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8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23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42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444篇
内科学   48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926篇
特种医学   145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693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240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732篇
  1篇
中国医学   33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279篇
  2020年   297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226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495篇
  2013年   500篇
  2012年   423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51.
目的研究肉苁蓉总苷(GCs)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大鼠PC12细胞分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银杏叶片组(40mg·L-1)、GCs低剂量组(25mg·L-1)、GCs中剂量组(50mg·L-1)和GCs高剂量组(100mg·L-1)。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时分别加入上述各组药物,每日1次。培养h96时,模型组、银杏叶片组和GCs各剂量组分别加入终浓度20μmol·L-1的Aβ25-35,正常对照组以等体积培养基替代。继续培养24h和48h时,光镜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及生长情况,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流式细胞术AnnexinⅤ/PI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数目显著减少,部分细胞皱缩,变圆、脱落的细胞数目较多,其存活率显著降低、LDH活性明显提高、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GCs各剂量组细胞数目显著增多,细胞形态学变化明显改善,细胞的存活率增高、LDH活性下降、凋亡率降低,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其中,GCs高剂量作用48h效果最显著。结论GCs对Aβ25-35引起的PC12凋亡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 研究灵芝三萜类化合物(GLT)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脑海马神经细胞Aβ1-40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自然衰老模型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六组:模型组,GLT低、中、高剂量组,溶媒对照组(食用油)及阳性对照组(健脑胶囊),5个月龄大鼠10只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60 d后,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Aβ1-40表达.结果 模型组海马神经细胞Aβ1-40表达增多,GLT组Aβ1-40表达减少.结论 GLT有防治AD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Aβ的神经毒性以及减少脑内Aβ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舍曲林联用多奈哌齐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伴发抑郁症状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方法将符合阿尔茨海默病伴发抑郁症状诊断标准的42例患者按序号分为两组,试验组在口服多奈哌齐的基础上联用舍曲林,对照组仅口服多奈哌齐。疗程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ND)评定抗抑郁的疗效,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定认知功能。结果试验组治疗1周末HAND-D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即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2周末HAND评分两组差异即有非常显著性(P〈0.01);试验组治疗后MMSE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舍曲林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发抑郁症状疗效明显,对认知功能有改善。  相似文献   
54.
河北省城乡老年性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全面了解河北省老年性痴呆的患病情况及其特点和规律,分析老年痴呆的社会人口学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河北省23个县区共2158例65岁以上老人进行了老年性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65岁以上老人痴呆的患病率为10.25%。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男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农村高于城市,但城乡之间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文化程度越低,患病率越高。其中阿尔茨海默痴呆(AD)的患病率7.81%,血管性痴呆(VD)的患病率2.46%,AD明显高于VD(P<0.01),但城乡之间、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基本掌握了河北省老年性痴呆的患病情况、流行特点及分布规律,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早期电针"百会""大椎""肾俞"穴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磷酸化Tau蛋白表达的影响,为临床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时间点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36只3月龄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3月龄电针组、9月龄电针组,每组12只;以12只同龄正常老化SAMR1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3月龄电针组及9月龄电针组分别于小鼠3月龄及9月龄时予电针"百会""大椎""肾俞"穴治疗(连续波,2 Hz,1.5~2 mA),20 min/次,每日1次,8 d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 d,共治疗3个疗程。每组小鼠在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结束后统一于10月龄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海马Tau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较短,跨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海马磷酸化Tau蛋白及Tau mRNA表达较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3月龄电针组及9月龄电针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海马结构体积的变化。方法:应用3.0T磁共振分别对35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25例健康志愿者的海马体积进行测量并行统计学分析,对比二者体积之间的差异。结果:健康志愿者组左侧海马体积为3.006±0.335cm3,右侧为3.001±0.341 cm3,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组左侧海马体积为2.153±0.380 cm3,右侧为2.146±0.361 cm3,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组海马体积与健康志愿者组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阿尔茨海默病与海马结构体积异常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海马结构体积进行研究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7.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痴呆的主要类型,约占痴呆病例的60%~80%。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和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AD的发病率不断提高,给社会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PET是一种先进的临床影像检查技术,在AD的诊断和研究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率。笔者就近年来PET在AD中的应用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较为常见的痴呆类型。心主神明,肾精充养元神,心肾两脏与神经系统疾病紧密相关,其功能失调可致髓减脑消、神机失用,亦是AD发生和发展的基础。结合AD的病理表现和临床诊疗特点,秉持前期"益肾调督"思想,在AD的治疗中理应重视调心。主要从心肾角度,阐述心肾两脏与神经系统之间的经络循行、藏象关系、相关病理,在此视域下梳理中医药治疗AD的证据并探讨防治AD的相关策略,为临床治疗AD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乌灵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开滦精神卫生中心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AD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予控血压、调血脂、降血糖等基础治疗,并予口服奥拉西坦胶囊,研究组患者加服乌灵胶囊,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  相似文献   
60.
This study provides a quantitative synthesis of the prospective associations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neuroticism, extraversion, openness, agreeableness, conscientiousness) and the risk of incident Alzheimer’s disease and related dementias. We conducted five separate meta-analyses with 8–12 samples (N = 30,036 to 33,054) that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search following the MOOSE guidelines. Higher neuroticism (HR = 1.24, 95% CI [1.17, 1.31]) and lower conscientiousness (HR = 0.77, 95% CI [0.73, 0.81]) we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dementia risk, even after accounting for covariates such as depressive symptoms. Lower extraversion (HR = 0.92, 95% CI [0.86, 0.97]), openness (HR = 0.91, 95% CI [0.86, 0.96]), and agreeableness (HR = 0.90, 95% CI [0.83, 0.98]) were also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but these associations were less robust and not significant in fully adjusted models. No evidence of publication bias was found. The strength of associations was unrelated to publication year (i.e., no evidence of winner’s curse). Meta-regressions indicated consistent effects for neuroticism, openness, and conscientiousness across methods to assess dementia, dementia type, follow-up length, sample age, minority, country, and personality measures. The association of extraversion and agreeableness varied by country. Our findings indicate robust associations of neuroticism and conscientiousness with dementia ris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