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791篇 |
免费 | 4977篇 |
国内免费 | 247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11篇 |
儿科学 | 3326篇 |
妇产科学 | 246篇 |
基础医学 | 4232篇 |
口腔科学 | 467篇 |
临床医学 | 4546篇 |
内科学 | 9844篇 |
皮肤病学 | 524篇 |
神经病学 | 1355篇 |
特种医学 | 127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21486篇 |
综合类 | 5891篇 |
现状与发展 | 14篇 |
一般理论 | 2篇 |
预防医学 | 852篇 |
眼科学 | 1264篇 |
药学 | 1588篇 |
11篇 | |
中国医学 | 254篇 |
肿瘤学 | 19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5篇 |
2023年 | 795篇 |
2022年 | 985篇 |
2021年 | 1752篇 |
2020年 | 1827篇 |
2019年 | 2002篇 |
2018年 | 2057篇 |
2017年 | 1876篇 |
2016年 | 1811篇 |
2015年 | 1752篇 |
2014年 | 2919篇 |
2013年 | 3393篇 |
2012年 | 2470篇 |
2011年 | 3061篇 |
2010年 | 2785篇 |
2009年 | 2889篇 |
2008年 | 2983篇 |
2007年 | 3164篇 |
2006年 | 3193篇 |
2005年 | 2799篇 |
2004年 | 2292篇 |
2003年 | 1936篇 |
2002年 | 1559篇 |
2001年 | 1302篇 |
2000年 | 1118篇 |
1999年 | 838篇 |
1998年 | 774篇 |
1997年 | 684篇 |
1996年 | 627篇 |
1995年 | 513篇 |
1994年 | 586篇 |
1993年 | 320篇 |
1992年 | 438篇 |
1991年 | 302篇 |
1990年 | 196篇 |
1989年 | 199篇 |
1988年 | 202篇 |
1987年 | 129篇 |
1986年 | 102篇 |
1985年 | 122篇 |
1984年 | 88篇 |
1983年 | 48篇 |
1982年 | 61篇 |
1981年 | 52篇 |
1980年 | 35篇 |
1979年 | 26篇 |
1978年 | 29篇 |
1977年 | 23篇 |
1976年 | 16篇 |
1975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小鼠小肠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标志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标志物,研究排斥反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小鼠节段性小肠移植模型,采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受体淋巴细胞中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α链编码基因功能区的表达水平,并对反应产物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小肠移植术后72h,异系移植组(津白Ⅱ号→BALB/c)受体鼠淋巴细胞IL-2Rα链功能区的转录水平(0.85±0.17)显著高于同系移植组(0.60±0.06)和假手术组(0.57±0.21).DNA序列测定证实PCR反应产物与IL-2Rα链功能区编码基因5'端序列相同.结论小肠移植早期IL-2Rα链编码基因mRNA的高表达是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启动因素和早期标志物,对所获得DNA片段进行的序列测定验证了反应产物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热缺血的离体大鼠肝脏加氧低温灌流时ATP的再生能力,判断供肝活力.方法本实验采用18只SD大鼠,按不同热缺血时间随机分成三组A组,0min;B组,30min;C组,60min.每组6只.冷保存2~2.5h,采用31P-NMR测定加氧低温灌流下的离体肝脏频谱.结果灌流30min时A、B、C三组大鼠肝脏ATP(β-NTP/MDP比值, 相似文献
993.
CTLA4-Ig和IL-4诱导异种骨移植免疫耐受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CTLA4Ig和IL4在诱导异种骨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反应细胞为BALB/c小鼠脾淋巴细胞,刺激细胞为新西兰白兔血淋巴细胞,刺激抗原为兔骨上清液。采用经典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及骨上清液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法作为异种骨移植的体外实验模型。在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CTLA4Ig、IL4及两者联合应用,通过测定其3HTdR掺入率,观察不同细胞因子对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1细胞刺激组CTLA4Ig和IL4均对淋巴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01),CTLA4Ig与IL4联合应用并未显示出比CTLA4Ig单独应用更为明显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P>0.05)。2骨上清液刺激组:CTLA4Ig对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P>0.05),而IL4则有较为显著地细胞增殖抑制作用(P<0.05);CTLA4Ig与IL4联合应用也未产生比单独应用IL4更为明显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P>0.05)。结论CTLA4Ig对由细胞刺激产生的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效果较好,而IL4则对骨上清液刺激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更好;CTLA4Ig与IL4联合应用并未产生协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4.
肝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肝移植治疗肝脏终末期病变。方法 采用改良的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即保留肝后下腔静脉的全病肝切除,将供肝植于受肝原位,供、受体肝上下腔静脉,供、受体门静脉,供、受肝动脉行对端吻合;结扎供肝肝下下腔静脉。用FK506、晓翻和强的松三联免疫抑制剂抗排斥反应,加强术后监护和感染的控制。结果 例1、例2目前分别存活11个月、8个月余,生活自理,例3因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存活14d。结论 肝移植是治愈肝脏终末期病谱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95.
996.
血管活性物质在肝硬化肝移植后高血流动力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在肝硬化鼠肝移植后设备在流动力学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NL),肝硬化组(IHPH),正常鼠肝移植组(NL-OLT)和肝硬化地移植组(IHPH-OLT),IHPH-OLT鼠又分为术后3天(A组)和7天(B组)两个亚组,IHPH模型肌注CCI4制备,大鼠OLT模型采用三袖套法,血流动力学研究采用放射性微球注射技术,血浆胰高糖素(Glu),一氧化氮(NO),前列环环素(PGI2),血栓素(TXA2)以及内皮素(ET)浓度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NL-OLT鼠绝大多数血流动力学参数与NL鼠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与NL鼠比较,NL-OLT鼠的NO和PGI2均无明显变化,而Glu,ET 和TXA2水平显著地升高(P<0.05),IHPH,IHPH-OLT A,B鼠均具有全身和内脏高血流动力学特征,其高动力循环的程度和血管扩张物质NO和Glu增加的程度均是IHPH>IHPH-OLTA>IHPH-OLTB鼠的PGI2显著地高于NL鼠,IHPH-OLTA、B鼠的PGI2显著地低于IHPH鼠(P<0.05),而HPH-OLTB鼠与NL鼠比较已无显著差异,血管收缩物质ET和TXA2在肝硬化肝移植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肝移植术本身并不导致术后高血流动力学的发生,血管扩张物质NO和Glu,尤其是NO在IHPH以及IHPH-OLT鼠的高动力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肝硬化肝移植后早期依然存在的高动力循环是术前引起高血流动力学发病因子升高的原因未消除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7.
70例原位肝脏移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总结肝脏移植治疗不同终末期肝病的经验,探讨肝移植在治疗肝细胞癌(HCC)和重症乙型肝炎(乙肝)的疗效,以及评价拉米夫定对预防乙肝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1993年4月~2000年12月实施的70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肝移植的主要指征是原发性肝癌(26例)、肝硬化(21例)、重症乙型肝炎(12例)、硬化性胆管炎(4例)以及其它终末期肝病(7例).对12例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肝移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54例患者存活1个月以上,16例患者在移植术后30d内死亡,院内存活率为77.1%,肝功能属ChildA级和B级的患者院内存活率明显高于ChildC级患者(P<0.05),小肝癌患者的疗效优于大肝癌患者.移植前APACEⅢ评分,腹水量以及血肌酐水平与肝移植预后有密切关系.在重症乙肝患者中,9例仍存活、存活时间为2~24个月,拉米夫定可有效地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且无明显的副作用.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原位肝移植可使部分HCC患者获得治愈,部分病例可获得良好的姑息疗效,病例选择对肝癌肝移植的预后极其重要;结果还提示肝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同时认为拉米夫定是一种疗效肯定,副作用小的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复发的药物. 相似文献
998.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观察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成肌细胞对损伤脊髓的治疗作用。方法 30只SD大鼠在T9水平制成脊髓横断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基因细胞组(A组)、成肌细胞组(B组)及损伤对照组(C组),每组10只大鼠。术后3个月,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FP)和运动诱发电位(MFP)等电生理检测技术,观察轴突是否有再生及其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 (1)A组中3只大鼠损伤3个月后出现CSEP波,5只出现MEP波,B、C组动物未发现电生理信号恢复;(2)重新出现的CSEP或MEP信号均较损伤前波幅减低,潜伏期延长;(3)A组脊髓神经功能较B、C组有显著改善。结论 BDNF基因修饰细胞脊髓内移植能有效促进损伤脊髓神经的再生及部分传导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99.
足跟再造术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应用组织移植一期重建全足跟及足跟大部缺损的方法及远期功能效果。方法 用小腿外侧复合瓣逆行带血管移植一期再造足跟,即用对折的腓骨代替跟骨,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吻合腓肠神经外侧支与近侧皮神经重建足跟感觉功能,携带部分肌肉充填缺损并恢复足跟部饱满外形。结果 4例全足跟缺损,8例部分足跟缺损修复全部成功。经过2-13年随访(平均5年2个月),再造足跟不仅功能恢复良好,其组织结构也发生了适应性变化,移植腓骨逐渐“跟骨化”,皮肤受力处出现胼胝,足跟部皮肤两点辨别觉达到0.8-3.0cm,所有病例均参加体力劳动,按综合功能评价标准优11例,良1例。结论 用小腱外侧复合瓣一期移植再造足跟不仅足跟部各种组织都可以得到修复,而且经过术后长期适应和功能锻炼,骨骼皮肤等组织结构可以改变,功能越来越满意。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βmRNA在移植心脏局部表达状态与移植心脏自然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不同品系大鼠之间的移植供、受体分别为SD大鼠和Wistar大鼠(共66只);同品系大鼠之间的移植供受体均为Wistar大鼠(共66只)。于术后第1、3、5、7、9、11天,分别切取移植心脏各6只,提取总RNA,将目的引物和对照引物在同一管中扩增,以两者象素值比值均数做曲线图,观察排斥反应时IL-1βmRNA的动态表达情况。结果 不同品系移植心脏的停跳高峰在术后第6-10天。排斥反应时移植心脏局部IL-1β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峰值在术后第1天。结论 IL-1β在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IL-1β mRNA的动态检测可望成为早期诊断排斥反应的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