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723篇
  免费   3150篇
  国内免费   1808篇
耳鼻咽喉   100篇
儿科学   952篇
妇产科学   338篇
基础医学   2277篇
口腔科学   248篇
临床医学   25509篇
内科学   7643篇
皮肤病学   192篇
神经病学   1258篇
特种医学   39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6篇
外科学   9718篇
综合类   34369篇
预防医学   6844篇
眼科学   1327篇
药学   16352篇
  188篇
中国医学   5539篇
肿瘤学   853篇
  2024年   413篇
  2023年   1655篇
  2022年   2260篇
  2021年   2281篇
  2020年   1960篇
  2019年   2086篇
  2018年   1001篇
  2017年   1966篇
  2016年   2217篇
  2015年   2748篇
  2014年   5335篇
  2013年   5568篇
  2012年   7306篇
  2011年   8226篇
  2010年   7730篇
  2009年   7410篇
  2008年   7954篇
  2007年   7068篇
  2006年   6688篇
  2005年   6659篇
  2004年   5372篇
  2003年   4607篇
  2002年   3757篇
  2001年   3015篇
  2000年   2304篇
  1999年   1701篇
  1998年   1585篇
  1997年   1398篇
  1996年   1253篇
  1995年   942篇
  1994年   764篇
  1993年   429篇
  1992年   481篇
  1991年   418篇
  1990年   434篇
  1989年   322篇
  1988年   100篇
  1987年   104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球—桡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V-APCO2)及乳酸差(V-ALac)与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2017年2月20日—2018年11月30日入住我院ICU的46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分别于入ICU后0、24、48、72h抽取桡动脉血和颈内静脉球血,测定二氧化碳分压值及乳酸值,计算出V-APCO_2及V-ALac,根据短期预后将上述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观察两组患者V-APCO_2及V-ALac的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ICU时的APACHEⅡ评分及GC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出ICU时GC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经计算得出V-APCO_2及V-ALac的数值各184个,其中V-APCO_2最低值为2mmHg (1mmHg=0. 133kPa),最高值为12mmHg,均值为6. 14mmHg; V-ALac最低值为-0. 2mmol/L,最高值为1. 2mmol/L,均值为0. 34mmol/L。(3)根据患者短期预后绘制V-APCO_2及V-ALac的ROC曲线:V-APCO_2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902±0. 022,95%可信区间(CI)为0. 859~0. 944,其预测好转的截点值为6. 5mmHg,在此截点的敏感度81. 9%,特异度82. 4%。V-ALa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833±0. 030,95%可信区间(CI)为0. 774~0. 891,其预测好转的截点值为0. 35mmol/L,在此截点的敏感度74. 1%,特异度76. 5%。(4)入ICU后0h两组患者的V-APCO_2、V-ALac无明显差异(P>0. 05)。(5)入ICU后24、48、72h的V-APCO_2及V-ALac好转组逐渐减少,恶化组逐渐增大,而且两组同时间的V-APCO_2、V-ALac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V-APCO_2、V-ALac可较可靠地反映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脑代谢状况,对预测此类患者的短期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三位一体"针法联合冷热中药液交替浸泡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上肢水肿的疗效及对上肢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将97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上肢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三位一体"针法+冷热中药液交替浸泡治疗,2组疗程为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上肢水肿分级、疼痛评分、上肢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肩手关节活动度、上肢静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上肢水肿分级和腋静脉、肱静脉、肘正中静脉、桡静脉内径及最大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周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上肢Fugl-Meyer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活动度和掌指关节屈曲、近端指间关节屈曲、远端指间关节屈曲、拇指指间关节屈曲角度均明显大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三位一体"针法联合冷热中药液交替浸泡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上肢水肿疗效确定,不仅能促进上肢水肿消退,缓解疼痛,提高肩手关节活动度,还能改善上肢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改善上肢静脉血流、促进静脉回流有关。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在剖宫产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中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布托啡诺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择取82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1例术后行以舒芬太尼复合纳布啡镇痛,研究组41例术后行以舒芬太尼复合布托啡诺自控静脉镇痛,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 h、3 h、12 h、24 h、48 h两组疼痛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 h、3 h、12 h、24 h、48 h研究组Ramsay镇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h、3 h、12 h、24 h、48 h研究组B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从不良反应发生率来看,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中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布托啡诺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以提高镇静效果以及舒适度,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研究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减少呼吸内科静脉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96例静脉置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8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利用PDCA循环管理对其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收集数据用统计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3.7%、5.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分别为89.8%,98.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呼吸内科静脉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可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这有利于增强医患之间的良好关系,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提高静脉留置针使用有效期,保证心血管患者得到及时用药,有效开放静脉抢救通道。方法:建立了心血管患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选择我院2018年1-12月期间接诊的静脉留置针心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00例,随机分组,即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包括留置时间、不良反应情况、患者满意度等。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留置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度、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而非计划性拔管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患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辅以临床护理路径,可减少不良反应,预防静脉炎,延长置管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优选。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诊断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PDA合并重度PH患者的心脏二维超声改变、多普勒血流特点以及显示PDA切面。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PDA合并重度PH符合率61.5%,误诊16例;二维超声的主要改变是肺动脉扩张、右心增大;彩色多普勒分流束及分流频谱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左高位切面是诊断PDA合并重度PH的最易显示切面。结论 PDA合并重度PH的临床及超声特点与单纯PDA不一致,注重超声心动图检查思维与技巧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CCHS)的临床和基因变异特征。方法分析1例首发表现为不明原因肺动脉高压的CCH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国内外文献中CCHS病例的临床特点、致病机制和基因变异情况。结果11月龄女婴,主要表现为浮肿、尿少、低血压、嗜睡、发绀、抽搐及颅内压增高。B型脑利钠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颅脑磁共振示右侧额叶出血;超声心动图示中重度肺动脉高压。靶向捕获二代测序未发现可能的致病基因。采用Sanger法验证示患儿PHOX 2 B基因第3外显子存在多聚丙氨酸重复扩展变异,基因型为20/25。患儿入院后采用无创通气,睡眠时呼吸浅慢、微弱,伴血氧下降;血气分析提示二氧化碳潴留。随后改用夜间无创通气、降肺压药物治疗。复查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生命体征稳定。随访至24月龄,夜间只需较低压力水平的无创通气,生长发育无异常。结论对于不明原因的肺动脉高压伴撤机困难患儿,需警惕CCHS。疑诊者应尽早针对CCHS相关基因进行靶向捕获二代测序及PHOX 2 B基因Sanger法验证。早期给予无创通气有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曲马多复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高血压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心钠素的影响。 方法:于2004-12/2005-12选择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有1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并择期行股骨头置换术或股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4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每组20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所有病例在手术过程中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对照组患者术毕回病房常规镇痛,当患者自述疼痛难忍时肌注哌替啶50mg/次。静脉自控镇痛组患者清醒拔管后开始行静脉自控镇痛。术毕静脉给予曲马多100mg+盐酸格拉司琼3mg为负荷量。静脉自控镇痛液配方为曲马多900mg+芬太尼0.3mg+盐酸格拉司琼3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50mL。采用放免法测定术前、术毕、术后24,48h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心钠素浓度;监测心率、血压;并进行术后8,12,24及48h的目测类比评分比较。 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并进入结果分析。(1)两组高血压患者术前肾素活性,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及心钠素值分别高于正常参考值[肾素活性:(0.42&;#177;0.37)mg/(L&;#183;h),血浆血管紧张素Ⅱ:(40.2&;#177;12.0)ng/L,心钠素:(379.00&;#177;76.60)ng/L]。静脉自控镇痛组患者术毕、术后24,48h时肾素活性、血浆血管紧张素Ⅱ低于术前;术毕、术后24h时肾素活性、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毕、术后24h的心钠素高于术前,而静脉自控镇痛组患者术后各时点心钠素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静脉自控镇痛组术毕、术后24h心钠素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对照组患者术后8,12,24,48h的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静脉自控镇痛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静脉自控镇痛组术毕、术后24h时由于疼痛缓解,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48h收缩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术后曲马多复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抑制应激反应,降低高血压患者骨科手术后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心钠素值,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