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比较被试对相同刺激在不同诱导条件下认知差异,探讨倒置效应和局部变化在面孔识别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诱导启动范式,使被试将相同视觉刺激分别认知为简化面孔和字母组合,并比较在不同认知条件下反应的准确率和反应时间的差异.结果 被试倒置对面孔组和字母组的准确率无显著影响[(94.01±7.75)%vs(93.97±6.63...  相似文献   
92.
目的:考察有无情侣身份的大学生对不同注视方向和性别二态线索的面孔吸引力的评价.方法:采用Fan-taMorph 4.0软件通过性别二态技术操作性别二态线索,并通过Adobe PhotoshopTM来形成不同注视方向的面孔刺激.结果:被试对正视面孔的吸引力评价显著高于斜视面孔;被试对男性化的面孔的正视吸引力评价显著高于女性化面孔;无情侣的被试对正视面孔的吸引力评价显著高于有情侣的被试.结论:被试对正视的偏好符合进化的适应性;对男性化面孔正视的偏好与传统的性别角色模式理论的观点相一致;无情侣被试对正视的偏好符合进化中对择偶努力有效配置的适应.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影响幼儿表情认知反应的个体和家庭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90名1.5~3岁幼儿(男55例,女35例),记录其对面孔表情图的认知反应,同时用1~3岁幼儿气质量表、家庭因素和亲子关系情况调查表、婴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筛查量表进行调查。将表情认知反应各原始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再用偏相关分析和多重回归分析,探讨幼儿表情认知反应各公因子与气质特征、家庭因素及社会认知能力各因素的关系。结果:多重回归分析显示,多个自变量与表情认知反应各公因子有明显相关,包括心境(Beta=-0.214)、节律性(Beta=0.217)、言语发育水平(Beta=0.289),及家庭环境中多个因素包括父母亲性格(父亲内/外向Beta=0.278、母亲内/外向Beta=-0.263,母亲敏感/不敏感Beta=0.260)、父亲和带养人文化(Beta=0.259,0.244)、母亲产后情绪(Beta=0.347)、母亲行为(Beta=0.231)、家庭经济(Beta=-0.217,0.257)以及家庭氛围(Beta=-0.281)(P<0.05)。结论:正常幼儿表情认知反应不仅与其气质特征和语言能力有关,也与多个家庭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面孔表情加工成分的特征。方法收集符合DSM-IV诊断标准ADHD患儿35例及与其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高兴、中性、愤怒、恐惧4种表情面孔的视觉刺激下,枕、颞区P100及N170波幅差异。结果ADHD组在各种面孔刺激下,两侧枕区P100波幅低于对照组,两侧枕、颞区N170波幅低于对照组;ADHD组组内比较各种表情刺激下P100及N170波幅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组内左枕区P100波幅由高兴、愤怒、恐惧面孔诱发明显高于中性面孔,左颞区N170波幅由恐惧面孔诱发明显高于中性面孔。结论ADHD患儿对不同面孔表情的加工均有减弱,P100波幅分析提示ADHD患儿在早期情绪无意识加工过程中失去对正性及负性面孔的注意偏向,N170波幅分析提示ADHD患者对恐惧面孔特征的识别异常。  相似文献   
95.
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认知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独症是以社会和交流能力受损以及狭隘的兴趣和行为为特征的一种障碍性疾病.尽管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和智力情况千差万别,但所有患者在社会交互作用中均存在障碍.一些高功能孤独症或Asperger综合征人士在非社会领域(如物理、数学、天文学、音乐等)甚至有很强的能力,但在社会能力方面却远不如人。因此在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共性认知机制时,研究者们提出了“社会认知缺陷”的观点,认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这种缺陷存在于相对特定的脑神经网络。该领域的研究正成为当前发育行为儿科学和认知科学的重点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96.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对面孔吸引力加工能力的改变以及不同吸引力面孔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入组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患者组)与正常对照29名(正常对照组)。使用视觉Oddball范式,要求被试判断面孔的吸引力高低。比较两组在不同性别的高、低吸引力面孔刺激下的行为学及P300的差异,并分析P300与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得分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反应时延长、正确率降低,P300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P均0.05)。两组均存在高吸引力面孔的反应时延长、P300波幅升高、潜伏期延长(P均0.05)。患者组总体正确率与总体P300波幅呈正相关(P0.05);低吸引力面孔诱发的P300波幅与MCCB中注意力得分成正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对面孔吸引力的加工能力受损。P300可以评价患者面孔吸引力加工能力的受损程度。低吸引力面孔诱发的P300波幅可作为临床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注意力功能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7.
目的:考察面孔吸引力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决策行为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2(被试类型:男、女)×2(面孔吸引力水平:高、低)的实验设计,分别要求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观看同性或异性不同吸引力面孔图片后做出决策选择。结果:在观看同性面孔图片时,被试类型和面孔吸引力的交互作用显著[F(1,45)=4.47,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男性大学生看了高吸引力的同性面孔后,更倾向于做冒险的决策(P=0.012),而女性大学生看了高、低吸引力同性面孔后的决策无显著差异(P0.05);在观看异性面孔图片时,吸引力水平主效应显著[F(1,45)=10.91,P0.05],相对于低吸引力异性面孔条件,男性大学生与女性大学生在看了高吸引力异性面孔后,都更倾向于做冒险的决策(P0.05)。结论:面孔吸引力可以影响大学生做出不同的决策行为,在面对高吸引力的同性面孔时,男性会更倾向于做出冒险的决策;而在面对高吸引力异性面孔时,男性和女性都倾向于做出比面对低吸引力异性面孔时更多的冒险决策。  相似文献   
98.
面孔加工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人们通过联系先验经验或利用虚幻想象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进而识别出不同面孔的过程就是脑功能研究中的一种自上而下(top-down)加工方式.研究面孔top-down加工机制对于进一步了解面孔加工机制,揭示面孔加工机制是否具有特异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几年来面孔top-down加工相关的功能磁共振研究方法和成果进行归纳和分析,其中包括基于功能磁共振信号强度计算的面孔感兴趣区分析;面孔top-down加工的全脑网络分析以及面孔top-down加工的因果模型分析.最后对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9.
眼动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关.眼动系指包括注视、眼跳和追随3种运动形式,三者经常交错在一起,目的均为将要注意的刺激物成像于中央窝区域,以形成清晰的图像.眼动仪可精确记录以上指标,以便研究者分析被试者的认知与心理活动.人们在看见面孔时,潜意识中会进行审美评判,自上而下的意识会影响被试者注意力的分布.面孔因素、被试者因素和任务因素可引起基本的眼动模式的变化,即在三角形分布的视觉注意基础上各面部特征所占的视觉注意比例的变化.错畸形、唇腭裂和面部畸形等异常颜面部会改变眼动模式,而眼动仪既为异常颜面的量化提供了新技术,也为纠正异常颜面提供了新的评判方法.眼动追踪技术客观地记录了人们在颜面部审美过程中的生理变化,揭示了颜面部审美的客观规律.将其收集的数据通过计算机分层,可为疾病的分级和治疗需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正>儿童期受虐是精神病理学发展已知的影响因素,在精神病理学综合征出现之前,受虐儿童经常会在认知、表达、情绪状态调节等方面表现异常。研究表明〔1~3〕,受虐儿童和有童年期受虐经历的成人均表现出对愤怒面孔的注意偏向,倾向于将模糊表情解释为愤怒,而且这种注意和解释偏好只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