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3篇
  免费   536篇
  国内免费   131篇
耳鼻咽喉   5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304篇
口腔科学   61篇
临床医学   1605篇
内科学   1083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294篇
特种医学   103篇
外科学   1091篇
综合类   1342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848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711篇
  2篇
中国医学   121篇
肿瘤学   18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303篇
  2021年   311篇
  2020年   310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303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536篇
  2013年   421篇
  2012年   480篇
  2011年   543篇
  2010年   498篇
  2009年   456篇
  2008年   411篇
  2007年   363篇
  2006年   404篇
  2005年   299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比较不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方式在高龄(≥70岁)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的253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料。依据术式不同分为疝环填充式修补组(157例)及腹膜前间隙修补组(96例)。比较二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率、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及疝复发率。结果 腹膜前间隙修补组手术时间较疝环填充式修补组略长,但均未超过50min。二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81,P=0.032),术后镇痛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22,P=0.000)。疝环填充式修补组与腹膜前间隙修补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4,P=0.878),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6),术后切口区域慢性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老年患者经日间手术行腹股沟疝疝环填充式疝修补或腹膜前间隙修补均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评价高龄腹股沟疝患者行局部麻醉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安全性与可行性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高龄腹股沟疝患者80例,均行局部麻醉下腹股沟疝修补术。观察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45—75min,平均(40±5)min,术后住院时间3~5d,平均(2±1)d。切口感染9例,术后慢性疼痛12例,浆液肿3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无复发。结论 高龄患者行局部神经麻醉下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术前重视手术风险评估,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单侧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 OVCF )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3年6月采用PKP治疗高龄胸腰椎OVCF 58例共65个椎体,男18例(18个椎体),女40例(47个椎体),平均年龄78.1岁(75~87岁)。致伤原因均为低能量型损伤;患者腰背部持续疼痛,无脊髓、神经损伤表现;影像学表现为伤椎椎体后壁完整,非爆裂性骨折。伤椎部位T6~L4,其中58个椎体为T10~L2。术前和术后2 d对患者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 analog scale ,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 ODI)以及伤椎相对高度进行统计学分析,随访伤椎高度丢失情况,记录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伤椎再骨折和相邻椎体骨折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7.8月。术前和术后2 d VAS评分分别为8.21±0.72和2.94±0.83,ODI分别为(81.02±7.24)%和(27.35±6.11)%,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分别为(70.75±5.31)%和(82.14±4.90)%,伤椎中部相对高度分别为(71.72±4.54)%和(84.46±4.51)%;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伤椎前缘相对高度为(80.83±5.14)%,伤椎中部相对高度为(82.65±6.20)%,与术后2 d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骨水泥渗漏5例共5个椎体,随访期间发生伤椎再骨折3例3个椎体、相邻椎体骨折4例4个椎体。结论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高龄OVCF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分析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成因及损伤机制,探讨MRI表现、治疗方法选择,并对围手术期管理提出指导。方法回顾2003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0岁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296例,对发生机制、伤后MRI片脊髓信号改变、治疗手段对神经恢复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伤后MRI上脊髓T2加权像高信号变化进行分型。结果 236例患者MRI T2加权像有信号变化,其中Ⅰ型125例、Ⅱ型79例、Ⅲ型27例、Ⅳ型5例。296例患者中,手术治疗222例,非手术治疗74例。2组神经功能恢复率有明显区别(P〈0.05);且伤后早期(〈72 h)手术患者的症状改善率高于稍晚手术患者。伤后颈脊髓内MRI的T2加权像异常信号可以分为4型。结论老年颈脊髓损伤患者有明显神经损伤症状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应戒烟、行呼吸功能练习和体位训练,术后应早期离床活动,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老年颈椎病前路多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影像学变化。方法 2003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167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其中33例获得完整随访的患者资料纳入本次研究。33例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均拍摄颈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比较分析手术前后Cobb角和相邻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变化以及术后颈椎手术节段Cobb角在动力位X线片上的变化。行颈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分析相邻节段退变骨赘形成情况及其与钛板长度的相关性,并用Epstein标准对手术结果行主观评价。结果 33例患者术后Cobb角和相邻节段ROM较术前明显增大。术后颈椎手术节段Cobb角在过屈及过伸位X片上变化不明显。骨赘形成与钛板是否偏长之间无相关性。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改善率为66.35%。患者主观评价结果优良率为75.76%。结论应用颈椎前路多节段经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颈椎病,能有效改善颈椎手术节段Cobb角,手术疗效良好;术后相邻节段可能退变;部分患者术后相邻节段有骨赘形成,但与钛板是否偏长无关。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比较≥65岁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患者与同年龄段无滑脱人群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4年1月间于本院就诊,影像学资料完整,无峡部裂、椎体肿瘤,椎体结核、椎体压缩性骨折等疾病,且无腰椎手术史的≥65岁的DLS患者50例为滑脱组。以相同纳入标准选择5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无腰椎滑脱的老年人为对照组。测量滑脱组患者腰椎滑脱椎间盘角和滑脱率均值,再测量并比较2组患者的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和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滑脱组内再按性别分组比较各参数,并分别计算2组患者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滑脱组患者滑脱椎间盘角为7.4°±5.2°,滑脱率为(22.5±9.5)%。滑脱组患者的LL、PI、PT、S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滑脱组内分性别比较时,滑脱参数和腰椎矢状面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DLS患者较同龄无腰椎滑脱人群有着更大的LL、PI、PT、SS。性别因素可能对老年DLS患者的滑脱参数和主要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抗骨质疏松药物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后的疗效影响。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6年6月肱骨近端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患者38例,依据术后是否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9例,其中3部分骨折11例、4部分骨折8例,骨密度(0.58±0.14) g/cm~2;对照组19例,其中3部分骨折10例、4部分骨折9例,骨密度(0.58±0.11) g/cm~2。检测两组术前、术后4、8、12、24、48周假体周围骨密度(BMD),并行VAS疼痛评分,采用Neer评分系统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35例患者获得1年随访。治疗组假体周围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8周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eer评分总分及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及活动度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Neer评分系统,治疗组优10例,良5例,可3例;对照组优3例,良9例,可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有效提高假体周围骨密度,恢复肩关节功能,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8.
陈林  马一平  王庆丰  胡成挺  倪康裕 《中国骨伤》2018,31(12):1119-1123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微创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2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干骨折患者,男10例,女16例;年龄61~81岁,平均70.3岁;平均骨密度值-2.74。26例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A型6例,B型7例,C型13例。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2个月,统计术前及术后12个月Constant肩关评分和Mayo肘关节评分。结果:26例均获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3.2个月,骨折均在16周内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3周。Constant肩关节评分术前及术后12个月分别为54.61±2.09、88.50±2.47;Mayo肘关节评分术前及术后12个月分别为58.19±2.74、90.30±2.16。结论:微创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干骨折术后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9.
目的比较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LCBDE)联合LC治疗高龄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80例高龄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式不同分为ERCP/EST+LC组和LCBDE+LC组各40例。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和分析,手术效果相关指标等采用( ±s)描述计量资料,运用独立t检验;结石残留率、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LCBDE+LC组与ERCP/EST+LC组的手术成功率(95.0%比90.0%)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比10.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ERCP/EST+LC组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明显高于LCBDE+LC组(P<0.05)。两组患者结石残留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比5.0%)(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24个月,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种术式均安全有效,建议临床实践中根据老年患者的实际病情加以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分析手术技术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收集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单责任节段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7例,男性24例,女性43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68±7)岁。责任节段:L3~4间盘突出11例,L4~5间盘突出42例,L5~S1间盘突出14例。病程0.5~3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MacNab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50 min,平均(105±18)min。随访6~12个月,平均(7.5±1.6)个月。除1例症状未改善外,其余66例患者腰腿痛症状及神经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前患者腰痛VAS评分为(3.5±1.2)分,腿痛VAS评分为(8.0±1.1)分,ODI指数为(70±18),术后6~12个月随访时腰痛VAS评分为(1.7±0.9)分,腿痛VAS评分为(1.0±1.6)分,ODI指数为(17±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18,t=30.973,t=23.059,均P=0.000)。按照改良MacNab评价标准,优42例,良18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9.55%。无硬膜撕裂、神经根损伤和感染,术中出现颈痛3例,术后出现下肢一过性麻木疼痛5例,下肢疼痛持续残留2例,出现对侧下肢疼痛1例,腰痛明显加重2例,复发1例。 结论具备熟练的椎间孔镜技术,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明确责任阶段,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