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8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53篇
儿科学   60篇
基础医学   207篇
临床医学   307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1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053篇
综合类   585篇
预防医学   80篇
药学   186篇
  4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现代医院》2014,(11):40-40
<正>异位骨化是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在7%至100%之间,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既往研究发现手术入路的不同可能会影响异位骨化的发生,和髂腹股沟入路或扩大髂股入路相比,KocherLangenbeck入路发生异位骨化的风险较高。双侧入路、转子间截骨也会增加异位骨化的风险。同时,异位骨化还与男性、合并颅脑外伤或胸腹外伤、延迟手术等因素有关。美国的学者Reza Firoozabadi对髋臼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惊奇的发现只有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究股骨髋臼撞击症的 X 线 CT 及 MR 的影像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上述三种方式对58例77患侧关节实施相关检查,观察异常征象特征。结果:软骨下骨硬化囊性病变,α角异常,头颈交界骨突,髋臼缘增生性硬化,股骨头颈偏离位置不正常几种正常的 CT 显示性最强,MR 和 X 线的差异不显著,关节四周水肿与软骨撕裂两种征象 MR 检查有显著优势,剩余几种征象三种技术显示型一致。结论:在诊断FAI 方面,应用 X 线检查有效性和经济性最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3.
股骨髋臼撞击症是指由于股骨近端形状异常导致股骨头颈结合部与髋臼边缘发生撞击[1-2].如果不早期干预,会导致髋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近年来,股骨髋臼撞击症发生率有所增加,国内外对其诊断及临床治疗报道逐渐增多,有明确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以及诊断治疗方法.现将该症近年的诊断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通过观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盆的旋转变化,探讨术中骨盆旋转对髋臼假体前倾角植入的影响,评估使用髋臼横韧带作髋臼假体前倾定位的准确性以及对骨盆旋转角度变化的校正作用。 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行初次THA的40例44髋的髋关节疾病患者纳入本研究。纳入标准为:初次THA术的患者,术前、术后CT扫描质量符合标准、能确定髋臼解剖前倾角、髋臼假体前倾角的患者。排除标准:髋臼发育不良、强直性脊柱炎、既往有髋关节严重创伤手术史以及翻修术等,术前、术后双髋关节CT扫描,CT横断面上骨盆明显倾斜、两侧髋关节的中心显示明显不在同一层面、难以确定水平线测量前倾角的患者,予以排除。手术均采用侧卧位后外侧入路,切皮前将1枚施氏针以垂直于地面方向打入髂骨嵴,术中髋臼假体的前倾角,以髋臼横韧带为参照标志,通过直接参照或间接参照髋臼横韧带进行髋臼挫磨及安装臼杯,使髋臼假体开口平行韧带进行安放,在此过程中用摄像机记录施氏针相对于地面的角度变化,确定手术过程中骨盆旋转度数,同时测量并记录挫磨髋臼及安放假体时,相对于身体长轴髋臼手术前倾角的数值。术后通过CT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对术中手术前倾角和术后髋臼假体的前倾角、术前髋臼解剖前倾角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 结果术中骨盆旋转发生在本研究中的平均度数为(18±4)°。44个髋关节中,所有的病例都能对髋臼横韧带进行辨认,术中手术前倾角平均为(33±5)°,有93%(41髋)的病例大于Lewinnek提出的"安全区"的前倾角上限25°,余下的7%(3个髋)也全部大于24°。术后CT测量髋臼假体的解剖前倾角为(21±10)°,与术前髋臼解剖前倾角度(1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4,P >0.05)。 结论在后外侧入路THA术中,体位改变骨盆前旋转会影响髋臼假体植入的准确性,使用髋臼横韧带作为解剖标志指导髋臼假体前倾角度的植入,可以排除患者体位改变骨盆旋转对前倾角的影响,提高髋臼假体放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6.
切开复位接骨板螺钉内固定是目前治疗髋臼骨折的首选方法,但由于髋臼部位深在,术中暴露困难,判断螺钉是否误入髋臼比较困难。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术中投照骨盆侧位 X 线片,但当遇到螺钉被髋臼前后壁遮挡的情况则难以判断。有学者报道螺钉轴位可以具有与 CT 相似的判断能力,而对于螺钉方向指向髋臼且没有穿入髋臼的情况则不能判断。为此,我们通过研究髋臼的空间结构,总结出90°旋转透视法来确定螺钉是否进入髋臼,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总结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3年8月- 2005年1月北京市顺义区院骨科手术治疗有明显移位的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45例46髋,获得完整随访.影像学结果采取Matta放射学标准进行评价,临床效果采取改良的Merle d'Aubigné和Postel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 4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 ~48个月,平均34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根据Matta的X线片评估标准:优17髋,良18髋,中7髋,差4髋;优良率76%.根据改良的Merle d' Aubigné和Postel评分系统对临床结果评估:优14髋,良22髋,中8髋,差2髋;优良率78.3%.结论 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行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疗效,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合理的手术入路、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8.
临床资料 女性,45岁.1988年因左髋痛和跛行,照片发现左髋臼部骨质破坏约4cm×7cm,拟诊为骨巨细胞瘤(图1).1989年分2次行骨肿瘤刮除、骨胶填塞术.术中取组织活检确诊为左髋臼部骨巨细胞瘤(II级).术后疼痛消失,可弃拐跛行.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盂唇重建与盂唇部分切除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合并无法修复盂唇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合并无法修复盂唇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盂唇重建与盂唇部分切除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疼痛评分,治疗满意度,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6个月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评分、健康状况评分、总体精神评分、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评分为(96.32±3.32)分,健康状况评分为(96.34±2.52)分,总体精神评分为(94.12±3.63)分,活动能力评分为(94.16±3.3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12±3.36)、(78.35±3.63)、(88.32±3.63)、(89.15±3.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合并无法修复盂唇损伤患者治疗中,盂唇重建与盂唇部分切除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满足患者治疗需求,故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2):2069-2073
[目的]通过CT断层扫描数据的三维重建模型构建髋臼前柱表面信息数据库,设计符合髋臼前柱表面形态、具有成角稳定性的解剖锁定钢板。[方法]采集146例全骨盆,男94例,女52例,年龄18~78岁,平均43.6岁。将所获取骨盆.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 17.0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测量髋臼直径大小。再将三维重建数据转入3-matic 9.0软件中,设立截取平面,测量髋臼危险区大小、四方区-髂窝夹角,并根据测量数据,设计两款髋臼前柱解剖锁定钢板。最后将设计好钢板模型导入数码铣床制作成实体。[结果]男女髋臼直径分别为(57.37±3.10)mm、(53.28±3.37)mm,髋臼危险区大小分别为(51.76±2.94)mm、(48.18±2.7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四方区-髂窝夹角比较中,男性(116.07±2.88°)和女性(114.67±2.69°)夹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设计的各型号的解剖锁定钢板与髋臼前柱表面吻合良好,抽取不同大小髋臼三维图像进行匹配,匹配程度高。所有预设螺钉打入方向均可完全避开髋臼。[结论]髋臼前柱解剖结构存在着个体差异,但这种差异与髋臼大小、性别无明显相关性。设计的解剖锁定钢板与髋臼前柱形态匹配度高,锁定螺钉方向可完全避开髋臼,为复杂髋臼前柱骨折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