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75篇
  免费   3080篇
  国内免费   1241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32篇
基础医学   944篇
口腔科学   191篇
临床医学   3382篇
内科学   2187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46篇
特种医学   7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3篇
外科学   5550篇
综合类   5870篇
预防医学   1907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3028篇
  62篇
中国医学   2758篇
肿瘤学   132篇
  2024年   256篇
  2023年   900篇
  2022年   1048篇
  2021年   1111篇
  2020年   1014篇
  2019年   1038篇
  2018年   498篇
  2017年   883篇
  2016年   910篇
  2015年   1047篇
  2014年   1482篇
  2013年   1402篇
  2012年   1664篇
  2011年   1741篇
  2010年   1298篇
  2009年   1241篇
  2008年   1193篇
  2007年   976篇
  2006年   980篇
  2005年   964篇
  2004年   951篇
  2003年   847篇
  2002年   609篇
  2001年   659篇
  2000年   547篇
  1999年   416篇
  1998年   359篇
  1997年   262篇
  1996年   266篇
  1995年   163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目的探讨遥控骨水泥推注装置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的作用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10—07—2012—03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75例.在PKP中应用遥控骨水泥推注装置可匀速推注骨水泥,防止骨水泥渗漏,同时明显减少手术医生在X线下的暴露时间。结果75例术后经6~12个月随防(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O.01)。未使用遥控骨水泥推注装置时手术医生在X线下暴露30~50次,接受约1000mSvX线射线,使用遥控骨水泥推注装置后术者在X线下暴露lO~15次,接受约300mSvX线射线,明显缩短术者在X线下的暴露时间。手术过程未发生骨水泥渗漏、脊髓损伤。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配合使用遥控骨水泥推注装置可使骨水泥匀速缓慢推注,有效防止骨水泥渗漏.明显减少手术医生在X线下的暴露时间.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2.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自2010—01—2012—06诊断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60例的资料,根据随访结果按是否有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可分为新发骨折组(23例)及未骨折组(37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骨密度、骨折椎体数、骨折压缩率、椎体高度恢复率、手术强化椎体数、骨水泥渗漏率及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骨折椎体数多、手术强化椎体数目多、骨质疏松程度重及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史是PKP术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骨折椎体数多、手术强化椎体数目多、骨质疏松程度重及长期糖皮质激素史是引起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PKP术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83.
目的比较强直性脊柱炎(AS)不同部位骨密度(BMD)测量精确性。方法对27例AS均行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BMD,测定并记录腰椎、股骨颈和桡骨远端BMDZ值。记录患者病程,根据病程将患者分为A组(早期组,病程〈10年)和B组(晚期组,病程≥10年)。结果A、B组腰椎BMDZ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与桡骨远端BMDZ值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腰椎BMD更低,更能反映患者的低骨量状况;B组腰椎BMD增高,股骨颈BMD更能反映患者的低骨量状况。结论在早期AS患者中。腰椎BMD具有更好的精确性,更能准确反映其低骨量状态;但在晚期AS患者,腰椎BMD精确性降低,股骨颈BMD更能准确地反映其低骨量状态。  相似文献   
984.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止痛效果。方法对24例(30个椎体)OVCF进行PVP治疗;对24例(33个椎体)OVCF进行PKP治疗。结果PVP与PKP组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JOh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2组间各时间点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VP与PKP治疗OVCF均对止痛及功能障碍的恢复有明确的效果,且二者短期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985.
目的 探讨人工可吸收骨粉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行切开复位人工骨粉植入联合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术,观察其术后疗效。结果 26例获得随访6-12(8±3)个月,骨折均愈合,1例肩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按Neer评分判定优良率92%。结论 GeneX人工骨粉是一种完全吸收、可塑性好、支撑力强的生物材料;能够充分填充肱骨近端骨缺损,便于骨折复位、诱导成骨、促进愈合。  相似文献   
98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心理的影响。方法将2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cous kyphoplasty,PK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SAS、SD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4%,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285,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分别为(24.9±4.5)分、(14.8±5.6)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均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预防和降低PKP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987.
目的:观察坚骨胶囊联合常规方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柳氮磺吡啶片1.0 g,口服,bid;塞来昔布胶囊0.2 g,口服,bid。观察一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伦磷酸钠70 mg,每周1次。观察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坚骨胶囊1.75 g,口服,tid。3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体征,实验室指标,疾病活动度指标,骨代谢生化指标,各部位骨密度值和足跟骨强度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二组患者总有效率>观察一组>对照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枕墙距、指地距、颌柄距、实验室指标、疾病活动度指标、骨钙素(BGP)、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双氢嘧啶脱氢酶(DPD)、I型胶原羧基端吡啶并啉交联肽(ICTP)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均低于对照组;胸廓活动度、脊柱前弯受限、脊柱活动度、甲状旁腺素(PTH)、骨碱性磷酸酶(BALP)、各部位骨密度值及足跟骨强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一组与观察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坚骨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骨质疏松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88.
目的本实验应用Micro CT研究洛伐他汀和秋水仙碱对CCl4致肝损伤后小鼠骨代谢的影响,并比较二者的效果。方法体积分数40%的CCl4花生油皮下注射,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同时,洛伐他汀按2.6 mg·kg-1,秋水仙碱按0.065 mg·kg-1每天1次灌胃给药,连续1个月,于实验结束后观察肝损伤血清学指标以及肝匀浆相关的抗氧化指标,并用Micro CT测定小鼠胫骨骨组织结构参数。结果单用CCl4小鼠肝指数明显增加,AST和ALT活性明显升高,肝匀浆中SOD活性和GSH-Px水平明显降低,MDA水平明显升高,且胫骨上段骨组织结构参数BVF、TMD值明显降低,SMI值明显升高,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症状。而洛伐他汀、秋水仙碱用药后对肝损伤没有明显影响,但洛伐他汀对肝损伤导致的骨丢失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秋水仙碱组则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 CCl4致肝损伤后的小鼠出现骨质疏松症状,洛伐他汀用药后对CCl4致肝损伤的骨丢失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89.
目的 探讨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与传统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骨质疏松且严重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84例。其中98例患者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86例患者应用传统钢板进行治疗,根据术后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数(SPADI)量表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手术固定方式的疗效差异。结果 LPHP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均优于传统钢板治疗组,术后3、6个月和1年随访骨折愈合、肩关节功能和肱骨头坏死情况,检查钢板螺丝钉松动率和术后肩关节评分发现,LPHP治疗组各时间点均显著优于传统钢板治疗组,总体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肱骨近端骨折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较传统钢板治疗有功能恢复满意、固定相对可靠、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0.
2009年2月至2013年10月共对36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其中10例患者出现手术椎体再骨折。通过回顾总结该10例PKP术后再骨折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表明,手术椎体骨质疏松、椎体内裂隙、椎体骨坏死、骨水泥因素、脊柱生理学特点是导致PKP术后手术椎体再骨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