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1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379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7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695篇
内科学   14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72篇
综合类   593篇
预防医学   13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47篇
  5篇
中国医学   93篇
肿瘤学   9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比较牛去蛋白脱钙皮质骨基质(bDpDBM)微颗粒和牛脱钙皮质骨基质(bDBM)微颗粒用于体外干细胞培养的优缺点,探讨其作为微载体制备候选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 冷冻粉碎牛四肢皮质骨,筛选出直径为200 ~ 500μm的微颗粒,按照常规方法进行脱脂、脱钙、脱蛋白处理.设bDpDBM和bDBM微颗粒为研究对象,用于静态条件下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培养,比较两组微颗粒对干细胞增殖及功能保持的影响,分析其用于BMSCs培养的可行性. 结果 两组微载体进行培养第14天后显示bDpDBM组细胞扩增较bDBM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bDBM组培养的BMSCs的ALP定量及胞内钙含量明显较bDpDBM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DpDBM颗粒培养的BMSCs经诱导可向成骨、成脂及成软骨三系分化. 结论 bDpDBM由于去除了脱钙骨基质中的活性诱导成分,培养增殖效率增高,可较好地保持干细胞表型,适宜用作体外大量扩增BMSCs的微载体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72.
白血病患者化疗过程中骨髓细胞凋亡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白血病发展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变化与临床意义,用Tunel技术观察了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涂片。本文对检测结果进行了总结,对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白血病患者4 3例,包括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 2 2例(含M12例、M2 6例、M3 5例、M44例、M  相似文献   
73.
目的:分析在大细胞性的贫血诊断之中应用骨髓细胞形态学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在我院治疗的大细胞性贫血的患者111例患者临床治疗.结果:一系减少HA有25例显著高于AML的2例、MA的1例以及MDS的5例、经过比较以后有明显的差异,P<0.05;两系减少中HA有3例、MA有4例、AML有2例、MDS有3例,占比比较接近,比较不存在统计的意义,P>0.05;三系降低发生率分别是MA有39例,MDS有26例,AML有7例,HA有2例,MA与MDS占比比较大,与AML、HA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大细胞性贫血引发病因比较复杂,采取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检查,可以给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骨髓间质干细胞对于大鼠血管尤其是大血管钙化的修复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1-15/30在武警部队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完成。选用8周龄健康Wistar鼠32只。采用尼古丁与维生素D3制作大鼠血管钙化模型,造模后随机将模型组动物分为骨髓间质干细胞干预组(n=12)及单纯造模组(n=12);空白对照组(n=8)采用生理盐水灌胃并注射。14d后处死动物检测不同组别动物组织钙含量、组织中钙容积分数及参与动脉壁钙化的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最终进入结果分析大鼠32只。①单纯造模组和骨髓间质干细胞干预组大鼠主动脉组织钙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犤(29.90±1.85),(13.80±1.28),(2.61±0.45)mg/g,F=644.996,P<0.01犦。②骨髓间质细胞干预组大鼠动脉钙含量明显低于单纯造模组(q=9.361,P<0.01)。组织中钙容积分数明显低于单纯造模组。③单纯造模组动脉壁中可见大量黑色大颗粒物质的沉积,而骨髓间质干细胞干预组的动物切片染色后在动脉内膜部分可见散在的黑色颗粒状物质,并没有聚集成片。④空白对照组骨桥蛋白基本不表达,单纯造模组动物主动脉中骨桥蛋白表达明显增加,骨髓间质干细胞干预组骨桥蛋白虽有表达,但水平明显低于单纯造模组,介于对照组与单纯造模组之间,采用光密度扫描分析同样证实此结果。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可以改变血管中钙含量,降低大鼠血管壁中骨桥蛋白表达水平,减少钙在血管组织局部的沉积,从而有效地防止血管钙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5.
背景:雌二醇能否改变骨髓基质细胞分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γ2-mRNA的表达进而影响其向成骨细胞分化有待研究。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在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介质中,17β-雌二醇对其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γ2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设计:对比观察实验。单位:成都军区总医院中心实验室,德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成都百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材料:选用1只雌性SD大鼠,3月龄,清洁级,体质量(200±20)g,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动物许可证号码11)。DMEM培养液购自Hyclone,1,25一双羟维生素D3、地塞米松和雌二醇购自Sigma公司,引物用Jellyfish软件设计,由大连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RT-PCR试剂盒和RNA提取试剂盒均由大连宝生物提供。兔抗山羊多抗(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山羊抗鼠PPARγ2抗体和Western Blotting增强化学发光试剂均购自Santa Cruz公司。方法:实验于2001-04/2002-07在成都军区总医院中心实验室和成都百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完成。①无菌条件下分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1,25一双羟维生素D3和地塞米松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观察细胞生长情况。②用0,0.1,10和1000nmol/L不同浓度雌二醇对细胞分化过程进行干预3d。培养细胞用Tris-Triton X-100缓冲液加超声粉碎裂解细胞,在Beckman CX-7生化分析仪上测定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观察不同浓度雌二醇条件下细胞产生碱性磷酸酶的情况。③100g/L中性甲醛固定培养于24孔板的骨髓基质细胞,Weigert苏木素染液染色10min,自来水冲洗,5g/L盐酸乙醇分化,Van Gieson染色,体积分数为0.95乙醇分化脱水,二甲苯透明,显微镜下观察并照相,观察细胞胶原合成情况。④应用半定量RT-PCR及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技术,观察不同浓度雌二醇对骨髓基质细胞分化过程中PPAR-γ2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①骨髓基质细胞生长情况、细胞胶原合成情况。②不同浓度雌二醇条件下细胞产生碱性磷酸酶的情况。③不同浓度雌二醇对骨髓基质细胞分化过程中PPAR-γ2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①骨髓基质细胞接种后4h开始贴壁,24~72h可见贴壁细胞明显增大且分裂增殖,细胞呈三角形,多角形或梭形。3d后首次换液,贴壁细胞体积增大,呈集落生长,10d左右融合成遍。多次传代的骨髓基质细胞呈有序的成纤维细胞样分布。②随着雌二醇浓度的增加,胞浆染色越淡,由鲜红、淡红到黄色。胞浆呈红色说明有胶原合成,红色越深,表明胶原越多。③不同浓度雌二醇条件下细胞均能产生碱性磷酸酶,其活性随雌二醇浓度增加而降低,雌二醇浓度从0nmol/L增加到1000nmol/L时,碱性磷酸酶从(710.1±41.7)nkat/g降至(60.0±11.7)nkat/g(t=29.0,P<0.01)。④雌二醇浓度为0.1,10和1000nmol/L时,PPAR-γ2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雌二醇0mol/L组(t=6.1,7.2,11.5,P<0.01),Northern blot结果显示雌二醇浓度为0.1,10和1000nmol/L时PPAR-γ2mRNA表达量分别为(4.0±0.4)%,(1.7±0.2)%,(2.8±0.2)%,明显高于雌二醇0mol/L组[(1.5±0.1)%,t=5.4,105.0,14.2,P<0.01]。⑤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雌二醇能明显增加骨髓基质细胞PPAR-γ2蛋白的表达。雌二醇浓度为0.1,10和1000nmol/L时,PPAR-γ2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2.2±0.2)%,(2.6±0.2)%,(4.1±0.2)%,明显高于雌二醇0mol/L组[(1.2±0.10)%,t=6.6,8.5,13.2,P<0.01]。结论:雌二醇能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同时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内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γ2mRNA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76.
目的:近年来,尽管骨组织工程发展迅速,但目前缺乏理想的支架材料,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化活性骨在体内的成骨能力各家报道不一,探讨骨髓基质细胞与L-聚乳酸/聚磷酸钙纤维复合支架的细胞相容性,为骨组织工程选择可降解支架材料提供依据.方法:实验于2002-03/06在第三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将兔骨髓基质细胞与L-聚乳酸/聚磷酸钙纤维复合后在体外进行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对细胞黏附、细胞活度及接种细胞上架率进行测定.结果:扫描电镜下见支架上黏附细胞较多,接种前与接种支架后消化洗脱细胞的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可见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接种支架前的细胞活度为97.08&;#177;1.06,接种后的细胞活度为96.87&;#177;0.96,接种支架的细胞上架率为(61.5&;#177;0.41)%.表明兔骨髓基质细胞能在L-聚乳酸/聚磷酸钙纤维复合支架上贴附、细胞活度不受影响及较高的细胞上架率.结论:L-聚乳酸/聚磷酸钙纤维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骨髓基质细胞的载体应用于骨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分析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炎症与骨髓干细胞归巢于缺血心肌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5-05在西安交通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选取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128只,取8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120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假手术组,40只/组。②单纯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在左前降支挂线不结扎,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手术。③单纯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假手术组大鼠于造模前连续5d皮下注射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0μg/(kg·d)。地塞米松干预组于造模后1h一次性给予地塞米松500μg/kg肌注。④各组大鼠于造模后1,3,5,10d免疫组化观察心肌组织中ckit阳性细胞数及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造模后28d进行梗死灶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128只SD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28d各组心肌梗死灶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单纯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心内膜下有完整的心肌结构,心肌细胞排列整齐,中层由从梗死区边缘伸向斑痕区的心肌组织和结缔组织组成;地塞米松干预组心内膜下仅有散在的心肌细胞,心内膜与心外膜之间的结缔组织稀薄,中层未见有心肌组织;假手术组心脏结构完整未见瘢痕组织。②术后不同时间点各组ckit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术后1,3,5d各时相点,以单纯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ckit 细胞密度最大,地塞米松干预组ckit 细胞明显受到抑制(P<0.01);术后10d两组梗死区周边均未发现ckit 细胞。假手术组术后各时间点均未见ckit 细胞。③术后不同时间点各组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情况:地塞米松干预组术后1,3,5,10d各时间点肿瘤坏死因子表达均显著低于单纯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P<0.01),而假手术组未发现有肿瘤坏死因子表达。结论:心肌损伤后的炎症反应是骨髓干细胞归巢的先决条件,炎症抑制后限制了骨髓干细胞归巢。提示骨髓干细胞归巢于缺血心肌是机体潜在的修复机能。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BLM基因在白血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初治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集患者治疗前后骨髓细胞标本,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量BLM表达情况,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等参数之间及治疗前后的BLM表达差异性。结果男性白血病患者较女性BLM基因阳性表达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计数≥18×109/L的白血病患者BLM基因阳性表达率高于白细胞计数<18×109/L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移植后患者BLM表达率均显著低于初诊(未经治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后的患者BLM基因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后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血病患者BLM基因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及白细胞计数水平有关,且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或移植治疗后,BLM阳性表达率和表达量变化均可提示患者疗效及预后,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对血液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血液病患者,根据疾病诊断分为三组,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组(1组)29例、急性白血病组(2组)3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3组)35例,同时选取同期35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采集每组患者的骨髓标本以及血液标本,比较各组骨髓细胞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和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的PLT、PCT水平均高于1组、2组、3组患者,但MPV水平低于3组患者,1组、3组患者PDW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骨髓增生程度明显下降,2组、3组骨髓增生程度相对活跃;1组、2组、3组血小板呈单个分布,巨核细胞数主要为幼稚型;对照组血小板呈堆式分布,巨核细胞数主要为成熟产板型。结论临床上对血液疾病的诊断采用骨髓细胞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CMYC和PD-L1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DLBCL患者92例,免疫组化法检测CMYC及PD-L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92例DLBCL组织中72例CMYC蛋白为阳性,阳性率为78.3%, 76例PD-L1蛋白为阳性,阳性率为82.6%;Ann Arbor分期Ⅲ~Ⅳ期、有骨髓侵犯的DLBCL患者CMYC及PD-L1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Ann Arbor分期Ⅰ~Ⅱ期及无骨髓侵犯者(P均<0.05);预后不良组中CMYC及PD-L1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且Ann Arbor分期为Ⅲ~Ⅳ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MYC阳性、PD-L1阳性及Ann Arbor分期均是DLBCL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MYC及PD-L1蛋白在DLBCL患者中特异性高表达,且是DLBCL患者预后判断的潜在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