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983篇
  免费   11370篇
  国内免费   9217篇
耳鼻咽喉   1066篇
儿科学   1820篇
妇产科学   1022篇
基础医学   14124篇
口腔科学   6260篇
临床医学   23931篇
内科学   17139篇
皮肤病学   962篇
神经病学   4982篇
特种医学   57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3篇
外科学   20559篇
综合类   53663篇
预防医学   10246篇
眼科学   1143篇
药学   20631篇
  498篇
中国医学   13760篇
肿瘤学   6872篇
  2025年   14篇
  2024年   3263篇
  2023年   6092篇
  2022年   6765篇
  2021年   9090篇
  2020年   7270篇
  2019年   5909篇
  2018年   2906篇
  2017年   4827篇
  2016年   5528篇
  2015年   6153篇
  2014年   8965篇
  2013年   9315篇
  2012年   11560篇
  2011年   12497篇
  2010年   10857篇
  2009年   10716篇
  2008年   11302篇
  2007年   9662篇
  2006年   8844篇
  2005年   9380篇
  2004年   7583篇
  2003年   6538篇
  2002年   5061篇
  2001年   4639篇
  2000年   3681篇
  1999年   2897篇
  1998年   2353篇
  1997年   2157篇
  1996年   1932篇
  1995年   1457篇
  1994年   1271篇
  1993年   971篇
  1992年   798篇
  1991年   704篇
  1990年   577篇
  1989年   601篇
  1988年   142篇
  1987年   119篇
  1986年   89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胸腹腔镜术后医院感染病原学特点,分析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变化情况,旨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医院于2012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693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采集感染患者相关临床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分析感染与未感染患者血清PCT、CRP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 693例食管癌行胸腹腔镜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28例,感染率为4.04%,28例感染患者中,吻合口瘘性脓胸17例占60.72%,呼吸道8例占28.57%,切口3例占10.71%;感染患者共分离培养病原菌41株,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26株占63.41%,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组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高于未感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4+/CD8+水平低于未感染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电视胸腹腔镜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术后感染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升高,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采用丙酮-乙醚-水(acetone-ether-water, AEW)贯序涂抹法建立小鼠干皮症慢性瘙痒模型,检测皮肤和背根神经节(DRG)中MrgprA3和TRPA1 m RNA的表达,初步探讨MrgprA3和TRPA1在AEW诱发的干皮症慢性瘙痒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9周龄C57BL/6雄鼠12只,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颈背部皮肤涂抹丙酮/乙醚(1:1)和水,连续7 d制造小鼠干皮症慢性瘙痒模型;对照组小鼠涂抹蒸馏水,时间频率与模型组相同。观察小鼠搔抓行为学,皮肤组织学(HE染色)、肥大细胞浸润情况(甲苯胺蓝染色),RT-qPCR分析MrgprA3和TRPA1在颈段背根神经节(DRG)和病损皮肤中m 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抓挠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小鼠病损部位皮肤水分明显减少,皮肤干燥、脱屑,病理提示表皮增厚明显,真皮层肥大细胞浸润不明显;颈部病损皮肤和颈部脊神经节中MrgprA3和TRPA1m 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利用丙酮-乙醚和水贯序涂抹法成功建立小鼠干皮症慢性瘙痒模型,MrgprA... 更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昆明的汉族人群的血浆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 (Growth Arrest-specific6,GAS6)浓度及其rs8191974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38例昆明地区的汉族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组) 186例,诊断DKD的T2DM患者127例(DKD组),无DKD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组)患者225例。收集外周静脉血,并将血细胞与血浆离心分离,用DNA抽提试剂盒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再PCR扩增含GAS6基因rs8191974位点多态性的DNA片段,通过直接测序法判断rs8191974位点的多态性,并比较分析组间临床指标、血浆GAS6水平以及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DKD组的GAS6基因rs8191974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T2DM组及NC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2DM组GAS6基因rs8191974位点GG基因型频率及G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NC组(χ2=10.779,<0.01... 更多  相似文献   
16.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是一类在热休克或其他应激状态下产生的序列高度保守的蛋白质。热休克蛋白27 (heat shock protein 27, HSP27)是该蛋白质家族中研究最为深入的成员之一,它作为不依赖ATP的分子伴侣在蛋白质的折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参与了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已有大量文献证明蛋白质的磷酸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SP27的磷酸化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磷酸化HSP27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作为肿瘤治疗靶点的可能,期待为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新的诊治思路。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脑外伤扩大去骨瓣减压术(DC)后硬膜下积液合并脑积水(SDEH)的相关因素。方法脑外伤DC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患者82例,根据DC术后是否合并脑积水,将54例未发生脑积水患者纳入硬膜下积液组,28例发生脑积水的患者纳入SDEH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研究各因素与SDEH的相关性。结果硬膜下积液组60~69岁患者占64.81%,30 d内诊断硬膜下积液占70.37%,骨瓣(5×7) cm~2~(6×11)cm~2占70.37%,均明显高于SDEH组的39.29%、42.86%、46.43%(P0.05);硬膜下积液组脑室内出血占9.26%、纵裂间积液占24.07%,均明显低于SDEH组的32.14%、50.00%(P0.05);两组性别比例、血肿位置、脑膨出、受伤原因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硬膜下积液诊断时间、脑室内出血、纵裂间积液与脑外伤DC术后SDEH具有密切关系。结论对SDEH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有助于减少SDEH的发生,减低残疾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