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50篇 |
免费 | 720篇 |
国内免费 | 23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7篇 |
儿科学 | 172篇 |
妇产科学 | 154篇 |
基础医学 | 1274篇 |
口腔科学 | 116篇 |
临床医学 | 853篇 |
内科学 | 1134篇 |
皮肤病学 | 121篇 |
神经病学 | 571篇 |
特种医学 | 106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1660篇 |
综合类 | 1011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463篇 |
眼科学 | 66篇 |
药学 | 904篇 |
中国医学 | 157篇 |
肿瘤学 | 9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16篇 |
2022年 | 238篇 |
2021年 | 269篇 |
2020年 | 248篇 |
2019年 | 323篇 |
2018年 | 250篇 |
2017年 | 250篇 |
2016年 | 291篇 |
2015年 | 348篇 |
2014年 | 630篇 |
2013年 | 589篇 |
2012年 | 549篇 |
2011年 | 740篇 |
2010年 | 637篇 |
2009年 | 682篇 |
2008年 | 639篇 |
2007年 | 666篇 |
2006年 | 592篇 |
2005年 | 427篇 |
2004年 | 452篇 |
2003年 | 346篇 |
2002年 | 227篇 |
2001年 | 174篇 |
2000年 | 131篇 |
1999年 | 101篇 |
1998年 | 61篇 |
1997年 | 88篇 |
1996年 | 77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36篇 |
1983年 | 38篇 |
1982年 | 30篇 |
1981年 | 23篇 |
1980年 | 18篇 |
1979年 | 23篇 |
1978年 | 10篇 |
1977年 | 6篇 |
1975年 | 5篇 |
1973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常规18F-FDG PET/CT静态显像在肺癌的诊断、分期、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能通过标准化摄取值等代谢参数进行半定量分析,但静态显像无法提供病变的示踪动力学信息。近年出现的动态显像技术能够连续评估某一时间段内病变的代谢变化过程,并可应用净摄取速率常数等动力学参数进行定量分析,与静态显像相互补充,为肺癌的诊断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就 18F-FDG PET/CT静态及动态显像在肺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的肌肉FDG代谢、肿瘤发生率以及肺间质性改变在18F-FDG PET/CT的影像特征及其鉴别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的75例(34例抗MDA5抗体阳性,41例抗MDA5抗体阴性)皮肌炎患者[男21例、女54例,年龄(52.3±14.3)岁]和30名健康对照者[男10名、女20名,年龄(53.5±11.8)岁]的影像和临床资料,测定并计算肌肉SUV max及肌肉SUV max平均值(mSUV max);统计皮肌炎患者合并肿瘤性病变的情况;测定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肺炎病灶的SUV max。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检验和 χ2检验分析数据;行ROC曲线分析肌肉mSUV max鉴别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的诊断效能。 结果:健康对照者、抗MDA5抗体阳性和抗MDA5抗体阴性皮肌炎患者的肌肉mSUV max分别为0.39±0.05、0.66±0.21和0.87±0.29( F=39.93, P<0.001);皮肌炎患者的肌肉mSUV max均高于健康对照者( q值:6.76、12.63,均 P<0.001);抗MDA5抗体阴性患者高于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 q=5.79, P<0.001)。ROC AUC为0.74,当肌肉mSUV max取最佳阈值0.75时,在皮肌炎中鉴别出抗MDA5抗体阳性的准确性为74.7%(56/75)。抗MDA5抗体阴性患者中,恶性肿瘤6例(14.6%,6/41);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中,无恶性肿瘤病例(0/34;χ2=5.41, P=0.020)。抗MDA5抗体阴性伴发间质性肺炎11例(26.8%, 11/41),抗MDA5抗体阳性伴发间质性肺炎33例(97.1%, 33/34;χ2=37.81, P<0.001);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肺炎FDG代谢高于抗MDA5抗体阴性患者(SUV max:3.65±1.83和2.38±1.27;t=2.13, P=0.039)。 结论: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的肌肉FDG代谢高于健康对照者,但低于抗MDA5抗体阴性患者。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肿瘤性病变发生率低于抗MDA5抗体阴性患者。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发生间质性肺炎的比例和严重程度均高于阴性患者。18F-FDG PET/CT对于鉴别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5.
Evaluation of the ossification of the medial clavicular epiphysis plays a key role in forensic age estimation.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assess a new numerical cut-off at the age of 18 years,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ages of the medial clavicular epiphysis. We analyzed 163 MR scans of Italian subjects aged between 14 and 25 years. Using the data obtained we calculated two ratios: REM-1 (ratio between the length of the whole epiphysis and the length of the metaphysis) and REM-2 (ratio between the length of epiphyseal-metaphyseal fusion and the length of the metaphysis). In 68 out of 163 cases it was not possible to measure REM-2. The reproducibility was demonstrated using the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 (Cronbach’s alpha > 0.80). REM-1 and REM-2 were compared in each category of age (adult and minor) by the Wilcoxon signed-rank test. The cut-off points for measurements of REM-1 and REM-2 were determined by logistic regression. For REM-1, the cut-off scores were 0.83 for all individuals (accuracy = 94.77%) and males (accuracy = 96.05%), and 0.86 for females (accuracy = 92.30%). For REM-2, the cut-off values were 0.40 for all individuals and males (accuracy = 100.00%), and 0.41 for females (accuracy = 100.00%). Finall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s for age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REM-1 and REM-2 were constructed, showing that REM-2 had the highest discriminative power. Thus, a new cut-off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age of majority has been introduced, conducting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anks to the use of a high-resolution imaging tool.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肺部不同病变病理类型及病灶大小对18 F-FDG摄取差异的影响。方法分析155例患者胸部病变的18F-FDG显像,根据手术、活检等病理结果测量病灶T/NT比值及病灶大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恶性病变(肺鳞癌、肺腺癌和小细胞肺癌)及结核摄取18 F-FDG均高于炎性改变,恶性病变T/NT比值与病灶大小呈正相关(P均〈0.05);但结核及炎性改变T/NT比值与病灶大小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恶性肿瘤18 F-FDG显像T/NT比值明显大于炎性病变,但结核仍是导致假阳性的重要因素。恶性病变大小与T/NT比值呈正相关,良性病变大小与T/NT比值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新疆托里县哈萨克族骨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8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新疆托里县哈萨克族骨关节炎患者168例及对照组179例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IL-18、TNF-α含量。结果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IL-18、TNF-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哈萨克族与汉族血清中IL-18、TNF-α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IL-18与TNF-α水平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r=0.89,P=0.00);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IL-18、TNF-α水平与患者病程长短无关。结论血清IL-18、TNF-α与骨关节炎的关系密切,可能成为早期诊断骨关节炎的实验室指标,为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评价山莨菪碱对过度训练致急性心肌损伤大鼠caspase-1和IL-18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体重200~ 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n=8)、力竭运动组(ES组,n=24)和山莨菪碱组(AD组,n=16).采用游泳力竭法建立过度训练致大鼠急性心肌损伤模型.AD组于力竭运动前20 min腹腔注射山莨菪碱10 mg/kg.ES组于力竭后即刻、6、24 h时,AD组于力竭后6、24 h时分别随机取8只大鼠,采集下腔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l)浓度,随后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1及IL-18的表达水平,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C组比较,ES组各时点血清cTnI浓度升高,心肌组织caspase-1和IL-18表达上调(P<0.05);与ES组比较,AD组各时点血清cTnI浓度降低,心肌组织caspase-1和IL-18表达下调(P<0.05).AD组心肌病理学损伤程度轻于ES组.结论 山莨菪碱可减轻过度训练致大鼠急性心肌损伤,其机制与下调心肌组织caspase-1及IL-18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小檗碱联合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大鼠胸主动脉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阐明小檗碱联合辛伐他汀抗动脉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低、中和高剂量小檗碱联合辛伐他汀组,每组8只。给药4周后取大鼠血清和胸主动脉组织,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胸主动脉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VEGF、TGF-β1、IL-18和IL-10水平,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胸主动脉组织中VEGF、TGF-β1、IL-18和IL-1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主动脉内膜明显增厚、细胞内外有脂质沉积,内膜下可见坏死物沉积,内壁出现斑块、不平整,血管腔狭窄;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小檗碱联合辛伐他汀组大鼠动脉血管壁无明显斑块出现,内膜增厚不平整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和不同剂量小檗碱联合辛伐他汀组大鼠血清中TC、TG和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ABC-ELISA法检测,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和不同剂量小檗碱联合辛伐他汀组大鼠血清中VEGF和IL-18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TGF-β1和IL-10水平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大鼠胸主动脉组织中IL-1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不同剂量小檗碱联合辛伐他汀组大鼠胸主动脉组织中VEGF和IL-18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TGF-β1和IL-1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小檗碱联合辛伐他汀能通过下调小鼠血清和胸主动脉组织中VEGF和IL-18蛋白表达水平,上调TGF-β1和IL-10蛋白表达水平,发挥抗AS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分析不同病理亚型脂肪肉瘤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特征,探讨PET-CT在脂肪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脂肪肉瘤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分析不同病理亚型脂肪肉瘤的PET-CT表现,比较不同病理亚型脂肪肉瘤FDG代谢程度的差异及代谢的均匀性。结果: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以脂肪密度为主,均为单发,内有絮状间隔和(或)不规则形软组织团片影伴轻度代谢;黏液样脂肪肉瘤为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单发或多发,代谢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增高;去分化型脂肪肉瘤为软组织密度影为主的混杂密度肿块,代谢不均匀,软组织成分代谢增高明显,常伴有大片片状坏死区;混合型脂肪肉瘤为高分化型与去分化型的混合类型,多发病灶,两种类型的影像表现均有。局部脂肪浸润12例,其中1例复发性去分化型脂肪肉瘤患者发生肺转移,所有患者均无淋巴结转移。FNCCLE分级为G1、G2和G3级患者脂肪肉瘤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分别为3.00、5.67和1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G1与G3、G2与G3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不同病理亚型脂肪肉瘤患者的PET-CT表现不同,术前PET-CT检查能明确肿瘤侵犯范围、有无转移情况,有利于初步判断脂肪肉瘤的病理亚型和评估组织学分级,有助于手术计划的制订,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