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6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9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8篇 |
综合类 | 145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44篇 |
中国医学 | 55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电针对D—半乳糖致小鼠衰老模型海马突触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电针D 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的“百会”、“大椎”穴 ,并分别取其对照组、造模组和电针治疗组小鼠的海马 ,制备突触体总蛋白进行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薄层扫描分析。结果 :在D 半乳糖造模组海马有 4种蛋白的相对百分含量变化大于 2 0 % ,且均为降低。电针治疗组中以上 4种蛋白的相对百分含量和造模组相比均有所上升 ,接近对照组水平 ,其它蛋白的相对百分含量未发生显著改变。提示电针可能对D 半乳糖对小鼠海马突触蛋白的不良影响具有良性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2.
替加氟和氟尿嘧啶分别与草酸铂联合持续静脉滴入治疗晚期胃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滴入替加氟、氟尿嘧(5-FU)分别与草酸铂(L-OHP)联合对晚期胃癌的效果。方法:67例晚期胃癌患者分别接受方案A(32例)和方案B(35例)治疗。方案A:替加氟800mg/m^2,持续静脉滴入(24h),d1~d5;甲酰四氢叶酸(LV)200mg/m^2,静脉滴入(2h),d1~d5;L-OHP135mg/m^2,静脉滴入(2h),d1。方案B:5-FU750mg/m^2,持续静脉滴入(24h),d1~d5;LV与L—OHP应用方法同方案A。均21d为1个周期。结果:67例患者中CR9例,PR34例,有效率64.0%。TTP和MST分别为7.2个月和11.3个月。方案A有效率高于方案B,分别为68.8%和6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7,P=0.456)。初次化疗患者有效率高于既往接受化疗者,分别为73.7%和60.4%。对复治患者方案A有效率为69.6%,方案B为52.0%,尽管方案A组有效率呈现增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5,P=0.214)。两种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均易于耐受。结论:持续静脉滴入替加氟、氟尿嘧啶分别与草酸铂联合可以作为晚期胃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联合经肝动脉栓塞化疗 (TACE)治疗晚期肝癌的有效性。方法 :6 2例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 (TNM分期Ⅱ~Ⅳ )随机分成两组 :①单纯TACE组 30例 ;②卡培他滨联合TACE组 32例 ,在TACE治疗后第 2天 ,口服给药 14天。全部患者随访两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 ,死亡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一年生存率、二期手术切除率。结果 :卡培他滨联合TACE治疗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 14 .5个月 ,一年生存率为 75 .0 % ,二期手术切除率 2 5 .0 % ;而单纯TACE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 6个月 ,一年生存率为 39.3% ,二期手术切除率 6 .7%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TACE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TACE。 相似文献
34.
广防己的肾毒性及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大鼠予广防己灌胃后尿液代谢产物的改变情况。
方法: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广防己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32只。广防己组大鼠予广防己8.1g/(kg·d)灌胃,正常对照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灌胃4周。在灌胃前,灌胃2周、4周及停药2周后收集大鼠24h尿液,利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技术测定大鼠尿液代谢产物^1H NMR谱,进行模式识别分析;取血检测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含量;取肾脏组织行病理学检查。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给药2周时广防己组大鼠血BUN含量明显升高(P〈0.05);肾组织出现肾小管细胞肿胀,肾小球球囊结构破坏,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给药4周时,BUN和SCr含量显著升高(P〈0.05),肾组织病理改变加重。停药恢复2周后,广防己组BUN含量仍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病理改变与给药4周时无明显差异。大鼠尿样代谢谱经主成分分析提示,广防己组与正常对照组在各时间点代谢物图谱均有差异,整个给药期间,广防己组柠檬酸含量持续下降,牛磺酸含量持续上升。在给药2周时,伴马尿酸盐含量上升;给药4周时伴马尿酸盐、2-酮戊二酸含量下降,氧化三甲胺和肌酐/肌酸含量上升;停药恢复2周后肌酐/肌酸和2-酮戊二酸含量下降,马尿酸盐和氧化三甲胺含量上升。
结论:10倍药典剂量广防己给药2周可造成肾功能损害,随给药时间延长,损伤加重,停药后有一定恢复。广防己可能还具有一定的肝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5.
肝细胞内糖原含量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细胞内糖原含量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机理。方法 对3组糖原含量显著不同的兔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组织形态学、肝脏酶学、组织ATP含量及细胞膜Na K ATP酶,Ca2 ATP酶活性进行观察。结果 糖原含量高的肝脏,其细胞能量代谢旺盛、细胞膜Na K ATP酶及Ca2 ATP酶活性强、组织结构及功能损伤轻。结论 缺血前增加肝糖原负荷可显著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6.
目的:建立枳壳总黄酮多指标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枳壳总黄酮中有效成分含量和指纹图谱,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为:Agilent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0.02%磷酸水溶液-乙腈(80∶20),流速1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80 nm。指纹图谱条件为:Agilent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A(0.5%醋酸水溶液,V/V)、B(甲醇);梯度洗脱程序(min、B%):0 min、20%,10 min、40%,35 min、70%,50 min、100%;流速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20 nm。总黄酮检测波长为283 nm。结果:经方法学认证,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分析各项参数均符合要求;10批枳壳总黄酮样品的含量分析显示:柚皮苷、新橙皮苷含量为38.3%~47.2%及21.0%~28.5%,总黄酮含量79.9%~88.6%;各批次样品指纹图谱分析都显示12个共有峰,与标准谱图比较,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98.0%以上。结论:指纹图谱与关键成分含量测定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能很... 相似文献
37.
目的:为制备性能良好的核壳结构荧光微球,探讨了加料方式、引发剂选择、交联剂使用、pH调节、浓度配比和溶胀处理等反应条件对形成壳结构的效果以及形态学上的影响。方法:通过以乳液聚合得到的荧光素微球为核,以丙烯酰胺、丙烯酸为壳结构的聚合单体,制得了聚苯乙烯核-聚(丙烯酰胺-丙烯酸)壳荧光素微球。结果:荧光显微镜显示:粒径均一,分布范围7~8μm。红外吸收光谱证实了聚(丙烯酰胺-丙烯酸)壳结构以及表面酰胺基的存在。该种子聚合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在不使用交联剂的前提下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经过40 h的乙醇溶胀处理,70℃反应3 h,反应过程pH值在6~7之间。该荧光微球的平均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5.14%和90.21%,其荧光释放率40 h后稳定在30%左右。结论:用此法制备的微球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和明显的核壳结构,分散性和稳定性良好,其载药量和包封率也相对稳定,并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38.
氟伏沙明的合成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氟伏沙明的合成方法。方法:以对三氟甲基苯甲腈为原料,经格氏反应和水解制成5-甲氧基-4’-三氟甲基苯基戊酮,再经肟化制成5-甲氧基-4'-三氟甲基-O-(2-胺乙基)戊酮肟,最后与马来酸成盐制得氟伏沙明。结果:合成产物总收率达36.1%,其结构经核磁共振谱确证。结论:此改进的合成路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9.
龙胆泻肝丸肾毒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通过观察、检测龙胆泻肝丸中马兜铃酸含量 ,与对大鼠急性肾功能损伤和形态学的影响 ,探讨龙胆泻肝丸降低肾毒性的作用。方法用含相当生药关木通 3g、6 g、12 g/ (kg·d)的龙胆泻肝丸水煎液给大鼠连续灌胃 7天 ,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肾功能及肾组织形态学变化 ;并用RP HPLC测定龙胆泻肝丸、关木通水煎液马兜铃酸含量。结果①龙胆泻肝丸水煎液组马兜铃酸含量明显低于关木通水煎液组 (P <0 .0 1)。②龙胆泻肝丸有减低关木通肾毒性作用。结论龙胆泻肝丸有降低关木通肾毒性作用 ,与马兜铃酸含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40.
作者选用α、β-聚(3-羟丙基)DL-天冬酰胺[α、β-poly(3-hydroxypropyl)DL-asparmide](PHPA)这一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作为载体,将阿司匹林(ASA)通过羧酸酯键与之结合成阿司匹林-聚天冬酰胺共价复合物(ASA-PHPA)。将该复合物完全水解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解产物水杨酸的含量。由此得出该复合物中阿司匹林的接入率为40.7%(W/W)。我们还对该复合物在pH=7.4,离子强度μ=0.5的磷酸缓冲液中的释放作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复合物释放8天后即以零级动力学平稳地释放,平均释放速率以水杨酸计算为2.22±0.25μg/10mg高聚物·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