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638篇
  免费   11779篇
  国内免费   7984篇
耳鼻咽喉   3272篇
儿科学   4674篇
妇产科学   3191篇
基础医学   5076篇
口腔科学   909篇
临床医学   53345篇
内科学   27785篇
皮肤病学   4553篇
神经病学   2569篇
特种医学   158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20458篇
综合类   54013篇
预防医学   15781篇
眼科学   3183篇
药学   35168篇
  194篇
中国医学   16194篇
肿瘤学   8121篇
  2024年   1651篇
  2023年   6499篇
  2022年   4528篇
  2021年   4911篇
  2020年   4707篇
  2019年   3151篇
  2018年   2953篇
  2017年   6311篇
  2016年   7884篇
  2015年   10171篇
  2014年   15049篇
  2013年   17721篇
  2012年   26045篇
  2011年   28807篇
  2010年   26798篇
  2009年   19632篇
  2008年   20862篇
  2007年   16895篇
  2006年   12148篇
  2005年   6990篇
  2004年   6947篇
  2003年   4887篇
  2002年   4422篇
  2001年   4192篇
  2000年   2855篇
  1999年   2493篇
  1998年   975篇
  1997年   760篇
  1996年   623篇
  1995年   589篇
  1994年   433篇
  1993年   314篇
  1992年   296篇
  1991年   240篇
  1990年   248篇
  1989年   214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谭吉铭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6):1055-1056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阴道胶囊对衣原体阳性宫颈炎患者衣原体转阴率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邓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衣原体阳性宫颈炎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予以对照组阿奇霉素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乳酸杆菌阴道胶囊治疗,治疗2周,比较两组阴道pH值、衣原体转阴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H≤4.5比例、衣原体转阴率高于对照组,随访3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衣原体阳性宫颈炎患者采用乳酸杆菌阴道胶囊治疗可改善阴道微环境,提高衣原体转阴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2.
<正>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由针对肝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所介导的肝脏实质炎症,其临床表现多样,一般表现为慢性、隐匿起病,但也可表现为急性发作,甚至引起急性肝衰竭。现报道1例临床少见的以慢加急性肝衰竭为表现的AIH患者,以提升对AIH特殊临床表型的认识。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鼻咽癌中的表达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肿瘤血管生成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iNOS的表达与鼻咽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非生物素二步免疫组化法,检测iNOS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并根据CD34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结果鼻咽癌组织中MVD显著高于慢性鼻咽炎组织(27.7±8.88 vs 9±3.1,P<0.05)。MVD与年龄、性别无关,临床分期Ⅲ、Ⅳ期组的MVD显著高于Ⅰ、Ⅱ期组(30.7±4.7 vs 22.2±7.5,P<0.05)。淋巴转移组MVD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29.6±4.8 vs 20.5±4.8,P<0.05)。iNOS在鼻咽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6.25%,iNOS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临床分期Ⅲ、Ⅳ期组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70.97%,显著高于Ⅰ、Ⅱ期组29.41%(P<0.05)。淋巴转移组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65.79%,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20.00%(P<0.05)。iNOS阳性表达组的MVD显著高于iNOS阴性表达组(30.0±5.4 vs 24.0±6.0,P<0.05)。结论血管生成及iNOS的表达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iNOS表达促进了鼻咽癌血管生成及颈淋巴结的转移。测定MVD及iNOS的表达有助于判断鼻咽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84.
<正>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SCAD)是指因冠状动脉内膜自发性撕裂或冠状动脉壁内出血造成的内膜和中膜分离,导致假腔形成,对真腔造成压迫,影响或阻断冠状动脉血流的较为少见的冠状动脉疾病[1-2]。SCAD在年轻女性及缺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易患因素的患者中更为常见,是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肺部CT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支原体肺炎(MPP)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5日于华润武钢总医院确诊的COVID-19患者45例,另选取2017年9月1—21日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住院诊断治疗的MPP患者38例。对COVID-19和MPP的肺部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OVID-19肺部CT征象1)分布:单侧发病5例,双肺发病40例,主要以胸膜下(40例)及小叶核心(38例)为主,2例重症患者见两肺弥漫分布;2)密度:仅为毛玻璃影(GGO)10例,GGO+实性兼有者35例;3)伴随征象:血管增粗43例,胸膜平行征33例,铺石路征38例,"反晕征"3例,2例出现胸腔积液,2例可见肺气囊征象,未见空洞出现。MPP肺部CT征象1)分布:病变呈大叶性分布2例,大部分呈小叶性分布36例;双肺下叶病灶27例;2)密度:GGO 36例,病灶有实变21例;3)伴随征象:典型树芽征25例,小叶间隔局限性增厚21例。纵隔和肺门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两侧胸腔未见明显的积液征象。COVID-19实变率较MPP高(P<0.05),两者GGO及胸腔积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VID-19和MPP的CT表现都以GGO为主,但COVID-19少见支气管壁增厚,分布为胸膜下及小叶核心区域,与支气管分布无关,病变实变率较高;MPP病灶与支气管分布关系密切,并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征象。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不孕患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其药敏性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12月就诊于生殖医学科的不孕患者849例作为试验组,同期体检女性87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849例不孕患者中,支原体阳性患者有428例,占50. 41%,其中Uu单独感染占92. 06%。与对照组相比,不孕组Uu、Mh、Uu+Mh感染率均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孕患者感染支原体年龄多为26~35岁。Uu对诺氟沙星的耐药率最高,其次为红霉素和司帕沙星;对交沙霉素最为敏感,其次为强力霉素和米诺环素。Mh对红霉素耐药率最高,其次为诺氟沙星和克拉霉素;对强力霉素和米诺环素最为敏感,其次是交沙霉素。Uu+Mh对氧氟沙星和司帕沙星耐药性最高,其次是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对交沙霉素最为敏感,其次是强力霉素和米诺环素。结论不孕患者Uu感染率较高,且多集中在26~35岁育龄妇女,支原体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及米诺环素敏感,可作为治疗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7.
目的评价西芦库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 Embase、 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西芦库单抗治疗RA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11月。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疗效指标和安全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RCT,合计3 103例RA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西芦库单抗组RA病情缓解20%、 50%、 70%的受试者人数(ACR20、 ACR50、 ACR70)均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西芦库单抗100 mg q2w组ACR指标显著优于西芦库单抗50 mg q4w组(RR=1.10, 95%CI:1.03~1.17, P=0.005)。安全性方面,西芦库单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因不良事件退出率、感染发生率以及注射部位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 <0.01);西芦库单抗100 mg q2w组注射部位反应发生率高于西芦库单抗50 mg q4w组(RR=1.53, 95%CI:1.07~2.19, P=0.02),两组间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 0.05)。结论西芦库单抗治疗RA疗效肯定,但应注意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88.
目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行快速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培养检测的价值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从我院治疗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中选择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划分为两种,一个是实验组,另一个是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快速血清学检验方式,而实验组患儿采用微生物培养检测方式,对两组患儿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采用微生物培养检测方式的实验组,检测出阳性检测率为96.67%(29例),采用快速血清学检验方式的对照组,检测出阳性检测率为66.67%(20例),并且,实验组细菌检查效果远远好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微生物培养检测对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有着明显的效果,可以让患者及时接受治疗,减少病害给其带来的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重建在腰椎峡部裂(L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至2018年8月经MSCT诊断为LS患者120例,分别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对图像进行重建处理。综合对比MPR、MIP、VR图像。结果 120例患者中共检出LS 227处,滑脱73例;MPR图像、MIP图像对LS检出率高于VR图像(P<0.05)。MPR图像可清楚显示LS情况及椎体滑脱程度;MIP图像也可显示LS情况,但对周围软组织观察效果不佳;VR图像可立体观察峡部结构,但对较小裂隙显示较差。结论MSCT重建技术可全方位评估LS情况,推荐MPR作为临床首选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