脏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为非降脂依赖的。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疗效.方法 选择 90 例NAFLD患者均分两组.予治疗组患者阿托伐他汀10mg/d口服治疗6个月.对照组患者则予辛伐他汀20mg/d口服.所有患者均禁酒 ,改善饮食结构 ,进行中等量有氧运动,控制体重.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肝功能均获改善 ,治疗组ALT 较前下降明显.B超和CT 示脂肪肝程度减轻 ,血糖、血脂、体重指数较前下降(P <0.05).其中总胆固醇下降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在饮食控制、加强运动等基本治疗基础上 ,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N A FLD患者肝功能、血糖、血脂代谢 ,减轻脂肪肝程度,耐受好 ,不良反应少 ,选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6.
摘 要 目的:观察丁苯酞、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片与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阿托伐他汀片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治疗,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和血脂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独立活动能力分级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TC、LDL水平均下降(P<0.05),而HDL水平上升(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前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显著改善患者的NIHSS评分、独立生活能力和血脂水平,总有效率略高于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不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其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7.
摘 要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 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47例)和普通组(47例)。两组患者均予降颅内压脱水、控制血压和血糖、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等基础治疗。普通组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qd;强化组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qd,两组均连用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清炎性因子hs-CRP、TNF-α和IL-10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TC、TG和LDL-C水平均较前不同程度下降,HDL-C水平均较前不同程度上升(P<0.05或P<0.01),且强化组变化幅度较普通组更明显(P<0.05);两组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不同程度下降,血清IL-10水平较治疗前均不同程度上升(P<0.05或P<0.01),且强化组变化幅度较普通组更明显(P<0.05)。强化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优于普通组的80.85%(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能显著降低血脂水平,降低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抑制局部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血管平滑肌细胞瞬时受体电位通道5(TRPC5)蛋白的表达变化,以及阿托伐他汀药物干预对TRPC5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6周龄雄性Apo 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他汀干预组,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他汀干预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kg-1·d-1)灌胃,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20只同龄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小鼠分别喂养至20和30周龄,分别取10只取血并处死。取主动脉根部做石蜡切片行HE染色形态学观察,测量并计算斑块相对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小鼠TRPC5蛋白表达变化。取胸腹段主动脉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主动脉中TRPC5通道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阿托伐他汀干预组的血脂明显下降,斑块总面积明显减小,TRPC5蛋白水平及mRNA含量明显下降;30周龄模型组的TRPC5蛋白表达稍高于20周龄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周干预组较20周干预组相比,TRPC5水平有降低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下调TRPC5蛋白表达从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0%、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明显优于阿司匹林,是临床防治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强化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阿司匹林、肝素、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强化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qn,连续治疗8周。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qn,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的血清hs-CRP、IL-10以及MMP-9的变化情况,并观察治疗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hs-CRP、IL-10和MMP-9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两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血清IL-10水平较前明显上升(t=2.44、2.27、2.46、3.05、2.91、2.92,P<0.05或P<0.01),且强化组下降或上升值较对照组更明显(t=3.27、3.31、6.11,均P<0.05)。强化组治疗有效率为88.6%(31/35),对照组为68.6%(24/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结论:急诊强化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能降低血清hs-CRP和MMP-9水平,提高血清IL-10水平,从而抑制斑块局部炎性反应,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且药物的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