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45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146篇
综合类   231篇
预防医学   10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32篇
中国医学   28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改进铁皮石斛中多糖和甘露糖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铁皮石斛与齿瓣石斛中的多糖和甘露糖含量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石斛中多糖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石斛中甘露糖的含量。结果:多糖在2.54~12.87 mg· L-1范围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回收率为99.02%,RSD为2.6%(n=6);甘露糖的平均回收率为101.5%,RSD为1.7%(n=9)。6批铁皮石斛药材多糖平均含量为45.94%,甘露糖平均含量为32.33%;9批齿瓣石斛药材多糖平均含量为45.12%,甘露糖平均含量为37.88%。结论:所建方法操作比较简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控制铁皮石斛的质量。铁皮石斛与齿瓣石斛多糖含量相当,齿瓣石斛甘露糖含量高于铁皮石斛。  相似文献   
42.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探讨不稳定性齿突游离小骨的临床特点及后路融合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2年5月本院采用手术治疗有临床症状的不稳定性齿突游离小骨患者26例。分析总结病史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26例患者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36-66岁,平均43.3岁。15例既往有明确外伤史,21例患者有颈部症状,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症状,术前神经功能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8-15分,平均10.1分。所有患者影像学均有寰枢椎脱位表现,其中22例为可复性,有2例伴有上颈椎其他畸形。24例行后路寰枢椎融合术,2例行枕颈融合术,术中无椎动脉、脊髓损伤发生,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12-36个月),26例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颈部症状及神经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为12-17分,平均15.1分(P〈0.05)。结论不稳定性齿突游离小骨容易损伤脊髓,应尽早手术重建其稳定性,经后路融合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3.
目的建立齿囊耙齿菌固体发酵产物中麦角甾醇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汉邦ODS-C18色谱分析柱(250×4.6mm,5μm),流动相为100%甲醇,流速1.0m L/min,检测波长282nm;柱温30℃。结果麦角甾醇进样量在0.20~1.40μg之间与吸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7%,RSD(%)=1.91%。方法具有较高的专属性、准确性、重现性和可行性。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好,为齿囊耙齿菌固体发酵产物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分析窝沟封闭术预防窝沟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2例6~8岁儿童的下颌第一恒磨牙为研究对象,左右侧进行自身对比分析,治疗组102例儿童下颌左侧第一恒磨牙共102颗牙采取窝沟封闭术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对侧同名牙不涂布窝沟封闭剂,比较两组龋病发生率。结果3年后治疗组患龋率为5.3%,对照组患龋率为24.13%,3年内龋齿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6~8岁儿童的牙齿行窝沟封闭术,对预防儿童窝沟龋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窝沟封闭对六龄齿窝沟龋的预防效果。方法 对60名6~8岁儿童230颗六龄齿作窝沟封闭(实验组),与55名儿童的218颗未作窝沟封闭的六龄齿(对照组)在6、12个月进行临床观察比较。结果 实验组6个月、12个月后的患龋率分别为0.9%、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患龋率11.47%、18.6%(P〈0.01)。实验组发生窝沟龋者均为封闭剂部分或全部脱落者。结论 对六龄齿施行窝沟封闭能有效预防窝沟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6.
湖北新分布种掌叶覆盆子(湖北甜茶)资源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甜茶可泛指味甘并可作茶饮的植物,文献报道中在中国的分布以广西、湖南、江西和湖北为主,主要包括蔷薇科植物甜茶、壳斗科植物多穗柯、葡萄科植物显齿蛇葡萄、甜叶菊等。在鄂西地区,葡萄科植物显齿蛇葡萄(又名藤茶)的分布比较广泛,并且已开发成具有辅助降血脂功能的保健食品。笔者在湖北省通山县境内发现了一种新的甜茶植物(简称湖北甜茶)并经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鉴定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掌叶覆盆子,为湖北新分布种。为此,笔者对该植物的资源状况和民间使用状况做了进一步的调查,为进行相关的开发研究积累数据。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建立常用藏药“松蒂”药材主流品种篦齿虎耳草Saxifraga umbellulata var. pectinata(Marquand et Shaw)J. T. Pan中金丝桃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松蒂”药材相关基源植物共计15个样品,涉及虎耳草属8个种及变种中金丝桃苷含量,评价其药用合理性。比较高原藏区虎耳草品种和低海拔地区虎耳草品种中金丝桃苷含量,探讨高原藏区虎耳草品种和低海拔地区虎耳草品种的药用差异。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Amethyst-C18-P(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1 %磷酸水溶液(15∶85)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柱温35 ℃,在360 nm波长处测定金丝桃苷的含量。结果 3个篦齿虎耳草样品中金丝桃苷含量为0.02 %~0.03 %;其他品种虎耳草内均含有金丝桃苷,10个高原藏区样品中含量为0.02 %~0.86 %;2个低海拔地区样品含量分别为0.001 %和0.002 %。结论 该方法用于金丝桃苷含量测定,便捷、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松蒂”药材的质量控制。藏区多种虎耳草属植物金丝桃苷含量不低于主流品种篦齿虎耳草的含量,作为“松蒂”药材基源植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高原藏区虎耳草品种的金丝桃苷含量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虎耳草品种的含量,一定程度上说明其药用差异的内在物质基础原因。  相似文献   
48.
岭南地区习用中药岗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岗梅为岭南地区习用中药,也是凉茶的主要成分,应用日益广泛。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综述岗梅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成药和医院制剂研究及应用状况,为今后岗梅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背景:经口咽入路是治疗寰枢椎病变的传统方法,一直以来都是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的:为经口咽入路到达颅颈交界区提供直观操作路径,并提供安全操作的解剖学数据。方法:对尸体标本进行经口咽入路逐层外科解剖,观察解剖层次、组织结构以及相互之间的毗邻关系,以门齿为标志点测量各主要解剖结构与其之间的距离,并测量椎动脉与中线之间的距离以及寰枢椎的形态学结构。结果与结论:经口咽前入路能直接显露从斜坡中下段至C3椎体上缘的范围,双侧椎动脉到中线的距离C1水平左侧为20.72—29.70mm、右侧为20.36—28.98mm,C2水平左侧为13.10-23.00mm、右侧为13.85—24.02mm。前结节、齿突前面、齿突后面、硬脊膜、脊髓以及C2椎体前缘和C3椎体前缘与门齿之间的距离分别为69.24—88.16mm、74.95—96.27mm、84.77-107.39mm、87.65—111.45mm、91.38—116.11mm、76.21—92.77mm和78.53—105.13mm。寰椎长度为(19.8±2.3)mm,齿突高度为(15.9±1.9)mm,最大横径为(10.5±0.6)mm,最大矢状径为(11.5±1.9)mm;枢椎最大横径为(15.1±1。6)mm,最大矢状径为.17.7±1.3)mm,上关节面外缘到中线的距离为(26.1±1.7)mm,横突孔入口与上关节面之间的距离为(8.1士1.3)mm。颅颈交界区的解剖结构复杂,经口咽入路在解剖安全范围内处理颅颈交界区病变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50.
正混合痔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肛肠疾病,以20岁以上的人群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混合痔外剥内扎术(Mlligan-Morgan)是目前临床上使用常见的术式,疗效确切但术肛门后疼痛一直困扰着医患双方,使患者谈痔色变,痛苦不堪。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混合痔外痔部分位于齿线下,受脊神经支配,对痛觉极其敏感,手术刺激可产生剧烈疼痛,引起肛门括约肌的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引起疼痛加重。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对肛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