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9篇
口腔科学   74篇
临床医学   232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98篇
外科学   607篇
综合类   567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79篇
  3篇
中国医学   89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运用“管道疏通法”(dredging pipe method,DPM)行上颈椎椎弓根钉板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对17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施行DPM上颈椎椎弓根钉板固定术,并行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条植骨。结果随访3~18个月,平均6.5个月,近期疗效满意。X线、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均获植骨融合。结论(1)术前要有足够的影像学测量以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2)DPM上颈椎椎弓根钉板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临床效果良好,置钉准确性和安全性高,是上颈椎后路重建行之有效的内固定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92.
PDCA循环管理在防止新生儿皮肤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颈椎前路手术在临床逐渐开展并得到普及。由于颈椎前路手术的解剖比较复杂,涉及诸多重要的结构,患者多为颈椎病或颈椎外伤,术中、术后常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开展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蝶形钢板内固定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经后路RF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自体髂骨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腰椎滑脱症经后路采用RF椎弓根螺钉系统进行复位固定,椎管减压,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融合。结果本组16例随访均超过12个月,优良率93.8%,7—12个月后复查X线均显示椎间骨性融合,症状缓解。结论RF椎弓根螺钉系统是治疗腰椎滑脱的理想内固定系统,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脊柱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比较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经膝关节后外侧入路行髂骨板结合可吸收钉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胫骨后外侧人路,髂后上棘处取自制单侧皮质髂骨板,结合可吸收钉支撑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平均10个月,骨折均已愈合,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优5例,良2例.可1例。结论髂骨板结合可吸收钉支撑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能提供足够稳定固定、防止再移位、不需二次取内置物、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结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股骨干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05—2013-05收治15例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及骨折不愈合患者,采用LCP结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结果15例均获得5~19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未发生切口感染和骨髓炎。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13个月,平均6个月。骨折愈合后患肢经功能锻炼无明显功能障碍,其中有5例分别于术后12、15、17个月行手术取出钢板螺钉。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4例。结论采用LCP结合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骨折不愈合的临床效果满意,固定牢固,可重建骨折端血运,刺激成骨细胞生成,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骨折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96.
目的评估微创经髂骨的椎弓根钉系统替代骶髂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的可行性。方法自2009-01-2012-12对17例骨盆骨折后环骨折采用经皮髂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均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本组手术时间平均14min,术中透视时间平均15.2s。无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末次随访时骨盆结果评分:优秀10例,良好4例,中等2例,差1例。结论微创经髂骨椎弓根钉系统可能是骶髂螺钉固定的一个较好替代方法,因为该技术安全、快捷、稳定,并可取得良好的功能结果。  相似文献   
97.
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血液供应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贵亮  林昂如  邵岩 《山东医药》2002,42(20):10-12
对10例成人新鲜尸体标本的缝匠肌蒂髂骨瓣、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完整解剖分离5cm,然后经右侧股动脉灌注墨汁福尔马林混合液,再在手术显微镜下仔细解剖,观察缝匠肌肌蒂髂骨瓣、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在髂骨附着处1cm内墨染动脉的数目,并测量其外径,计算平均动脉外径及动脉横截面积和,最后对各肌肉蒂在髂骨附着处1cm内动脉横截面积总和进行比较。结果:缝匠肌蒂髂骨瓣、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以及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双肌蒂髂骨瓣在髂骨附着处1cm内动脉横截面积总和的中位数(Md)和四分位数间距(OR)分别为:0.0851(0.0284)mm^2、0.0831(0.0427)mm^2、0.1673(0.0947)mm^2。经统计学处理,缝匠肌蒂髂骨瓣、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分别与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双肌蒂髂骨瓣在髂骨附着处1cm内动脉横截面积总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1),而缝匠肌蒂髂骨瓣与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在髂骨附着处1cm内动脉横截面积总和无显著性差异(P=0.156)。因而认为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双肌蒂髂骨瓣比缝匠肌或阔筋膜张肌单肌蒂髂骨瓣有更多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98.
目的比较游离髂骨瓣结合足底内侧皮瓣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腓骨瓣重建前足胫侧列缺损的疗效。 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手外二科共收治前足胫侧列缺损患者22例,其中11例采用游离髂骨瓣结合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设为观察组;另外11例采用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腓骨瓣修复,设为对照组。一期手术2组均为清创后采用克氏针或钢板螺钉固定骨折及脱位,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覆盖。二期重建前足胫侧列缺损时,观察组采用游离髂骨瓣结合足底内侧皮瓣进行修复,对照组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腓骨瓣进行修复。观察皮瓣是否成活、是否有血管危象和感染发生;通过定期门诊复查、微信、电话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术后24个月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足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比较,其中优:90~100分;良:75~89分;可:50~74分;差:50分以下,计算患者足功能恢复优良率;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提出的感觉功能恢复分级标准,分别在术后6、12、24个月对2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比较。数据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1个月。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对照组1例分别于术后1、2 d出现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缓解。观察组1例出现皮瓣伤口浅表感染,经换药、静脉滴注抗生素后缓解。术后24个月足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优3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0.9%;对照组:优1例,良3例,可7例,优良率36.4%。观察组足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8,P=0.024)。术后6、12、24个月,观察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分别为8.0(4.0, 8.0)、12.0(12.0, 16.0)和16.0(16.0, 16.0)分;对照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分别为4.0(4.0, 4.0)、12.0(8.0, 12.0)和12.0(12.0, 12.0)分。相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65、-2.280、-3.031,P=0.030、0.023、0.002)。 结论带血管的髂骨瓣及腓骨瓣为足部骨质缺损提供理想供骨;足底内侧皮瓣为修复前足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提供良好的供区,修复后足部负重及行走功能恢复良好、外观满意、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良好,足底皮肤耐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虽能覆盖创面,但术后外观差,感觉恢复较差,易滑移及破溃。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制出腰骶椎前路同种异体骨垫并评价其生物力学性能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①CT测量:通过CT扫描测量33名正常人腰骶椎各椎间隙的前后点高度、腰骶椎的矢、冠状径,为设计出同种异体骨垫提供解剖学依据。②生物力学试验:将设计出的骨垫与钛网、自体髂骨对比,评价它们在三维运动范围、最大拔出力、最大抗压负荷等方面的生物力学性能。③临床初步应用:在临床工作中选择合适病例5例,应用骨垫前路融合技术评价其初步临床疗效。结果①CT测量结果:正常腰骶椎椎间隙前高大于后高,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前/后高范围(9.03/7.11~13.93/9.73)mm。正常腰骶椎横径大于矢状径,两者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横径/矢状径范围是(40.51/29.38~46.20/33.98)mm。②生物力学评价:A、三维运动方面:骨垫、髂骨及钛网均能增强不稳节段的稳定性,C组、D组、E组、F组分别与B组比较,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但骨垫与钛网相比,两者的稳定性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髂骨相比,骨垫更能增强脊柱稳定性,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B、最大拔出力方面:骨垫、髂骨及钛网等三者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髂骨<骨垫<钛网。C、最大抗压负荷方面:骨垫、钛网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髂骨比较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③临床疗效评价:本组病例均在随访之中,中、晚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评价。近期疗效根据Steffee方法评定临床结果。本组优3例,良2例,所有病例腰腿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后X线片示其病变椎间隙高度恢复。结论腰骶椎前路骨垫设计符合腰椎生理解剖,短期内已具有足够抗压、抗滑、稳定脊柱节段的生物力学性能;其临床应用操作简单安全,恢复椎间隙高度好,融合后无异物遗留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自体髂骨块移植结合Calcar螺钉重建内侧柱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6例单侧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自体髂骨块移植结合Calcar螺钉治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04个月.记录术后3、6、12个月随访时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