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48篇
  免费   3549篇
  国内免费   2491篇
耳鼻咽喉   274篇
儿科学   1148篇
妇产科学   485篇
基础医学   5011篇
口腔科学   413篇
临床医学   8607篇
内科学   6522篇
皮肤病学   997篇
神经病学   1312篇
特种医学   14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8篇
外科学   2380篇
综合类   17664篇
预防医学   5205篇
眼科学   354篇
药学   6518篇
  98篇
中国医学   3708篇
肿瘤学   3302篇
  2024年   467篇
  2023年   1859篇
  2022年   1869篇
  2021年   2168篇
  2020年   1842篇
  2019年   1770篇
  2018年   821篇
  2017年   1450篇
  2016年   1507篇
  2015年   1489篇
  2014年   2176篇
  2013年   2146篇
  2012年   2858篇
  2011年   3232篇
  2010年   2970篇
  2009年   2920篇
  2008年   3235篇
  2007年   3198篇
  2006年   3229篇
  2005年   3282篇
  2004年   2805篇
  2003年   2565篇
  2002年   2117篇
  2001年   1991篇
  2000年   1525篇
  1999年   1375篇
  1998年   1305篇
  1997年   1233篇
  1996年   1094篇
  1995年   1107篇
  1994年   932篇
  1993年   589篇
  1992年   530篇
  1991年   500篇
  1990年   451篇
  1989年   398篇
  1988年   162篇
  1987年   114篇
  1986年   89篇
  1985年   62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本文应用测氨法对正常和妊高征孕妇外周血淋巴细胞腺苷酸脱氨酶(ADA)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ADA活性为30.65±7.9lu/L,正常孕妇中晚期妊娠活性为16.29±5.0u/L,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其中轻度妊高征为26.33±2.6lu/L,中重度妊高征为36.26±9.0u/L,中重度妊高征ADA活性显著高于轻度妊高征。提示:此酶活性增高可能是母-胎间免疫失衡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802.
人B7—1分子对小鼠淋巴细胞活化的辅助刺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脂质体法将人B7-1基因导入小鼠前胃癌细系FC及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获得了稳定高效表达B7-1分子的MFC和HL60克隆(分别命名为B7和HL60-B7)。在MFC-B7及HL60-B7刺激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实验中,野生型肿瘤细胞中只能引起微弱的增殖反应,而转染B7-1分子的肿瘤细胞能非常显著刺激脾细胞的增殖(P<0.001)。这种效应能被抗B7-1单抗所阻断。结果表明人B7-1分子能为鼠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提供辅助刺激信号。  相似文献   
803.
目的:为了解咪鲜胺对哺乳动物甲状腺功能的亚慢性损伤情况。方法:用大鼠作为动物模型测定其血清T3、T4、TSH和rT3。结果:高剂量组T4及中、高剂量组rT3水平降低。结论:在亚慢性染毒实验中,咪鲜胺对哺乳动物甲状腺功能确有损伤,其机理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04.
目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形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可引起T淋巴细胞DNA甲基化酶上调。本文旨在明确HIV-1对细胞周期依赖刺激酶抑制剂p21^WAF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HIV-1感染的Hut78细胞系;以RT-PCR和Westem blotting 分析p21^WAF1表达情况;以亚硫酸氢钠修饰DNA和基因测序,研究p21^WA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以Western blot-ting 和染色体免疫测定探究总组蛋白和与p21^WAF1基因启动子相关的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并以GST pull-down和免疫沉淀分析HIV-1导致乙酰化及乙酰化引起p21^WAF1过表达的可能机理。结果:HIV-1感染后,其反式激活蛋白Tat与辅助转录因子P/CAF、hGCN5结合,共同刺激组蛋白H3乙酰化。尽管p21^WAF1启动子部分区域有甲基化发生,但p21^WAF1表达仍上调。这可能与E2A对p21^WAF1的作用有关。结论:HIV-1感染可引起T淋巴细胞p21^WAF1基因的甲基化和乙酰化紊乱,导致p21^WAF1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805.
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Pax-5在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BSAP)/Pax-5在淋巴瘤的表达情况及应用价值。方法按2001年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标准收集10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3例滤泡型淋巴瘤(FL)、3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1例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的霍奇金淋巴瘤(NLPHL)、10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和10例浆细胞瘤,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同步检测比较BSAP与CD20的表达情况。结果102例DLBCL全部表达CD20,100例表达BSAP,3例FL、3例MALT淋巴瘤和1例NLPHL BSAP和CD20全部阳性表达,10例ALCL、10例浆细胞瘤BSAP和CD20全部阴性表达。BSAP与CD2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SAP/Pax-5是一种新的B细胞标记,阳性信号定位于细胞核,抗BSAP抗体在常规外科病理诊断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806.
目的构建p33^ING1b核定位序列(nuclear locating sequence,NLS)-绿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将其转染到人胚肺纤维母细胞系MRC-5,建立稳定表达该融合蛋白的细胞模型。方法应用逆转录PCR获得p33^ING1b的NLS序列,然后将NLS序列插入绿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GFP-C1的多克隆位点,构建pEGFP-C1-NLS-绿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再用此载体转染MRC-5细胞系,观察活细胞绿荧光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成功构建了pEGFP-C1-NLS-绿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由该载体表达的绿荧光蛋白-NLS肽段融合蛋白产生的绿色荧光信号全部定位于胞核部位,而空载体转染的细胞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绿色荧光信号定位于细胞浆中。结论在活细胞内,生理情况下p33^ING1b完全定位于细胞核,并且在其亚细胞定位的转运过程中,NLS肽段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07.
地方株HPV16L1基因免疫小鼠诱发的抗体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检测pcDNA-L1的表达,评价地方株HPV16L1基因诱导的体液免疫反应。我们采用PCR技术从宫颈癌组织中获得HPV16L1基因,以pGEM-Teasy为克隆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GEM-T-L1,进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及核苷酸序列分析,再将L1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pcDNA-L1,转染Cos-7细胞,通过IFA试验验证L1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808.
川芎嗪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蛋白激酶C通道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川芎嗪(LTZ)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蛋白激酶C(PKC)通道在受到与哮喘有关的炎症介质刺激时所发生的功能变化是否有影响。方法:取63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各10mL,分离PBL,分4批分别给予以下处理后,采用-ATP催化活性测定法检测细胞胞膜、胞浆及总PKC活性。(1)分3组即5g/LLTZ处理组(6例)、5μmol/LPKC阻断剂Ro31-8220处理组(6例)和对照组(6例,以下各批均以此组为阴性对照组);(2)共3组分别用100nmol/L乙酰甲胆碱(Mch,5例)、5g/LLTZ+100nmol/LMch(5例)或5μmol/LRo31-8220+100nmol/LMch(5例)处理。(3)共3组分别采用100nmol/L组胺、5g/LLTZ+100nmol/L组胺(5例)或5μmol/LRo31-8220+100nmol/L组胺(5例)处理。(4)共3组分别用100nmol/LPMA(5例)、5g/LLTZ+100nmol/LPMA(5例)或5μmol/LRo31-8220+100nmol/LPMA(5例)。结果(1)LTZ对正常人PBL胞膜、胞浆及总PKC活性均无明显影响;(2)乙酰甲胆碱及组胺均可促进正常人PBL胞膜PKC活性增加,LTZ对该作用有抑制效应(P<0.05)。(3)LTZ对PMA诱发正常人PBL胞膜PKC活性增加的效应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川芎嗪对正常人PBLPKC通道在受到与哮喘有关的炎症介质刺激时所发生的活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是川芎嗪对哮喘疾病具有防治意义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09.
目的应用rhlL-18在体外培养系统(Coculture system in vitro,CCs)中诱导快速肿瘤杀伤效应及诱导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方法 采用StemSep^TM免疫磁性细胞分离法分离人外周血NK细胞、T细胞及树突细胞(DCs),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125I-UdR标记的细胞毒实验检测杀伤活性,ELISA方法检测IFN-7的产生量。结果 在CCs中,rhIL-18诱导出快速肿瘤杀伤效应,这种杀伤效应无抗原特异性、不受MHC限制,DCs和T细胞的存在与否对其无明显影响。在同一培养系统中,肿瘤抗原存在的条件下,96h后,rhIL-18能够诱导并促进CTL介导的肿瘤特异性杀伤效应。结论 rhIL-18能够在体外培养系统中相继诱导肿瘤快速杀伤效应及肿瘤特异性CTL。  相似文献   
8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