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67篇
  免费   5219篇
  国内免费   4302篇
耳鼻咽喉   588篇
儿科学   537篇
妇产科学   160篇
基础医学   5802篇
口腔科学   6297篇
临床医学   11275篇
内科学   3060篇
皮肤病学   128篇
神经病学   1821篇
特种医学   42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3篇
外科学   19133篇
综合类   24092篇
预防医学   4060篇
眼科学   160篇
药学   8674篇
  290篇
中国医学   8642篇
肿瘤学   1451篇
  2025年   10篇
  2024年   1152篇
  2023年   2501篇
  2022年   2730篇
  2021年   3994篇
  2020年   3357篇
  2019年   2562篇
  2018年   1263篇
  2017年   2003篇
  2016年   2521篇
  2015年   2898篇
  2014年   4390篇
  2013年   4864篇
  2012年   5710篇
  2011年   6245篇
  2010年   5245篇
  2009年   5247篇
  2008年   5356篇
  2007年   4721篇
  2006年   4371篇
  2005年   4732篇
  2004年   4045篇
  2003年   3555篇
  2002年   2771篇
  2001年   2591篇
  2000年   2002篇
  1999年   1595篇
  1998年   1388篇
  1997年   1283篇
  1996年   1183篇
  1995年   906篇
  1994年   834篇
  1993年   604篇
  1992年   459篇
  1991年   393篇
  1990年   329篇
  1989年   372篇
  1988年   94篇
  1987年   78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在体外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联合应用的情况下,比较小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形成破骨细胞的能力。方法选用小鼠M-CSF依赖性非附着性骨髓细胞和脾细胞,以不同的细胞密度在含有25ng/mlsM-CSF和30ng/mlsRANKL的(-MEM培养液中培养5、9天后,计数形成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阳性多核细胞的数目和骨吸收面积。结果脾细胞形成的破骨样细胞与骨髓形成的细胞形态与功能均无明显差异,但所需的细胞密度为骨髓细胞的10~20倍。结论在特殊情况下,脾细胞可替代骨髓细胞进行体外破骨细胞实验,但培养条件应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32.
颌骨骨肉瘤中BMP-2mRNA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颌骨骨肉瘤(osteosarcoma of the jaw,OSJ)中BMP-2 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21例OSJ标本进行BMP-2 mRNA检测。应用卡方检验.对OSJ中BMP-2 mR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问的关系作统计分析。结果:21例OSJ中,17例BMP-2mRNA表达阳性(80.95%),包括全部15例成骨细胞型和2例(2/4)成软骨细胞型OSJ。梭形或多边形的肿瘤细胞.细胞质中可见明显的阳性染色。12例出现淋巴结转移的OSJ标本,BMP-2mRNA表达均为阳性,而无BMP-2mRNA表达的OSJ标本中,无1例出现淋巴结转移。淋巴结阳性组,BMP-2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100%;淋巴结阴性组,BMP-2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55.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BMP-2mRNA主要在成骨细胞型及部分成软骨细胞型OSJ中表达,其表达可能与OSJ的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3.
以煅石膏(PLP)作为颗粒型羟基磷灰石(HA)人工骨粘接成形剂和骨形成蛋白(BMP)的载体,制成三元复合人工骨.分别用HA—bBMP、HA—PLP和单纯HA植入狗下颌骨实验性骨缺损中,采用组织学、定量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X线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的方法评价该复合人工骨的生物学性能。术后1,2,4,8和16周观察发现,HA—bBMP—PLP复合人工骨具有明显的骨诱导活性.PLP可充当BMP缓慢释放系统载体.增强BMP骨诱导活性,和作为颗粒型HA的粘接成形剂.使复合人工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成形性,可达到准确的植入,植入后早期可有效防止HA颗粒移动。本研究证实.HA—bBMP—PLP三元复合人工骨不但可限制植入后HA颗粒的早期移动,更重要的是可以迅速增加新骨形成量.从形态和功能上大大提高了复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质量。  相似文献   
34.
半负荷状态下即刻和延期植入种植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3种不同种植体采用即刻和延期两种方式植入5只狗的下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区内,呈半负荷状态,分别于术后 2.4.6.8.12.24周取出标本作X线.LM SEM观察,结果显示:3个月时所有种植体均已达到完善骨整合,成骨量和骨小梁排列方向与(牙合)力负荷一致,且在同一机体上,骨整合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种值体之间8周时骨整合己无差异.  相似文献   
35.
作者将三种类型国产骨内牙种植体——羟基磷灰石涂层钛合金二段式种植体(HA-Ti),纯钛叶状种植体(Ti-Blade),纯钛螺旋状种植体(Ti-Screw)共35枚植入21例患者上下颌骨内,均已作永久性修复,临床观察19-48个月,除4枚已取出外,其余尚留于口中行使功能。作者认为,适当选择适应证,合理设计上部修复体对3种类型国产牙种植体的成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6.
微型种植钉的长度直径对生物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比评价临床常用的3种类型(不同长度、直径)微型种植钉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应用种植钉48枚,新西兰大白兔8只。采用拉出试验,扭转强度试验,在即刻与愈合4周后进行生物力学测量。结果长度为6mm,直径为1.9mm的种植钉相对于同等长度,直径为1.5mm的种植钉在“种植后即刻”与“愈合4周”时,最大剪切力均表现出显著性优势。愈合4周后,直径为1.9mm的种植体在最大扭转强度上表现出显著性的优势。结论在骨质量较差的部位选择较大直径的种植体有利于种植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37.
目的:揭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炎严重程度与牙周骨丧失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7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牙周附着丧失与牙槽骨吸收程度分为2组:无、轻度骨丧失组和中、重度骨丧失组。分别检查患者晨僵持续时间、红细胞沉降率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并进行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 2组在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中、重度组均高于无、轻度组。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牙周骨丧失的程度与其类风湿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8.
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中细胞活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血管化游离骨块中细胞存活能力及数量与离体时间的关系。方法 :取狗非血管化游离髂骨块 ,在离体 2 5~ 15 0min的不同时间点 ,消化骨块获得细胞 ,进行活细胞计数。对消化获得细胞体外培养2 4h后 ,再进行活细胞计数 ,分析细胞存活与离体时间的关系。结果 :在离体 2 5~ 15 0min时间内 ,骨块细胞的存活率从 91.96%降至 9.5 2 %。统计学检验 ,2 5min组与 70min以前组之间没有统计上的差别 ,P >0 .0 5 ;2 5min组与 70min及其以后组之间有明显差别 ,P <0 .0 1。培养 2 4h后 ,以上各时间点的细胞存活率则从88.73 %到 3 .88% ,组间差别与刚离体时相同 ,但 70min后的各组活细胞率明显下降。结论 :非血管化狗游离髂骨块的离体时间对其中的细胞存活有明显影响 ,离体 70min可能是其关键点 ;在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中 ,尽量缩短骨块的离体时间 ,有利于保存更多的活细胞  相似文献   
39.
关于放疗患者的种植问题一直以来存在着许多争议,本文根据针对这一课题的动物试验及临床研究方面的文献对其分为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综述:在动物试验中放疗对骨结合有何影响;放疗患者何时进行种植;种植Ⅰ期手术与Ⅱ期手术需要间隔多长时间;放疗剂量对种植体存活率有何影响;放疗患者进行种植是否需要配合HBO治疗。  相似文献   
40.
转化生长因子(TGF)-β是一族具有多种功能的多肽生长因子,属于TGF超家族。在骨组织中,TGF-β1的含量最为丰富,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是种植体周骨组织整合修复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本文对TGF-β1促进种植体骨整合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