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7篇
临床医学   141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210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49篇
预防医学   56篇
药学   400篇
  4篇
中国医学   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利培酮、氯氮平这3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浓度( BDNF)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257例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利培酮、氯氮平治疗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监测血清BDNF浓度,疗效评定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 BPRS),不良反应评定采用副反应量表( TESS)及实验室检查,认知功能评价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AIS)。结果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8%、85.1%、88.6%,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BDNF浓度比较:疗后8、12周,3组均较治疗前升高,但齐拉西酮组升高更明显(P<0.05)。认知功能比较:治疗12周后,3组认知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齐拉西酮组、利培酮组在言语智商及总智商评分上与氯氮平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3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均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BDNF浓度及认知功能,以齐拉西酮疗效更加明显,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2.
目的:以氟哌啶醇注射液为对照,评价齐拉西酮注射液治疗躁狂发作急性期激越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ICD-10双相I型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70例,随机分配到齐拉西酮注射液治疗组(试验组)和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对患者进行基线评价,以及肌注治疗后的2、12、24、48和72h的评价。采用PANSS兴奋因子量表评价主要疗效,采用副反应症状量表(TESS量表)评定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72h时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57%。药物治疗72h后与基线比较,试验组PANSS兴奋因子得分减分平均为(11.32±4.15)分,对照组PANSS兴奋因子得分减分平均为(11.76±4.23)分。两组主要疗效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TESS量表评分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多,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液可快速有效控制躁狂发作的激越症状,疗效与氟哌啶醇注射液相当,但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于治疗前、治疗1、2、4和8周后,以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以包含7个认知领域(词语流畅、抽象/执行功能、信息处理速度、工作记忆、学习、延迟回忆和运动功能)的神经心理成套测验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8周后的CGI、PANSS、PSP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8周后神经认知评定中WAIS-Ⅲ符号搜索、RBANS即刻记忆、语言和总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究分析齐拉西酮和氯氮平分别合并碳酸锂治疗狂躁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狂躁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25例,同时采用碳酸锂治疗,研究组加入齐拉西酮,对照组加入氯氮平进行配合治疗,用Bech-Rafaelsen(BRMS)狂躁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用症状量表(TESS)评价治疗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结果齐拉西酮和氯氮平结合碳酸锂治疗狂躁症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齐拉西酮在治疗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和不良反应明显低于氯氮平(P<0.05),安全性较高。结论齐拉西酮和氯氮平配合碳酸锂治疗狂躁症效果都比较明显,但齐拉西酮治疗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因此用齐拉西酮配合碳酸锂治疗狂躁症的临床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比较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儿童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124例6~14岁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2例,研究组用齐拉西酮进行治疗,对照组用利培酮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对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均有所下降(P <0.05),治疗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7%,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各有侧重。结论齐拉西酮和利培酮对于治疗儿童期首发精神分裂症均有不错的效果,但齐拉西酮疗效较好,在改善症状上效果更好,安全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比较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治疗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阿立哌唑组各48例.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及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分.结果 治疗后3个月两组PANSS、SANS、BPRS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3个月两组总有效率齐拉西酮组为91.7%,阿立哌唑组为87.5%.齐拉西酮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9.2%)显著低于阿立哌唑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0.0%)(P<0.05).齐拉西酮组的失眠、头痛头晕发生率少于阿立哌唑组(P<0.05).结论 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治疗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且效果均显著.齐拉西酮安全性优于阿立哌唑.  相似文献   
47.
本文综述了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研究进展。包括①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研究;②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安全性研究;③齐拉西酮药理学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48.
李雪丽 《当代医学》2011,17(17):1-2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长期应用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血栓病变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将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试验组给予齐拉西酮治疗。结果 (1)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PANSS得分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失眠症状较为明显,而对照组嗜睡和体重增加较为明显。(3)试验组血栓事件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肥胖以及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齐拉西酮,以提高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9.
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功能障碍很大程度上由认知功能损害所导致,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社会功能,减轻社会负担。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有一定疗效但仍有不少患者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有10%~20%的抑郁症属于难治性抑郁症,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与社会负担。尤其是难治性病例,治疗更为困难。现关于抑郁症增效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0.
李宝琴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7):2147-2148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60例,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入组患者治疗后PAN-SS总分及阳性和阴性症状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有效率90.0%,显效率76.7%,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