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09篇
  免费   4996篇
  国内免费   1635篇
耳鼻咽喉   758篇
儿科学   639篇
妇产科学   580篇
基础医学   1068篇
口腔科学   954篇
临床医学   8606篇
内科学   4337篇
皮肤病学   404篇
神经病学   857篇
特种医学   41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4篇
外科学   7961篇
综合类   15436篇
预防医学   4048篇
眼科学   479篇
药学   5538篇
  58篇
中国医学   2844篇
肿瘤学   1713篇
  2024年   247篇
  2023年   1086篇
  2022年   1160篇
  2021年   1202篇
  2020年   1212篇
  2019年   942篇
  2018年   660篇
  2017年   1264篇
  2016年   1639篇
  2015年   2267篇
  2014年   2406篇
  2013年   2582篇
  2012年   3585篇
  2011年   3910篇
  2010年   3476篇
  2009年   3431篇
  2008年   3484篇
  2007年   3291篇
  2006年   2988篇
  2005年   2901篇
  2004年   2529篇
  2003年   2397篇
  2002年   2019篇
  2001年   1795篇
  2000年   1233篇
  1999年   1014篇
  1998年   906篇
  1997年   940篇
  1996年   838篇
  1995年   714篇
  1994年   619篇
  1993年   361篇
  1992年   326篇
  1991年   337篇
  1990年   239篇
  1989年   233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为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应在文章首页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下分别以“基金项目:”、“Fund program:”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的中、英文名称,并在其后圆括号内分别注明项目编号。基金项目中、英文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其间以“;”隔开。基金项目均须附证明复印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中的临床价值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超声拟诊断的甲状旁腺囊肿(PC)40例(41枚),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龄28~65岁,所有患者血钙、磷、甲状旁腺素(PTH)均在正常范围,囊肿大小0.2~5.1 cm,所有病例因合并甲状腺疾病手术治疗并取得病理结果。超声记录所有囊肿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区显示位置,对PC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术前及术后对比分析。结果超声拟诊断41枚PC,病理确诊35枚,右上区9枚,病理确诊9枚(诊断准确率100%),显示右下区10枚,病理确诊8枚(诊断准确率80%,2枚淋巴结误诊为PC),显示左上区10枚,病理确诊9枚(诊断准确率90%,1枚甲状腺囊肿误诊为PC),显示左下区12枚,病理确诊9枚(诊断准确率75%,3枚淋巴结误诊为PC)。本组双上区囊肿诊断准确率高于双下区囊肿诊断符合率(χ~2=22.1,P<0.05)。结论高频超声是诊断PC的有效方法,双上区PC诊断准确率高于双下区。  相似文献   
13.
1病例资料49岁女性,因反复出现阵发性右面部疼痛5个月入院。主要为鼻唇沟到下颌角区域尖锐的放电样疼痛。常在吃饭或者刷牙时出现,数分钟后可以自行缓解。疼痛发作频率从开始时的每日数次发展到每日数十次,并且口服卡马西平片的剂量已经达到0.6 g/d,症状仍不能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针刺、远红外线照射和按摩)联合药物治疗儿童假性肥大性肌营养不良(DMD)的疗效。 方法将DMD 6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儿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包括针刺、红外线照射和按摩。2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和治疗90d后(治疗后)进行10m步行时间和上楼梯2m(含11级楼梯)时间测试,同时进行血清酶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谷草转氨酶(AST) 检测,并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的10m步行时间和上楼梯时间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10m步行时间和上楼梯时间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血清CPK、LDH、AST均显著低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针刺结合远红外线疗法和按摩的综合康复疗法联合药物治疗DMD,可显著缩短DMD患儿10m步行时间和上楼梯时间,改善其血清CPK、LDH、AST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坏死体积(PNV)与出院后干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出院前1周接受了增强CT检查的坏死性胰腺炎(NP)患者资料,应用后处理工作站软件半自动计算PNV,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院后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出院后干预的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纳入108例NP患者,出院后有28例(25.9%)患者进行了干预治疗。所有患者的PNV中位数为437.0(223.8~957.8)cm^(3),与非干预组相比,干预组的PNV显著高于非干预组[中位数642.0(308.5~1547.3)cm^(3)比398.0(204.1~792.2)cm^(3),P=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院时PNV≥620 cm^(3)和胰管中断是出院后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出院后干预预测模型准确性高于CT严重指数评分(AUC0.855比0.755,P<0.05)。结论出院时PNV与出院后干预密切相关,新的预测模型用于预测出院后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17.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免疫功能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从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中选取,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及循证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肢体、神经、生活质量及语言功能,免疫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Fugl-Meyer、ABC法、Barthel评分、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血清hs-CRP、IL-6、TNF-α、外周血CD8+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恢复语言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效缓解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腹腔镜术后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均行腹腔镜下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观察组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第2天即给予GnRHa 3.75 mg肌内注射,28 d注射1次,连续注射6次。随访1年,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雌激素(follicular estrogen,FSH)、孕酮(progesterone,P)、雌二醇(estradiol,E_2)水平;比较两组疗效、1年内复发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LH、FSH[(12.44±1.61)、(28.49±2.83)m U/m L]高于对照组[(9.73±2.53)、(15.39±3.56)m U/m L],P、E_2[(1.53±2.33)、(41.39±0.56)pmol/L]低于对照组[(2.83±3.72)、(69.28±0.51)p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3%,高于对照组(81.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内复发1例,对照组6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腹腔镜术后应用GnRHa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后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2015年4月收治急性胰腺炎后胰腺假性囊肿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及其效果。结果:通过对15例急性胰腺炎后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实施B超、CT检查发现,B超检查确诊率为86.7%(13/15),CT检查确诊率为93.3%(14/15),两组检查方法的确诊率统计无区别,P>0.05。10例患者实施保守疗法,4例患者囊肿消失,1例患者因感染性休克、肾功能衰竭导致死亡。预后随访半年病症未复发。结论:急性胰腺炎后胰腺假性囊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借助B超、CT联合的方式检查,可提高疾病诊断率。同时,根据患者情况、病发时间、囊肿大小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疾病效果,提高生活质量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