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8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63篇
内科学   128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081篇
预防医学   41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67篇
  4篇
中国医学   342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300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349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内经>曰:"人以胃气为本",说明"胃气"的充沛是维护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乃至生命活动的基础,故历代医家无不重视保护人体之"胃气".将"胃气"观点应用于临床各个方面者当首推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的"胃气"观点是本书的精华之一.  相似文献   
92.
小儿伤食泻是一种脾胃功能失调而导致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临床上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酸臭,含有没消化的乳食残渣等为特征。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日久可影响患儿生长发育,若病情严重,则导致气液耗损,阴竭阳脱的危症。近年来笔者采用推拿的方法治疗148例伤食泻患儿,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3.
脾胃为后天之本,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多数肾脏病中,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导致脾失健运、湿邪逗留、湿热内蕴、脾阳不振、久病及肾,观肾气不足,脾肾二虚,甚至脾肾衰竭等各种病理变化。因此,调理脾肾使其恢复正常功能,对肾脏病的转归及痊愈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多由忧思恼怒,横逆犯胃所引起,或由于脾不健运,胃失和降而导致,或因嗜食生冷、饥饱失常、损伤脾胃造成。如不能及时治愈,则会经常反复发作,转成慢性。慢性胃脘痛的病理机转,最常见的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5.
健脾和胃汤治疗功能消化不良脾胃气虚证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健脾和胃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100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服用健脾和胃汤,对照组50例服用吗丁啉,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进行评分比较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对照组为70%。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健脾和胃汤对脾胃气虚型FD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6.
为了探讨中医古代脾病名的丰富内涵,发掘祖国医学辨证治疗脾胃病的独到优势,加深中医脾胃学的研究,分别从饮食所伤、水湿所致、风邪为患,因于虚劳等4个方面,对15个古脾病名,从概念、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和方法选用上作一归类论述,为中医古脾病名的研究以及脾胃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97.
王育群教授古文根底深厚,古今医籍广为涉猎,精通熟悉,并能结合临床,应用自如。四十多年来,医绩显著,患者求之若渴,其临床以内科杂病见长,近二十年专攻肝病,是著名肝病专家,我们在随师学习中,对其学术思想有粗浅了解,疗病诊疾重视脾胃是其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8.
《金匮要略》肝虚传脾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肝虚传脾,乍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理论上客观存在,实践上经得起检验."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金匮要略>肝病实脾的这个著名论断虽被世代传承,并被不断发掘(或创新),但过去我们曾囿于尤在泾"盖脏病,惟虚者受之,而实则不受,脏邪惟实则能传,而虚则不传"之论,强调肝虚一般不传脾.纵观<金匮要略>全书,肝虚亦可传脾.现特论述之:  相似文献   
99.
古人们的饮食方式可能要比我们科学合理得多。他们强调:食之有道,能养身治病;食之无道,则可伤身致病。医圣张仲景所说:“若得相宜则益体,害则成疾。”用现代人的说法,就是饮食要注意结构的合理、量的适中,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食饮相宜,  相似文献   
100.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证治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柏  陈静 《湖南中医杂志》2005,21(3):124-125
胃一食管反流性疾病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泛酸、反食、上腹部灼热感等症状的组织损害。在西方国家有症状者占10%~20%,并发反流性食管炎为3%~5%,北京、上海两地流行病学调查,胃一食管反流病患者为4.47%,反流性食管炎为2.52%。反流性食管炎可以并发食管溃疡、出血、狭窄及Barrett食管,后者易发展为食管腺癌。胃一食管反流性疾病已成为现代消化病研究热点。笔者师从徐景藩、单兆伟教授多年,潜心研习老师的经验,临证工作20年,不断探索该病的证治规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