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830篇
  免费   46924篇
  国内免费   35207篇
耳鼻咽喉   9034篇
儿科学   5293篇
妇产科学   6841篇
基础医学   45878篇
口腔科学   9343篇
临床医学   100970篇
内科学   63276篇
皮肤病学   6502篇
神经病学   11324篇
特种医学   281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31篇
外科学   62845篇
综合类   207083篇
预防医学   39084篇
眼科学   7719篇
药学   74034篇
  1011篇
中国医学   42376篇
肿瘤学   102160篇
  2024年   4736篇
  2023年   17463篇
  2022年   16096篇
  2021年   19333篇
  2020年   17671篇
  2019年   18717篇
  2018年   10331篇
  2017年   16437篇
  2016年   18982篇
  2015年   20844篇
  2014年   32015篇
  2013年   32436篇
  2012年   43111篇
  2011年   46924篇
  2010年   44354篇
  2009年   45122篇
  2008年   48259篇
  2007年   44635篇
  2006年   41156篇
  2005年   41367篇
  2004年   35324篇
  2003年   29611篇
  2002年   25469篇
  2001年   24219篇
  2000年   19632篇
  1999年   17187篇
  1998年   15798篇
  1997年   15501篇
  1996年   13742篇
  1995年   11307篇
  1994年   9659篇
  1993年   6713篇
  1992年   6159篇
  1991年   4789篇
  1990年   3349篇
  1989年   3167篇
  1988年   740篇
  1987年   571篇
  1986年   476篇
  1985年   293篇
  1984年   115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72.
73.
74.
75.
目的探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308基因对导管相关性脓毒症(Catheter related sepsis,CRS)患者病情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C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0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CR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共48例,未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试验组共38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分析两组患者TNF-α-308基因多态性差异,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S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果试验组GA基因型频率34.21%、AA基因型频率50.00%、高G等位基因频率18.42%均高于对照组,GG基因型频率52.63%、A等位基因频率28.9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GG基因型频率、低G等位基因频率、高GA基因型频率、高AA基因型频率、高A等位基因频率是CRS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NF-α-308基因与CRS患者病情密切相关,GG基因型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降低,GA基因型频率、AA基因型频率、A等位基因频率升高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风险,临床上应该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和血管内皮生成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蛋白表达及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与乳腺癌其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增生组21例、导管内癌组10例、浸润性导管癌68例病灶内EMMPRIN、VEGF-C和LVD情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计量资料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EMMPRIN、VEGF-C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乳腺增生组比较,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组EMMPRIN、VEGF-C的阳性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增生组的LVD为(8.38±3.18),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组分别为(9.80±2.78)、(10.82±5.51),三组L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MPRIN和VEGF-C的阳性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组织学分级EMMPRIN和VEGF-C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癌组织中EMMPRIN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90,P0.05)。结论 VEGF-C在乳腺癌淋巴管生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EMMPRIN和VEGF-C在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3D-CRT 低剂量区 V5体积的大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肿瘤科2014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6例首次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且顺利完成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每例患者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1、3个月进行肺功能检测,分析3D-CRT 低剂量区 V5体积的大小与肺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放疗后1个月的 FEV1%、FVC%值明显高于放疗前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放疗后1个月、3个月的 DLCO%值明显低于放疗前,且放疗前的与放疗后3个月的差异具有显著性;V5≦45%、45%55%三组放疗前后的 FEV1%值和 FVC%值比较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V5≦45%、45%55%三组放疗前后的 DLCO%值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 V5>55%组的放疗前后 DLCO%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而 V5≦45%组和45%55%时,DLCO%值降低的趋势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保留肾脏的输尿管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2013年2月行保留肾脏的输尿管部分切除术的31例输尿管癌患者临床资料:12例患者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9例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随访14~171个月,观察术后尿路肿瘤复发率、患者总体生存率、肿瘤分期及病理分级方面分层生存率等情况。结果:术后尿路肿瘤复发率为19.35%(6/31);总体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41%、58.64%;低肿瘤分期组5年及10年生存率均为86.67%,高肿瘤分期组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74.93%和54.29%;低病理分级组5年及10年生存率均为76.00%,高病理分级组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26%和48.83%。结论:在严密随访下,输尿管部分切除术可以有效治疗低分期、低分级输尿管癌。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方法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鞍区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垂体腺瘤26例(其中无功能垂体腺瘤6例、泌乳素瘤16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4例),拉克囊肿1例,胆脂瘤1例,脑膜瘤1例,颅咽管瘤1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27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3例发生脑脊液鼻漏,经腰大池持续引流后痊愈。无死亡病例。随访3~6个月,病人恢复良好。结论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治疗鞍区肿瘤,较单纯的显微镜手术治疗创伤更小,肿瘤全切率更高。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不同非密闭雾化方式在不合作患儿接受布地奈德雾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门诊270例3岁以下使用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Pari雾化系统、Philips雾化系统及Salter雾化系统3个治疗组,毎组90例,各组又依据面罩距离面部0 cm、2 cm、4 cm分为3个小组,毎组30例,分别测量各组雾化气流流速及吸入雾化颗粒量占总雾化颗粒量的比例。采用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雾化气流流速及雾化吸入量在不同雾化系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种距离下,Pari系统均能使患儿吸入最多量的雾化颗粒,其次是Salter系统,再是Philips系统,与此相反,气流流速Pari系统最低。Pari系统离开面部4 cm及Salter系统离开面部2 cm的吸入量均高于Philips系统0 cm的吸入量。结论 选择合适的非密闭雾化系统方式,是提高不合作患儿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