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7篇
临床医学   142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210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50篇
预防医学   56篇
药学   402篇
  4篇
中国医学   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激越症状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80例精神分裂症伴激越症状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观察组给予齐拉西酮。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PANSS)、阳性与阴性症状兴奋因子(PANSS-EC)、认知功能评分(WMS、TMT),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与PANSS-EC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 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WMS、TMT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稍好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齐拉西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激越症患者,其激越症状治疗及两种药物安全性方面相当,但齐拉西酮在治疗认知功能方面疗效更好,在引起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方面效果更安全,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62.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年重症精神分裂症病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白细胞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重症精神分裂症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齐拉西酮治疗;观察组采用齐拉西酮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病人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Hcy水平、BDNF水平、IL-6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RBAN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 0.01),且观察组病人治疗后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RBAN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2组治疗后血清BDN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IL-6、Hc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0.01);且观察组病人治疗后血清BDN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6、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4.00%)(P < 0.05),2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年重症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疗效确切,可以改善认知功能障碍,降低IL-6、Hcy水平,提高BDNF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63.
964.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氯氮平分别联合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例躁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碳酸锂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联合氯氮平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齐拉西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神经递质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水平分别为(115.42±8.18)、(180.11±11.29)、(132.49±10.06)ng/L低于对照组的(143.37±9.62)、(225.33±10.8)、(164.37±11.3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低于对照组的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躁狂症患者分别应用齐拉西酮与氯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均具有显著疗效,其中齐拉西酮联合碳酸锂的整体疗效更为突出,可明显降低血清神经递质浓度,患者的精神状态恢复效果优异,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65.
目的比较抗精神病药物齐拉西酮与氨磺必利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2月山东省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首发或复发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齐拉西酮组和为氨磺必利组,每组32例,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第4周末、第6周末、第8周末PANSS量表评分及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结果治疗第2周末和第8周末齐拉西酮组阳性症状评分低于氨磺必利组(P<0.05);治疗第4周末、第6周末2组阳性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齐拉西酮组第4、6、8周末阴性症状评分高于氨磺必利组(P<0.05或P<0.01)。2组治疗前、治疗第2、4、6、8周末精神病理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8周末,齐拉西酮组FBG、TC、TG、HDL-C、LDL-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组FBG、TC、TG、HDL-C、LDL-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氨磺必利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相当,氨磺必利更利于改善阴性症状,齐拉西酮控制阳性症状起效更快,齐拉西酮对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66.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和氟哌啶醇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48例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肌内注射,5~10 mg/次,4~6 h后重复注射,总剂量≤40 mg。观察组给予盐酸齐拉西酮片口服,20 mg/次,2次/d,餐时服用,视病情可适当增大剂量,最大剂量为80 mg/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4、8周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1、2、4、8周观察组PANSS评分[(60.3±9.3)、(52.7±6.6)、(47.4±4.4)、(37.6±4.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66.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8%)显著低于对照组(50.0%)(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967.
目的 观察齐拉西酮对于不同病程的抑郁症的增效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病程少于等于24个月的抑郁症患者(甲组)110例随机分别给予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甲组单用组)和齐拉西酮合并艾司西酞普兰(甲组合用组)治疗,观察12周;选取病程大于24个月的111例抑郁症患者(乙组)随机分别给予单用艾司西酞普兰(乙组单用组)和齐拉西酮合并艾司西酞普兰(乙组合用组)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8、12周分别用汉密尔抑郁量表(HAMD)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疗效,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结果 (1)甲组单用组和合用组HAMD评分从治疗后第1周末开始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且两组HAMD评分在治疗各时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乙组单用组HAMD评分在治疗后第2、4、8、12周末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 <0.05,P<0.01);而合用组在在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后合用组HAMD评分各时点均低于单用组(P<0.05,P<0.01).(2)治疗后第12周末乙组两组有效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3)甲组单用组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合用组少(P<0.01),两组在头痛头昏、焦虑激越、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便秘方面,合用组明显高于单用组(P<0.05,P<0.01);乙组单用组与合用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病程较短(少于等于24个月)的抑郁症患者,建议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病程较长(大于24个月)的患者,建议将齐拉西酮作为增效剂与艾司西酞普兰合用.  相似文献   
968.
李新峰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6):69-70,72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齐拉西酮治疗强迫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舍曲林联合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采用舍曲林治疗,疗程8周。比较两组的疗效、Y-BOCS评分、TES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Y-BOCS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4、6、8周Y-BOC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TES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齐拉西酮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显著,起效快,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69.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与利培酮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齐拉西酮组显效率为84.21%,有效率为94.74%;利培酮组显效率为78.38%,有效率为91.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齐拉西酮组体重增加和内分泌改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齐拉西酮对体重的影响和内分泌改变显著少于利培酮,是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970.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齐拉西酮与康复护理干预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齐拉西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措施进行干预,8周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干预与齐拉西酮联合进行治疗能够促进康复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