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2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儿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13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56篇
内科学   87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18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7篇
中国医学   123篇
肿瘤学   3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ransient hypoxemia is not uncommon after major cardiac or thoracic surgery.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ncludes atelectasis, pulmonary embolus, pneumonitis,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several other di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problems. Less well recognized is transient right to left intracardiac shunting through a patient foramen ovale or previously unsuspected atrial septal defect. Three cases of clinically important hypoxemia associated with right to left shunting after aortocoronary bypass surgery are presented. The right to left shunting was documented with contrast-enhanced echocardiography, which is a simple, inexpensive and accurate means of screening patients for intracardiac right to left shunts and may play a valuable role in the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相似文献   
52.
弓形虫诱导人白血病细胞K562凋亡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弓形虫对体外培养的人白血病细胞K562(简称K562细胞)有无抑制作用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方法 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浓度为5×10-4/ml和1×10-6/ml)分别接种于96孔培养板(100 μl/孔)及50 ml培养瓶(1.5 ml/瓶)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弓形虫速殖子(1×104、2×104、4×104、8×104及16×104个/ml),作用48 h, 用四甲基氮噻唑蓝(MTT)法检测其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 上述不同浓度弓形虫速殖子作用48 h,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依次为17%、28%、48%、50%及55%。各实验组吸光度(A4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06及5.918, P<0.05; t=9.171、7.841、7.067, P<0.01)。荧光显微镜观察实验组培养的K562细胞,出现细胞核固缩及凋亡小体。琼脂糖凝胶电泳见DNA梯形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到细胞凋亡峰(48 h),上述不同浓度弓形虫速殖子诱导K562细胞凋亡数分别占总数的5.53%、7.12%、10.34%、21.14% 及29.68%。对照组未出现凋亡小体。 结论 弓形虫速殖子对体外培养K562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K562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从成人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并通过其形态的均一性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以鉴定其纯度,观察其电镜下的超微结构。将分离培养的MSCs置于24孔板中,72h待其贴壁后,以丝裂霉素处理,与K562细胞共培养,计数法测定细胞增殖,观察成人骨髓MSCs对K562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和单独的K562细胞生长曲线相比,与骨髓MSCs共孵育的K562细胞生长缓慢,无明显的指数生长期。结论:成人骨髓MSCs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提示其可能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如何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4.
苦参碱诱导K562细胞合成γ珠蛋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体外研究苦参碱对K562细胞γ珠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 以K562细胞为体外模型,采用联苯胺染色方法确定苦参碱诱导K562细胞血红蛋白表达增加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进一步应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血红蛋白F(αγ2)水平.结果 0.1mg/ml苦参碱作用于K562细胞,在96h联苯胺染色阳性细胞率达到15.67%;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血红蛋白F表达增加.结论 苦参碱在体外可诱导K562细胞γ珠蛋白合成增加,从而使血红蛋白F增加.苦参碱具有与阳性对照丁酸钠相似的诱导γ珠蛋白合成增加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孤啡肽对人白血病K562/ADM细胞对阿霉素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 测定孤啡肽的细胞毒性及其对K562/ADM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计算耐药逆转倍数.瑞士染色观察药物作用后K562/ADM细胞形态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阿霉素单用或与孤啡肽联用K562/ADM细胞凋亡百分率;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孤啡肽与阿霉素联用后K562/ADM细胞内DNA的损伤程度.结果 非细胞毒性剂量的孤啡肽(10-7mol/L)作用于K562/ADM细胞时,对阿霉素耐药起到了部分逆转作用,使K562/ADM细胞的IC50由原来的(46.99±0.25)μg/ml降低至(23.11±0.29)μg/ml,其逆转倍数为2.03倍;孤啡肽(10-7mol/L)和阿霉素(20μg/ml)联合处理K562/ADM细胞48h,K562/ADM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改变;细胞的凋亡率达到(18.73±3.90)%,明显高于两种药物在相同条件下单独作用的效果,P<0.01;结论 孤啡肽能诱导K562/ADM细胞凋亡,从而能逆转K562/ADM细胞的耐药性,提高阿霉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观察地西他滨(DAC)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A02阿霉素(ADR)耐药性的影响,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分别或联合应用不同浓度ADR和DAC作用于K562/A02细胞和其亲本细胞株K562,采用CCK-8法检测药物细胞毒性,Sequenom MassARRAY系统结合比色法评价DNA甲基化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A02细胞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结果: K562/A02细胞较K562细胞具有显著ADR耐药性,前者ADR作用24 h的IC50约为后者的50倍。而对DAC,在0.5~8 μmol/L作用浓度范围内,K562/A02细胞则较K562细胞更敏感。在相同ADR作用浓度(4.31和17.24 μmol/L)下,联合1 μmol/L DAC处理24 h能显著提高K562/A02细胞对ADR的敏感性,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DAC和ADR均能影响K562/A02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和细胞凋亡率。1 μmol/L DAC的影响与作用时间相关,在作用24 h时以S期阻滞与细胞早期凋亡率升高为主,48 h时以G2/M期阻滞与细胞晚期凋亡和坏死率升高为主。ADR则主要表现为浓度依赖性G2/M期阻滞并诱导细胞晚期凋亡和坏死。两者联用使ADR对细胞周期分布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即表现为G2/M期阻滞更加明显,但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而在基因组甲基化程度上,2种细胞没有显著差异,DAC作用前后也没有显著改变。结论: DAC能增强K562/A02细胞对ADR的敏感性,具有逆转耐药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K562/A02细胞细胞周期进程、促进细胞凋亡和坏死有关。  相似文献   
57.
丹皮酚对MDR逆转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具有钙拮抗作用的中药制剂丹皮酚在非细胞毒性剂量下能降低化疗药物阿霉素 (ADM)、柔红霉素 (DAU )、长春新碱 (VCR)及长春花碱 (VL B)对多耐药 (m ulti drug resistance,MDR)肿瘤细胞株 K5 6 2 /ADM细胞的 IC5 0 ,且能提高细胞内化疗药物的浓度 ,但对细胞膜 P-糖蛋白的表达没有影响 ,表明丹皮酚具有逆转人红白血病细胞株 K5 6 2 /ADM细胞 MDR作用  相似文献   
58.
汉防己甲素联合屈洛昔芬对K562细胞bcr/abl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汉防己甲素(Tet)联合屈洛昔芬(DRL)对K562细胞株凋亡相关因子bcr/abl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Tet(1μmol/L)和DRL(5μmol/L)单用及联合应用于K562细胞一定时间后,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K562细胞bcr/abl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Tet和DRL单独应用对K562细胞bcr/abl mRNA及蛋白表达均无影响,两药联合应用于48小时K562细胞bcr/abl mRNA表达开始下调,K562细胞P^210 BCR/ABL蛋白表达于72小时开始下调。结论:Tet和DRL联合应用可下调K562细胞bcr/abl的表达,这可能是两药联用逆转耐药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缄默PLK1基因的短发夹状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对K562细胞内PLK1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PLK1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寻找更为有效的白血病治疗途径。方法设计合成针对PLK1基因1416~1436位点的shRNA片段,并将其克隆于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载体pEGFP-H1中,命名为pEGFP-H1/PLK1。通过电穿孔转染法将其导入K562细胞中,分为对照组、pEGFP-H1空载体转染组和pEGFP-H1/PLK1shRNA重组质粒转染组,转染后24,48h,分别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PLK1基因和蛋白水平的变化,以MTT方法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蛋白酶活性,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和G2/M期转变情况。结果PLK1mRNA相对水平(与内参的灰度比值)对照组为1.25±0.07,空载体转染24,48h组分别为1.21±0.08和1.23±0.09,shRNA重组质粒转染24,48h组分别为0.52±0.04和0.25±0.02,shRNA重组质粒转染组较其他两组明显降低(P<0.01)。各组细胞PLK1的蛋白水平变化趋势与PLK1mRNA表达相似。相应地,对照组、空载体转染48h组、shRNA重组质粒转染24,48h组的凋亡率分别为(8.3±0.6)%、(8.7±0.7)%、(49.7±3.8)%和(82.3±6.9)%,后两者与前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对照组和空载体转染组相比,shRNA重组质粒转染组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且位于G2/M期的细胞较对照组和空载体转染组显著增加。以上结果均于转染后48h时较明显(P<0.05)。结论构建的shRNA能明显抑制转染细胞PLK1的表达和增殖,并可促进转染细胞的凋亡,并使停留于G2/M期的细胞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0.
本研究旨在探讨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联合屈洛昔芬(droloxifene,DRL)对耐药细胞系K562/A02的逆转作用与诱导凋亡有无相关性。采用Annexin V/PI法测定耐药调节剂汉防己甲素、屈洛昔芬单独或联合应用后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发现0.62ug/ml汉防己甲素或1/94ug/ml屈洛昔芬单独作用于K562细胞48小时后均可诱导一定比例的细胞凋亡,作用呈时间依赖性,两者联合应用作用增强。0.62ug/ml汉防己甲素或1.94ug/ml屈洛昔芬单独作用于K562/A02细胞均不能诱导细胞凋亡,两者联合应用72小时可诱导小部分细胞凋亡。结论:汉防己甲素,屈洛昔芬逆转耐药的机理与诱导K562/A02细胞凋亡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