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194篇 |
免费 | 3499篇 |
国内免费 | 153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1篇 |
儿科学 | 559篇 |
妇产科学 | 311篇 |
基础医学 | 2026篇 |
口腔科学 | 273篇 |
临床医学 | 26056篇 |
内科学 | 7008篇 |
皮肤病学 | 188篇 |
神经病学 | 1528篇 |
特种医学 | 546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1篇 |
外科学 | 8638篇 |
综合类 | 31709篇 |
预防医学 | 6255篇 |
眼科学 | 1664篇 |
药学 | 14646篇 |
261篇 | |
中国医学 | 4589篇 |
肿瘤学 | 87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744篇 |
2023年 | 1610篇 |
2022年 | 2106篇 |
2021年 | 3193篇 |
2020年 | 2447篇 |
2019年 | 1983篇 |
2018年 | 971篇 |
2017年 | 1854篇 |
2016年 | 2158篇 |
2015年 | 2591篇 |
2014年 | 5109篇 |
2013年 | 5410篇 |
2012年 | 7099篇 |
2011年 | 7995篇 |
2010年 | 7752篇 |
2009年 | 7376篇 |
2008年 | 7701篇 |
2007年 | 6810篇 |
2006年 | 6344篇 |
2005年 | 6182篇 |
2004年 | 4850篇 |
2003年 | 3969篇 |
2002年 | 3193篇 |
2001年 | 2611篇 |
2000年 | 1882篇 |
1999年 | 1335篇 |
1998年 | 1263篇 |
1997年 | 1152篇 |
1996年 | 981篇 |
1995年 | 771篇 |
1994年 | 666篇 |
1993年 | 396篇 |
1992年 | 398篇 |
1991年 | 353篇 |
1990年 | 313篇 |
1989年 | 289篇 |
1988年 | 91篇 |
1987年 | 106篇 |
1986年 | 74篇 |
1985年 | 47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目的观察地奥司明片对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le,VC)的内径改变作用。方法 112例无症状的VC患者口服地奥司明片900 mg,每日2次,疗程90 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测定患者平静呼吸时、Valsalva试验时最大精索静脉内径。结果 34例亚临床型VC的精索静脉内径平静呼吸时由(1.99±0.09)mm缩小为(1.94±0.10)mm,Valsalva试验时由(2.49±0.20)mm缩小为(2.34±0.18)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1例轻度VC的精索静脉内径平静呼吸时由(2.43±0.15)mm缩小为(2.41±0.16)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试验时由(2.89±0.40)mm缩小为(2.74±0.3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中度VC的精索静脉内径平静呼吸时由(2.92±0.09)mm缩小为(2.89±0.08)mm,Valsalva试验时由(3.40±0.35)mm缩小为(3.26±0.22)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6例重度VC的精索静脉内径平静呼吸时由(3.51±0.46)mm缩小为(3.49±0.46)mm,Valsalva试验时由(4.00±0.51)mm缩小为(3.96±0.56)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奥司明片对亚临床型、轻度VC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中心静脉置管(CVC)在白血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PICC置管92例与CVC置管44例,综合比较两者的试穿次数、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 PICC置管的试穿次数、操作时间少于/短于CVC置管,导管留置时间长于CVC置管(均P<0.01);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CVC组。结论 PICC因置管损伤小、并发症少、使用价值高、患儿及家属易于接受成为白血病患儿较理想的长效静脉通路,CVC适合年龄较小或血管条件较差的患儿。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教师在静脉输液实训中给护生实施关怀的效果,探讨在教学中渗透关怀教育的可行性。方法在实训前将4个班的高职护生分成两组,对照组(60人)行常规操作指导,观察组(56人)在常规操作讲解基础上实施关怀,包括了解护生对实训的认知,尊重护生选择,接纳心理反应,调节焦虑水平,提供情感支持。结果观察组主动作为被穿刺者、一次穿刺成功和穿刺失败后再操作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主动运用人文关怀情况和情绪反应相对好于对照组。结论教师在静脉输液实训中渗透关怀教育有助于护生对此理念的习得和应用。应在教学中更多地践行关怀、渗透关怀,给护生提供体会关怀、付出关怀机会。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高乌甲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胃癌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 60例年龄65~70岁,ASAⅠ或Ⅱ级,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舒芬太尼150μg+格拉司琼3 mg;B组,高乌甲素48 mg+舒芬太尼100μg+格拉司琼3mg;C组,高乌甲素48 mg+舒芬太尼150μg+格拉司琼3 mg。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术后6 h(T1)、12 h(T2)、24 h(T3)、48 h(T4)疼痛、镇静评分、术后48 h内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T2~T4时B、C组VAS评分降低(P<0.05),T1~T4时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减少(P<0.05),T1~T3时B组Ramsay镇静评分降低(P<0.05);与C组比较,T1~T3时B组Ramsay镇静评分降低(P<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高乌甲素复合舒芬太尼可为老年胃癌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1000.
目的 探讨双针法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局限型上睑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8月,对17例上睑静脉畸形的患者(病灶范围0.5cm×0.5cm~2.0cm×1.5cm),依据临床表现、诊断性穿刺和磁共振确诊后,排除球后病灶.在病灶的两端,以22 G针头穿刺;在其一端注入少量无水乙醇,确认另一端针头有咖啡渣样血栓流出时,继续注入无水乙醇至病灶明显肿胀,皮肤无苍白时停止注射.达以下3条之一者为治愈:治疗前后磁共振复查病灶缩小80%以上;残余病灶过小;外观有明显改善或患者不再要求治疗.并观察色素沉着、皮肤坏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1~3次,平均治疗2.2次;无水乙醇平均用量为1.7ml(0.5~2.5ml),治愈者16例(占94.1%),获随访6~24个月,无复发.其中,色素沉着3例(占17.6%),2例于3个月后消退,1例在1年后仍未明显消退.所有患者未出现皮肤水疱、坏死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双针法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局限型上睑静脉畸形效果良好,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