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00篇 |
免费 | 409篇 |
国内免费 | 22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篇 |
儿科学 | 376篇 |
妇产科学 | 86篇 |
基础医学 | 248篇 |
临床医学 | 2208篇 |
内科学 | 802篇 |
皮肤病学 | 13篇 |
神经病学 | 20篇 |
特种医学 | 54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1366篇 |
综合类 | 4857篇 |
预防医学 | 1143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1928篇 |
27篇 | |
中国医学 | 2031篇 |
肿瘤学 | 1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170篇 |
2022年 | 251篇 |
2021年 | 363篇 |
2020年 | 236篇 |
2019年 | 269篇 |
2018年 | 118篇 |
2017年 | 246篇 |
2016年 | 282篇 |
2015年 | 372篇 |
2014年 | 681篇 |
2013年 | 699篇 |
2012年 | 879篇 |
2011年 | 1017篇 |
2010年 | 876篇 |
2009年 | 836篇 |
2008年 | 853篇 |
2007年 | 785篇 |
2006年 | 749篇 |
2005年 | 700篇 |
2004年 | 713篇 |
2003年 | 695篇 |
2002年 | 595篇 |
2001年 | 509篇 |
2000年 | 390篇 |
1999年 | 348篇 |
1998年 | 338篇 |
1997年 | 360篇 |
1996年 | 360篇 |
1995年 | 280篇 |
1994年 | 195篇 |
1993年 | 120篇 |
1992年 | 137篇 |
1991年 | 125篇 |
1990年 | 79篇 |
1989年 | 114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黄疸,最容易因巩膜(白眼珠)、皮肤、尿色发黄而被发现。从婴儿到老人均可发生黄疸,但老年人出现黄疸,更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2.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以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和流产为主要症状的人畜共患病,对畜牧业的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93.
新生儿黄疸 (Neonatuljaundice)是临床上常见病症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近年研究表明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提高而上升[1] 。我们用中药茵栀黄注射液加苯巴比妥治疗该病 5 0例 ,与用传统方法 (苯巴比妥 +尼可刹米 +光疗 )治疗 30例进行对照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病案共 80例。男性 4 8例 ,女性 32例 ;胎龄为 37~ 4 2周的足月产新生儿 ;出生体重均在 2 5公斤以上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0例 ,对照组 30例。1 2 临床表现 婴儿皮肤黄染 ,母乳喂养 ,小便赤黄 ,… 相似文献
94.
96.
经皮胆红素测量仪在早期正常新生儿黄疸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胆红素测量仪对早期新生儿黄疸动态观测及不同部位在动态观测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本院产科 2 0 0 2年 2月~ 2 0 0 3年 4月出生 ,连续监测 5 d~ 7d的正常足月新生儿 174例。采用国产 JD- 1型经皮黄疸仪 ,生后第 1天开始每日晨间沐浴前进行测量 ,每次测量 4个部位 :前额眉间部 ,胸骨中部 ,小腿外侧中部 ,足心前 2 / 3部。结果 :测量值最高读数为 2 2 ,最低读数为 5 ,以额部读数 15为界定值判断黄疸发生率为 86 %。额部、胸部、小腿每日读数平均值从出生第 1天起逐渐上升 ,第 5天达高峰 ,而后缓慢下降。各部位读数第 90百分位数峰值依次为 19.75、18.97、16 .35、11.93。结论 :经皮胆红素测量仪对早期新生儿黄疸动态观测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额部黄疸出现最早 ,较适合于研究新生儿黄疸发生率 ;胸部曲线与额部平行 ,易于操作 ,重复性好 ,可作为测量的主要部位 ;小腿外侧中部可观测黄疸程度 ,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97.
母乳性黄疸由美国Arias于1960年首先报道,近年来将母乳性黄疸分为两型,即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母乳喂养性黄疸)和迟发型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临床医师对迟发型较熟悉,但对早发型尚认识不足。参阅国外近年文献对母乳性黄疸尤其是早发型的发病机制、诊治、预防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8.
近5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胆总管结石。取得较单纯西药治疗明显为优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
相传,当年越国遇上了罕见的荒年,百姓无粮可吃。为了和国人共渡难关,国王勾践亲自翻山越岭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在寻找中,人们发现了一种生长能力特别强的植物,因其有股鱼腥味,于是便称之为“鱼腥草”。鱼腥草别名蕺菜、侧耳根、猪鼻孔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全草,其味辛、性微寒,可入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排脓、利尿的攻效。在我国传统医学中,鱼腥草一直被誉为“治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吐脓血之要药”。在临床上,它的用途很广,常与芦根、桔梗、瓜蒌等用于治疗肺痈(肺脓肿)、痰热喘咳等病症;与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等同合用,或将鱼腥草鲜品捣… 相似文献
100.
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疽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长秀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114-115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对63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双歧杆菌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采用输液、清蛋白静滴,重者采用蓝光治疗;双歧杆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并观察两组患儿黄疸消褪时间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变化.结果双歧杆菌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黄疸消褪时间分别为(4.0±2.1)、(5.5±2.5)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d5血清总胆红素值分别为(45.6±17.3)、(82.5±32.6)μmol/L,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