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47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3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27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40篇 |
预防医学 | 14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面孔表情识别的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采用简笔画正性、中性、负性表情面孔图片作为刺激物,用事件相关电位(ERP)记录仪记录25例正常人和19例脑卒中患者表情面孔隐含识别的ERP,t检验数值采用统计参数映像呈现。结果:脑卒中组对三种表情的反应时间为742.01±205.58ms,正确率为86.14%±10.06%;对照组的反应时间为678.93±150.88ms,正确率94.69%±6.17%。脑卒中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反应操作正确率显著降低;统计参数映像结果显示,在面孔加工的早期阶段,即N170时段内的ERP成份波幅显著降低。结论:脑卒中患者在面孔表情早期加工阶段即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早期面孔知觉加工过程中N170效应与N170翻转效应。方法采用配伍组设计从潍坊潍柴社区退休职工中选取受试对象,刺激程序使用stim2软件编写,采用美国Neuroscan公司脑电信号采集记录仪记录脑电后进行离线分析并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MCI组与对照组均产生了明显的颞枕区分布的面孔特异性成分N170,且MCI组非靶刺激诱发的N170波幅比对照组降低(P<0.001),潜伏期延长(P<0.05)。②MCI组和正常老年人均产生N170效应(Nd170)以及N170翻转效应。结论 MCI患者存在早期面孔知觉加工障碍,可能发生在面孔基本分类水平,而结构信息的早期加工尚保持正常。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患者的面孔与非面孔加工以及不同情绪效价下面孔加工的相关激活脑区。方法:通过关键词检索了PubMed、Medline、Sciencedirect、CNKI等数据库,得到符合要求的31项经同行评议的SAD患者情绪面孔研究,其中SAD患者面孔与非...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面孔情绪认知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国人面孔情绪测验(CFET)对12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试,与76名正常对照比较,同时作阳性症状量表(SAP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结果患者组6种基本情绪认知正确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远隔错误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情绪认知障碍与年龄、用药情况、病程、住院次数及SAPS和SANS总评分无关,而受教育年限与情绪认知正确数和远隔错误数评分及多项不同情绪认知评分相关。SAPS阳性思维形式障碍因子分与CFET正确数总分呈负相关,而与CFET远隔错误数总分呈正相关,同时与惊、悲、怒情绪认知评分呈相关。SANS的注意障碍因子分与CFET正确数总分呈负相关,而与CFET远隔错误数总分呈正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情绪认知障碍并与某些症状相关,提示情绪认知障碍可能与疾病病理生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26.
右侧顶叶后下区出血致面孔失认症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亭林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7,5(1):38-38
男性,38岁,右利。于1993年7月5日晨起有头痛、恶心,但未介意,上班途中突然头晕、头痛加重伴呕吐,就地休息片刻,不认识来打招呼的朋友,依声音辩认出是谁.经头部CT检查为脑出血收人院。无高血压史,双亲患脑出血去世。查体:BP20.0/12.okPa、神清语明、视力正常。双眼右侧视野偏盲,左侧肢体肌力IV级、腱反射减弱。未引出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一)。定向、记忆、计算力正常。不认识站在面前的妻子、女儿,但依声音辩认出是谁。不承认自己左侧肢体轻瘫.辅助检查:TG181.gmg/dl,其余常规正常。头颅CT见右侧顶叶后下区5.0… 相似文献
27.
目的 了解面孔认知中性别信息加工的电活动过程.方法 2005年3月选择南方医科大学本科大学生40人作为受试者,均右利手,视力正常或矫正视力正常,无精神疾患以及精神病家庭史,自愿参加实验.选取对所有受试者均为陌生的360张真人面孔(男女各半)照片用作刺激,随机顺序依次呈现,每张照片呈现1次.刺激持续时间800ms,间隔1200ms.实验任务要求受试者对所呈现的面孔照片的性别作出按键反应(一半受试者对男性面孔按左键,女性面孔按右键,另一半相反).采用本实验室开发的通用型19导事件相关电位系统进行脑电记录以及数据处理.记录电极按国际10-20标准导联系统安装.连接的双侧耳垂为参考,接地电极置于前额正中.滤波通频带为[0.1,30]Hz,数字化采样率为1000 Hz,头皮与电极之间的阻抗<5 kΩ;记录分析时间为刺激前100ms至刺激后800ms.排除眼动和肌电等伪差.每名受试者同性别面孔刺激每60次为一个叠加单位(除去质量较差的脑电片段.实际叠加45~50次).每名受试者采集6个波形片段数据(男女刺激面孔各3个1,共取得34x6个波形片段.采用本实验室开发的软件将其绘制成刺激后不同时间点的t值统计参数映像.结果 (1)刺激后40~100 ms双侧额前区域具有显著性差异的趋势但未达到P<0.05;(2)刺激后140-160 ms双侧枕后区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刺激后200-260 ms双侧额前及枕后大部分区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4)刺激后280~300ms顶中央较大区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5)刺激360ms以后多个区域在不同的时段显示出显著性差异(P<0.05)或趋势.结论大脑以一种网络方式活动.在不同的时间不同脑区域参与了对面孔性别信息的加工.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面孔识别能力及其与自我监控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面孔识别任务(SFRT)对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试,与54例健康对照者作比较,同时采用Snyder自我监控量表个人反应问卷(SSMS)作评估。结果①SFRT:患者组平均反应时(2189±1138)ms长于对照组(1152±326)ms,P<0.01,正确率(81±16)%低于对照组(88±6)%,且具有显著性(P<0.01);②SSMS:患者组(10.53±3.00)分低于对照组(12.24±4.06)分;③相关分析显示,患者SFRT平均反应时与SSMS总分(r=-0.298,P<0.05)呈负相关,患者SFRT正确率与SSMS总分(r=0.349,P<0.01)呈正相关;患者组与对照组合并资料分析也显示同样的相关结果。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自我面孔识别能力的缺损和自我监控能力损害,自我面孔识别与自我监控能力存在相关,提示两者共同的神经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9.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5)
目的观察中老年简笔画面孔表情识别事件相关电位(ERP)的特征。方法采用正性、中性、负性三种表情面孔的简笔画图片作为刺激物,13名中老年受试者(男8名,女5名,年龄40~65岁)和13名青年受试者(男9名,女4名,年龄21~30岁),执行表情面孔隐含识别的ERP,比较两年龄组表情面孔识别的平均反应时间和正确率及N170的潜伏期和波幅的差异。结果中老年组面孔识别平均反应时间、正确率较对照组延长,N170潜伏期和波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不同表情面孔的简笔画图片识别,中老年人呈现出衰退特征,但中老年人在早期面孔脑加工的结构编码阶段与青年人相比尚无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