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35篇
  免费   3434篇
  国内免费   579篇
耳鼻咽喉   112篇
儿科学   127篇
妇产科学   274篇
基础医学   458篇
口腔科学   232篇
临床医学   4099篇
内科学   917篇
皮肤病学   86篇
神经病学   572篇
特种医学   11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1478篇
综合类   5219篇
预防医学   3293篇
眼科学   104篇
药学   2782篇
  31篇
中国医学   2096篇
肿瘤学   275篇
  2024年   167篇
  2023年   733篇
  2022年   723篇
  2021年   789篇
  2020年   811篇
  2019年   440篇
  2018年   354篇
  2017年   888篇
  2016年   1118篇
  2015年   1615篇
  2014年   1167篇
  2013年   1089篇
  2012年   1611篇
  2011年   1663篇
  2010年   1325篇
  2009年   1160篇
  2008年   1346篇
  2007年   1159篇
  2006年   846篇
  2005年   975篇
  2004年   594篇
  2003年   518篇
  2002年   348篇
  2001年   374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249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75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配合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上的异常膨出部分,主要见于40~60岁中老年人,其发病在脑血管意外中居第三位[1].颅内动脉瘤主要发生在大脑动脉环(WILLS动脉环)的前部及邻近的动脉主干上,主要症状多由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其出血常致患者残疾或死亡[2].目前治疗动脉瘤的最有效方法是动脉瘤夹闭术,该手术技术要求高,危险性大.本院自2003-01~2006-01共实施21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术中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2.
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是骨折内固定术后晚期并发症之一,其严重影响着内固定的治疗效果,干扰骨折断端的血管再生及血运重建,导致骨折的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治疗不当可致肢体遗留终身的残疾.现就21例内固定术后发生迟发性感染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3.
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S-TIA)的临床及影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S-TIA)临床少见,本文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这一症候的认识.方法 总结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7例,行颈部血管超声、脑电图、头部核磁共振、经颅多普勒超声、核磁血管成像,4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例行CT灌注成像检查.结果 均表现为发作性短暂不能控制的抖动,5例发作有明显诱因.全部患者均有抖动肢体对侧至少1条以上颅内和/或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头部核磁共振4例显示抖动肢体对侧内分水岭脑梗死.脑电图均未见痫样放电,6例可见病变血管同侧额颞部慢波灶.经扩容和抗血小板聚集或者血管内支架治疗后,所有患者病情稳定.结论 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通常提示大血管严重的狭窄或闭塞,低灌注是其最可能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4.
手术患者因紧张、疼痛、禁食禁饮等因素刺激血管收缩,静脉血管不易显露而增加套管针穿刺难度。2006年3~4月我科采用悬垂肢体结扎止血带穿刺,应用于100例患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5.
96.
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点滴过程中很少发生药物外泄,并且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不易脱出血管,便于肢体活动。3天的留置时间也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和对静脉带来的伤害,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对我科138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护理,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7.
患者,男,42岁,高安市建山镇新桥老屋村人(曾为血吸虫病疫区)。自2003年6月始,间歇性癫痫发作,坚持服用抗癫痫药物(苯妥因纳),症状一度控制。患者于一周前又出现口齿不清,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市医院诊断“脑瘤”,转省级医院检查。脑部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左侧额叶区结节状略高密  相似文献   
98.
本刊论著类文章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空二格。如果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处理办法:1.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家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家兔40只,随机分4组:Ⅰ组为假手术对照组、Ⅱ组为缺血再灌注组、Ⅲ组为葛根素低剂量治疗组、Ⅳ组为葛根素高剂量治疗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通过生理记录仪观察心功能指标.结果:与Ⅱ组比较,Ⅲ、Ⅳ组左心室功能增强,且Ⅳ组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比Ⅲ组增强,同时,Ⅲ、Ⅳ组心肌组织MDA含量和血清LDH活性减少,Bax蛋白表达减少,Ⅳ组的心肌凋亡指数低于Ⅱ组,心肌Bcl-2表达高于Ⅱ组.结论:葛根素促进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心脏功能的恢复,表现为剂量依赖效应,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损伤和抗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0.
夏晓 《临床护理杂志》2004,3(2):53-53,69
我科近几年对危重抢救及大、中型手术病人5669例采用BD Intima-Ⅱ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Y型)的方式建立输液、输血通道取得满意效果,术中肢体静脉穿刺有四大优点:①(Y)型留置针一针可两用,减少抢救病人多处穿刺;术中麻醉给药时可直接从(Y)型留置针的非输液一端给药,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