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21篇
  免费   3541篇
  国内免费   2490篇
耳鼻咽喉   274篇
儿科学   1148篇
妇产科学   484篇
基础医学   5019篇
口腔科学   413篇
临床医学   8576篇
内科学   6503篇
皮肤病学   997篇
神经病学   1310篇
特种医学   14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8篇
外科学   2363篇
综合类   17635篇
预防医学   5197篇
眼科学   354篇
药学   6498篇
  98篇
中国医学   3700篇
肿瘤学   3294篇
  2024年   456篇
  2023年   1859篇
  2022年   1772篇
  2021年   2125篇
  2020年   1842篇
  2019年   1770篇
  2018年   821篇
  2017年   1450篇
  2016年   1507篇
  2015年   1489篇
  2014年   2176篇
  2013年   2146篇
  2012年   2858篇
  2011年   3232篇
  2010年   2970篇
  2009年   2920篇
  2008年   3235篇
  2007年   3213篇
  2006年   3229篇
  2005年   3282篇
  2004年   2805篇
  2003年   2565篇
  2002年   2117篇
  2001年   1991篇
  2000年   1525篇
  1999年   1375篇
  1998年   1305篇
  1997年   1233篇
  1996年   1094篇
  1995年   1107篇
  1994年   932篇
  1993年   589篇
  1992年   530篇
  1991年   500篇
  1990年   451篇
  1989年   398篇
  1988年   162篇
  1987年   114篇
  1986年   89篇
  1985年   62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01.
目的探讨外周血和蜕膜淋巴细胞凋亡在早期自然流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FAS/FASL、Annexin-Ⅴ及蜕膜组织淋巴细胞FAS/FASL的表达.结果正常妊娠组Annexin-Ⅴ,FAS和FASL分别是(1.19±1.39)%,(56.64±11.19)%,(4.37±2.65)%;自然流产组分别是(1.96±2.43)%,(57.47±10.41)%,(4.45±2.1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 0.262;0.710;0.596.正常妊娠组蜕膜组织淋巴细胞表达FAS,FASL分别为(30.88±16.13)%,(2.24±0.62)%,自然流产组分别是(32.63±13.45)%,(3.91±1.90)%,两组FAS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为0.515;两组FASL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01.结论蜕膜淋巴细胞FASL表达上调可能是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02.
谢平  殷志伟 《现代免疫学》1993,13(3):143-145
本实验采用Wu Tac单克隆抗体的间接荧光抗体法,动态观察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正常供血员(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经PHA刺激后,于不同时间(0、24、48、72小时)内细胞膜上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的表达。结果表明在给予PHA刺激培养24、48和72小时后,与对照组比较SLE患者淋巴细胞的IL-2R表达明显下降,提示了SLE的T淋巴细胞反应性降低可能与被激活的T细胞表面IL-2R的表达功能缺陷有关。此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探讨SLE的免疫调节紊乱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903.
毛旭虎  石云  吴超  张卫军  邹全明 《免疫学杂志》2006,22(4):381-383,386
目的 设计幽门螺杆菌(Hp)的表位疫苗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研究。方法 将Hp的尿素酶B亚单位的三个Th表位及一个B细胞表位串联,表位之间用两个赖氨酸(KK)间隔,合成全基因,克隆到pET-22b载体上,在大肠杆菌B121(DE3)中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经鉴定纯化后皮下免疫Balb/c小鼠,检测细胞免疫应答及体液免疫应答。结果 克隆表达的重组表位疫苗蛋白纯化后纯度达到95%,经N端测序证实为设计的表位疫苗蛋白,Th表位多肽(U546-561、U229-244、U237-251)、表位疫苗蛋白及rUreB均能够刺激表位疫苗致敏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SI〉2),并且此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结论 本研究中表位疫苗的设计方法能够使疫苗中包含的四个表位均发挥功能,并且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为研究Hp预防性和治疗性疫苗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04.
用改良的单细胞细胞毒试验研究了IL-2和IFN_(?)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NK的增强作用及共同增强作用。结果表明,IL-2或IFN_a单独预处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均不影响淋巴细胞与靶(K_(562))细胞的结合率,但能显著增加与靶细胞结合的淋巴细胞的杀伤率;同时用IL-2和IFN_a预处理人PBL后,淋巴细胞与靶细胞的结合率也没有显著改变,但结合的淋巴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单独用IL-2或IFN_a预处理后淋巴细胞的杀伤率,而且IL-2和IFN_a的增强作用存在加和性。这提示,IL-2和IFN_a能分别激活不同的NK细胞,即,NK细胞在其激活信号方面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905.
大剂量国产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指标和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张宜俊  李灼亮 《现代免疫学》1997,17(4):219-219,223
以国产胸腺肽多组份混合液,经静脉大剂量滴注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每日一次200mg,疗程3个月,同时设单用干扰能及一般护肝降酶治疗为对照组.结果表明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患者70%谷丙转氨酶(ALT)恢复正常,HBeAg阴转者占55%,另18/20病例HBV-DNA含量降低,CD4/CD8细胞比值上升,疗效稍高于疗程 6个月的干扰能治疗组,远优于2个月疗程的一般护肝降酶.患者对大剂量胸腺肽均有良好耐受性,未见明显副作用.从而表明大剂量多组份的胸腺肽注射液可用于治疗CHB,其价格远低于进口胸腺素Ta1,故认为大剂量胸腺肽有可能成为治疗CHB的有效生物制品的新制剂.  相似文献   
906.
齐继成 《医学信息》2005,(11):21-23
中药在提取的传统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等。传统方法往往各自存在较多的缺点,如高温操作引起热敏性有效成分的大量分解,提取液中除有效成分外杂质较多等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近年来中药提取过程不断从环境、化工、食品等行业引入新方法,并结合自身特点发展了一些新的技术,如动态连续逆流提取、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亚临界水提取、超声强化提取、  相似文献   
907.
目的制备抗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亚单位(UreB)单克隆抗体,并检测其对尿素酶活性的抑制能力。方法以重组UreB蛋白为免疫原,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抗UreB单克隆抗体,用ELISA检测mAb的效价、亲和常数;用Westernblot检测mAb的特异性。将尿素酶与单克隆抗体预孵育后加入含有尿素和酚红的缓冲液,于550nm测定单克隆抗体对尿素酶活性的抑制能力。结果得到5株稳定分泌抗UreB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1D5、9E1、3A2、1D6、6E6。测定抗体亚型1D5,9E1,3A2为IgG1,1D6、6E6为IgG2a,亲和常数分别为4×108、4.6×108、2.8×108、2×109、3×109L/mol。Westernblot鉴定5种单克隆抗体均能和重组UreB及全菌蛋白中的UreB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且均不与肠道常见菌发生交叉反应。5株单克隆抗体中只有6E6具有对尿素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率与单克隆抗体剂量相关。结论制备了5株稳定分泌抗UreB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产生的单克隆抗体效价高且特异性好,其中6E6能抑制尿素酶活性。本研究为探讨尿素酶的作用机制、UreB的纯化及Hp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08.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6和T细胞亚群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MTT比色法和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花环试验(间接法) 检测了9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6和T细胞亚群。 结果显示,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6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以重型肝炎为最高;且与肝细胞损害程度呈正比(P<0.01);CD4~+细胞、CD4+/CD8~+均明显降低,与血清IL-6呈负相关;CO8~+细胞明显增高,与血清IL-6呈正相关(P<0.01)。表明,血清IL-6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二者互为因果,共同参与病毒性肝炎的免疫病理损害,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及免疫调节治疗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09.
目前,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常规方法都是培养72h[1],我室近3年来通过外周血染色体制备方法的多方改良,经1662例试验结果分析,与常规制备染色体的分析标本基本一致,且方法稳定,染色体分裂指数不变,制片显带重复性好,更优良的是缩短报告时间,给病人带来很大方便,且  相似文献   
910.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改良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一种在国内首次建立的无小牛血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培养液,笔者通过数十次重复实验及与传统方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去小牛血清培养液在pH值为7.4,全血接种量为0.5ml,培养周期为96小时效果最好。这种改良后的去小牛血清培养液成份简便、易于保存,有效期长,尤其适用于在社区推广,并且也相应降低了试剂的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