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34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研究红芪Hedysarum polybotrys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分离化学成分,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学结构;MTT法测定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体外抑制作用,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 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二十四烷酸(Ⅰ)、正二十六烷酸(Ⅱ)、三油酸甘油酯(Ⅲ)、单棕榈酸甘油酯(Ⅳ)、3-甲氧基-4-羟基-反式苯丙烯酸正十六醇酯(阿魏酸正十六醇酯,Ⅴ)、丁香脂素(Ⅵ)、7-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Ⅶ)、异甘草素(Ⅷ)、3-羟基-9-甲氧基紫檀烷(Ⅸ)、β-谷甾醇(Ⅹ)、胡萝卜苷(Ⅺ)。化合物Ⅸ对HepG2的IC50为10.69 μmol/L。结论 化合物Ⅰ~Ⅳ、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首次研究化合物Ⅸ的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其对HepG2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42.
灯盏花种子发芽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立灯盏花种子发芽最适条件。方法:试验设6种不同浓度的NaCl0和KMnO。以及无菌水和自来水(简称为CK为对照)共14个处理进行抑菌试验;设5、10、15、20、25、30、35℃恒温及35/25、30/20、25/15、20/10、15/6℃变温共12种温度处理,设纸上、纸间、砂床、土壤、珍珠岩共5种发芽床处理,光照设黑暗和光照2个处理。结果:灯盏花种子发芽的适宜条件为发芽前先用清水纸间浸种4h,然后用1%NaCl0预处理30min,最后将种子置于纸床上,于25℃恒温光照条件下进行发芽,初次计数时间为发芽后的第7天,末次计数时间为发芽后的第12天。结论:试验确立的灯盏花种子发芽最适条件可为灯盏花种子质量检验规程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3.
为了保护野生四棱草资源并保证药材需求,经过人工引种后,开展了四棱草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同时为了提高四棱草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的产量和产品质量,开展了人工引种和驯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为建设规模化人工四棱草种植基地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4.
目的光强和光质对灯盏花生长与总黄酮量的影响。方法用遮阳网形成的不同光强以及不同颜色塑料膜下形成的不同光质的光照条件生境下,种植灯盏花试管苗至开花,取样测定生物量和黄酮的量。结果全光照和遮光20%生境中的植物生物量和黄酮的量明显高于遮光50%生境的植株;与无色塑料膜相比,黄、红、紫和蓝色塑料膜下平均植株的生物量均下降;无色和有色塑料膜下,蓝色膜下植株的黄酮量最高,而无色塑料膜下植株的黄酮产量最高。结论光强和光质影响灯盏花生长与总黄酮量,灯盏花在全阳光照射下植株有最高的生物量积累和黄酮产量。  相似文献   
45.
Chen Q  Peng W  Xu A 《Biochemical pharmacology》2002,63(8):1389-1396
Acutiaporberine is a novel ether-linked bisalkaloid isolated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herb Thalictrum acutifolium (Hand.-Mazz.) Boivin (TAB).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for the first time, by means of nuclear staining, DNA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flow cytometry, that acutiaporberine induces apoptosis in PLA-801 cells, a cultured huma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cell line. An immunohistochemical assay and western immunoblot analysis showed down-regulation of the bcl-2 gene and up-regulation of the bax and c-myc genes in the acutiaporberine-treated cells. The observations also indicate that acutiaporberine induces apoptosis of PLA-801 cells in a concentration- and time-dependent manner.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cutiaporberine may be a potential, natural apoptosis-inducing agent for NSCLC.  相似文献   
46.
刘畅  曾宪法  杨小英  赵宇  张涛  周思旋 《中草药》2023,54(8):2558-2565
目的 研究勾儿茶属药用植物多叶勾儿茶Berchemia polyphylla及变种光枝勾儿茶B. polyphylla var. leioclada叶绿体基因组成及结构特征,同时为勾儿茶属系统发育及进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Illumina平台对勾儿茶属药用植物多叶勾儿茶及变种光枝勾儿茶进行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其序列进行组装、注释和特征分析,与同科小勾儿茶属、枣属、枳椇属、鼠李属、冀核果属等的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其在鼠李科植物中系统发育位置。结果 多叶勾儿茶和光枝勾儿茶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典型环状四分体结构,全长分别为161 185、161 210 bp,注释得到131个基因,其中蛋白质编码基因86个,37个tRNA基因和8个rRNA基因。勾儿茶属与鼠李科其它药用植物比较基因组学分析表明,勾儿茶属叶绿体基因组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叶绿体基因组之间没有重排或倒置,IR区序列变异最低,LSC区的变异程度最高,其中ndhA、ycf1、ycf3、rpl16、clpP以及atpF等基因的编码区存在差异,这些位点为勾儿茶分子鉴定提供新位点。系统发育树表明勾儿茶属与鼠李属及翼核果...  相似文献   
47.
藏药柳茶提取物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藏药柳茶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藏药柳茶水提取物灌胃给药8周后,检测体重、体长,计算Lee’s指数,分离并称取肾周及睾周脂肪重量;生化法检测血糖(GLU)、血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瘦素(LEP)和胰岛素(INS);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脂肪细胞凋亡状况。结果:柳茶治疗后动物血糖、血脂含量明显降低,血瘦素和胰岛素水平下降。但实验未见到明显促脂肪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藏药柳茶可明显抑制大鼠体重增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瘦素和胰岛素抵抗、加快脂肪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48.
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惠来县、榕城区和揭东区普查时,记录了1000多种药用植物资源并采集了相应腊叶标本2000多份,经过细节鉴定和查阅资料核实,确定其中伞花猕猴桃Actinidia umbelloidesC.F.Liang为广东分布新记录,歌绿开宝兰Goodyeraseikoomontana Yamamoto和罗星草Canscora melastomacea Hand.-Mazz.为粤东地区新记录,凭证标本暂存于揭阳市揭阳职业技术学院。这些新记录种的发现丰富了粤东地区的药用植物种类,对该地区植物多样性及中药资源开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花蕾的化学成分。方法灰毡毛忍冬药材90%乙醇提取液依次用石油醚和醋酸乙酯萃取,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反复柱色谱得到化合物。结果从灰毡毛忍冬花蕾中分离鉴定了6个皂苷类化合物: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Ⅰ)、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Ⅱ)、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Ⅲ)、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Ⅳ)、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Ⅴ)、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Ⅵ)。结论化合物Ⅲ为首次从忍冬属植物中分得,Ⅳ、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的齐墩果酸型皂苷。  相似文献   
50.
目的对藏药白花刺参进行系统的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鉴定方法。结果通过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图研究能够很好的鉴定原植物。结论该方法简便易操作,可作为藏药白花刺参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