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129篇 |
免费 | 3153篇 |
国内免费 | 181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2篇 |
儿科学 | 953篇 |
妇产科学 | 339篇 |
基础医学 | 2296篇 |
口腔科学 | 251篇 |
临床医学 | 25653篇 |
内科学 | 7767篇 |
皮肤病学 | 196篇 |
神经病学 | 1259篇 |
特种医学 | 394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6篇 |
外科学 | 9820篇 |
综合类 | 34605篇 |
预防医学 | 7129篇 |
眼科学 | 1336篇 |
药学 | 16622篇 |
269篇 | |
中国医学 | 5664篇 |
肿瘤学 | 8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39篇 |
2023年 | 1684篇 |
2022年 | 2319篇 |
2021年 | 3353篇 |
2020年 | 2302篇 |
2019年 | 2109篇 |
2018年 | 1002篇 |
2017年 | 1971篇 |
2016年 | 2229篇 |
2015年 | 2751篇 |
2014年 | 5335篇 |
2013年 | 5569篇 |
2012年 | 7307篇 |
2011年 | 8230篇 |
2010年 | 7731篇 |
2009年 | 7419篇 |
2008年 | 7940篇 |
2007年 | 7066篇 |
2006年 | 6688篇 |
2005年 | 6659篇 |
2004年 | 5332篇 |
2003年 | 4519篇 |
2002年 | 3676篇 |
2001年 | 2985篇 |
2000年 | 2289篇 |
1999年 | 1703篇 |
1998年 | 1585篇 |
1997年 | 1398篇 |
1996年 | 1253篇 |
1995年 | 942篇 |
1994年 | 764篇 |
1993年 | 429篇 |
1992年 | 481篇 |
1991年 | 418篇 |
1990年 | 434篇 |
1989年 | 322篇 |
1988年 | 100篇 |
1987年 | 104篇 |
1986年 | 59篇 |
1985年 | 45篇 |
1984年 | 25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6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61.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内皮凋亡及一氧化氮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慢性缺氧所致肺动脉高压时电镜下肺动脉内皮的形态改变、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及形态变化、一氧化氮(NO)和酯质过氧化物(LPO)的变化。方法:应用肺动脉微飘浮导管技术、透射电镜技术、细胞分离技术等。结果:缺氧后血管内皮细胞落成为循环内皮细胞。缺氧2w后,血CEC、NO、MDA升高;缺氧4w组各值与缺氧2w组及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缺氧可能通过增加氧自由基、NO释放,加重肺动脉高压血管内皮的损伤、凋亡和脱落。 相似文献
962.
X线透视下以胫骨外侧髁间隆起为骨性标志行腘静脉穿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X线透视下以胫骨外侧髁间隆起为骨性标志经皮腘静脉穿刺的方法.方法:对41例(44支)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片进行分析,测量每支腘静脉的中轴线与胫骨外侧髁间隆起尖部投影图像的垂直距离,统计计算中位数,设计出在X线透视下以胫骨外侧髁间隆起为骨性标志的穿刺进针点和穿刺方法,并在2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初步验证.结果:44支腘静脉中,中轴线与胫骨外侧髁间隆起尖部投影图像的垂直距离,最大为12mm,最小-5mm(即内侧5mm),中位数2.75mm,此即腘静脉的中心值.取胫骨外侧髁间隆起尖部旁开3mm(取2.75mm之整数)处进针,可兼顾腘静脉内外不同位置的穿刺 .本组2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以此方法穿刺腘静脉,初步证实成功率100%. 结论:该方法方便、快捷、经济、实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3.
张兰英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8,20(1):57-59
目的:目的:分析严重烧伤救治过程中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总结作者2002年至2007年参与护理治疗的9例严重烧伤并发静脉输液渗漏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液体渗漏的主要因素,临床特点,处理方法及防范措施。结果:9例病人均为周围静脉穿刺输液患者,事前曾接受过输入高渗液体,或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损伤作用的药物治疗,输入液体种类依次为5%碳酸氢钠、氨基酸、氯化钾及多巴胺等;主要临床表现为患处(肢)疼痛、肿胀、局部皮温下降,或有表皮小水疱形成,严重者皮肤溃烂、渗出、坏死,经综合治疗痊愈出院,未留残疾。结论:严重烧伤病人周围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比较复杂,除原发病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外,与输入液体及药物的种类与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64.
前列环素与门静脉高压症高动力循环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前列环素 (PGI2 )和一氧化氮 (NO)在门静脉高压症高血流动力循环中的作用。 方法 6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 :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组 (IHPH组 )、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组 (PHPH组 )和假手术组 (SO组 )。模型制备 1周后再随机分为 3个亚组 ,即对照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 NNA组、消炎痛组。用药 1周后测定股动脉血浆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eto PGF1α)和NO2 - /NO3- 浓度 ,应用同位素微球技术行血流动力学研究 ,并对NO、PGI2 水平与血流动力学参数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1 )在基础状态下 ,血浆 6 keto PGF1α浓度 ,IHPH鼠 [(1 1 2 3 85± 1 53 64)pg/ml]和PHPH鼠 [(891 88± 83 1 1 )pg/ml]均显著地高于SO鼠 [(72 5 53± 1 0 5 54)pg/ml] ,P <0 0 5 ;血浆NO2 - /NO3- 浓度 ,IHPH鼠 [(73 34± 4 31 ) μmol/L]和PHPH鼠 [(75 2 1± 6 89) μmol/L]均显著高于SO鼠[(58 79± 8 47) μmol/L] ,P <0 0 5。 (2 )与对照组比较 ,L NNA与消炎痛均显著地降低IHPH与PHPH 2组鼠血浆 6 keto PGF1α和NO2 - /NO3- 的浓度 ,P <0 0 5 ;降低IHPH、PHPH 2组鼠的心脏指数 (CI)、门静脉压力 (FPP)和门静脉血流量 (PVI) ,P <0 0 5 ;显著地增高这 2组鼠的平均动脉压 (MAP)、总外周血管阻力 (TPR)和内脏血 相似文献
965.
可降解壳聚糖血管外周支持与静脉移植物早期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可降解壳聚糖血管外周支持 (CES)对静脉移植物 (VG)早期结构变化的影响 ,为临床提高VG通畅率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方法 将兔右颈内静脉端 端吻合于同侧颈总动脉建立静脉移植模型 ,以有无CES干预分为支架组与无支架组 (每组 2 4只兔 )。术后 1、2、4周分别切除移植静脉 ,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和计算内膜、中膜厚度和面积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指数观察平滑肌细胞增殖程度。 结果 CES在术后 2周开始降解。支架组VG ,术后 1~ 2周内膜、中膜的厚度和面积、PCNA指数在术后 1周轻度增加 ,1~ 2周维持稳定 ,术后 2周分别为(2 6 3± 3 7) μm、(2 6 0± 1 9) μm、(0 5 6± 0 0 8)mm2 、(0 34± 0 0 5 )mm2 与 (11 5± 2 1) % ,明显低于无支架组的 (5 6 4± 9 4 ) μm、(47 6± 4 9) μm、(1 17± 0 0 8)mm2 、(1 2 0± 0 4 3)mm2 与 (36 6± 2 9) % (P <0 0 1) ;术后 4周虽然又增加 ,分别为 (31 7± 1 6 ) μm、(31 7± 1 6 ) μm、(0 72± 0 12 )mm2 、(0 4 2± 0 0 6 )mm2 与 (13 4± 1 2 ) % ,但仍低于无支架组的 (76 8± 8 0 ) μm、(5 7 4± 9 5 ) μm、(1 2 7± 0 17)mm2 、(1 2 7± 0 0 9)mm2 与 (16 8± 2 2 ) % (P <0 0 5 )。结论 CES 相似文献
966.
967.
��֫�����Ĥ���ܲ�ȫ�ϲ���ͨ�������ܲ�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DVI)是外科常见病。常合并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 1998年 4月至 2 0 0 2年3月 ,我们对 2 4例DVI合并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病人实施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9例 ,女 5例。共 2 7条肢体。年龄 37~ 5 4岁(平均 46 13岁 )。病程 9~ 2 0年。浅静脉曲张 2 7条 ,足靴区色素沉着 2 7条 ,肢体酸胀感 2 7条 ,胫前区凹陷性水肿2 1条 ,足靴区溃疡 16条。 2 7条肢体均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 (有止血带法 ) [1] ,造影可见股浅静脉扩张 ,“竹节样”形态消失 ,造影剂均从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 相似文献
968.
我科自 2 0 0 0年 11月~ 2 0 0 2年 1月在 11例先天性心脏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中 ,全部采用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进行肺保护 ,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1例 ,男 5例 ,女 6例 ;年龄 5~ 12岁 ,平均年龄 7.3± 3.6岁 ;体重 13~ 4 0 kg,平均体重 2 4 .7±9.7kg。病种 :室间隔缺损 (VSD) 6例 ,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 2例 ,室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VSD+ASD) 1例 ,右心室双出口 +动脉导管未闭 (DORV+PDA) 1例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TAPVC) 1例。 10例行右心导管检查 ,肺动脉压11… 相似文献
969.
陈英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12)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及呼出气冷凝液(EBC)中炎症因子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在吉林油田总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单纯COPD患者和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及呼出气冷凝液中炎症因子含量差异.按照肺动脉压力水平进一步将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分为低压组、中压组、高压组,测定三组患者的血清及呼出气冷凝液中炎症因子含量水平并分析炎症因子水平与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及EBC中IL-6、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肺动脉高压三组间血清及EBC中炎症因子水平有差异(P<0.05).肺动脉高压越严重,血清及呼出气冷凝液中IL-6及hs-CRP含量越高,IL-10含量越低(P<0.05).血清及呼出气冷凝液中IL-6、hs-CRP水平与COPD患者的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呈正比,IL-10水平与COPD患者的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呈反比(P<0.05). 结论 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及呼出气冷凝液中促炎因子水平较高,且炎症因子水平与肺动脉高压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70.
《河南医学研究》2015,(9)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许昌县人民医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两组都采用积极的西医静脉溶栓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依据两组神经功能的缺损积分与日常活动能力指数变化,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研究组为91.1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研究组为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的活动能力,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