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201篇 |
免费 | 3506篇 |
国内免费 | 151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1篇 |
儿科学 | 559篇 |
妇产科学 | 311篇 |
基础医学 | 2026篇 |
口腔科学 | 273篇 |
临床医学 | 26056篇 |
内科学 | 7008篇 |
皮肤病学 | 188篇 |
神经病学 | 1528篇 |
特种医学 | 546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1篇 |
外科学 | 8637篇 |
综合类 | 31709篇 |
预防医学 | 6255篇 |
眼科学 | 1664篇 |
药学 | 14646篇 |
261篇 | |
中国医学 | 4589篇 |
肿瘤学 | 87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744篇 |
2023年 | 1610篇 |
2022年 | 2106篇 |
2021年 | 3193篇 |
2020年 | 2447篇 |
2019年 | 1982篇 |
2018年 | 971篇 |
2017年 | 1854篇 |
2016年 | 2158篇 |
2015年 | 2591篇 |
2014年 | 5109篇 |
2013年 | 5410篇 |
2012年 | 7099篇 |
2011年 | 7995篇 |
2010年 | 7752篇 |
2009年 | 7376篇 |
2008年 | 7701篇 |
2007年 | 6810篇 |
2006年 | 6344篇 |
2005年 | 6182篇 |
2004年 | 4850篇 |
2003年 | 3969篇 |
2002年 | 3193篇 |
2001年 | 2611篇 |
2000年 | 1882篇 |
1999年 | 1335篇 |
1998年 | 1263篇 |
1997年 | 1152篇 |
1996年 | 981篇 |
1995年 | 771篇 |
1994年 | 666篇 |
1993年 | 396篇 |
1992年 | 398篇 |
1991年 | 353篇 |
1990年 | 313篇 |
1989年 | 289篇 |
1988年 | 91篇 |
1987年 | 106篇 |
1986年 | 74篇 |
1985年 | 47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作者自2002年10月至2004年9月,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仪器导向,经子宫输卵管途径,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selective salpingogralhy)及输卵管再通(fallopiautuberecanalization),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开辟了一条治疗途径.现将资料完整的5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2.
梁丽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5):636-636
临床上小儿输液已广泛使用留置针,穿刺部位除常规选择头皮静脉外,手、足部位的静脉也常常被选用。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6d,小儿活泼好动,不会很好合作保护留置针,如何固定好留置针并使患儿更舒适、安全,是儿科护理的一门技巧。我科护士对留置针固定方法不断探讨,不断改进,先后采取了三种方法来固定留置针,改进后的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对比三种固定方法,认为采用3M自粘弹性绷带固定是一种安全、舒适、稳固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3.
育龄妇女避孕失败,常采取人工流产终止妊娠.但人工流产术所致的不适感令受术者痛苦不堪.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短效静脉全麻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恢复迅速而平稳,[1]为人工流产提供了较为理想的静脉麻醉方法[2].现将本院2000~2001年育龄妇女应用异丙酚进行人工流产的方法及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4.
静脉留置针已作为头皮针的替代品被儿科临床广泛应用.它的应用,减少了患儿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5.
56.
田凤娥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1):77-77
读了贵刊第 18卷第 3期刊登的“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与固定方法的应用”一文后 ,有几点不同看法与同仁商榷。1 关于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时的持针手法小儿头皮静脉分支多 ,互相沟通 ,交错成网 ,浅表易见 ,不易滑动 ,便于固定[1] 。但较粗、直的静脉少 ,多数静脉短且细。笔者认为 ,用来玉民等同志的持针方法对于较粗、直的血管及较合作的患儿尚可行 ,但无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原因如下 :(1)来玉民同志的进针手法有助于快速刺入皮下 ,但进针后到成功穿入血管与持针手法无因果关系 ;(2 )对于极浅、细且短的血管快速进皮易至刺入过深 ,而刺破血管 ,同… 相似文献
57.
现代无菌技术的充分发展,临床开展碘伏消毒皮肤做静脉穿刺效果对比目前报道尚少,而我科自2001年以来用碘伏消毒与碘酒消毒皮肤做静脉穿刺,实践对比结果表明,用碘伏消毒皮肤效果的确无可非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留置针输液非穿刺性损伤致液体外渗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蔡荔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57-58
输液外渗在临床十分常见,一般认为是由于操作者穿刺时刺破血管壁或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内而引起液体渗漏。静脉留置针具有可保留、不易渗漏的优点,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但如果留置针使用不当,可引起血管非穿刺性损伤,破坏管壁内皮完整性,严重时发生静脉炎,导致输液在血管壁薄弱处向深部组织外渗,造成不良后果。尽管有报道认为。静脉炎的发生只与留置针技术与管理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59.
60.
胸腔积液、腹水是临床常见的症状,需置管进行引流。传统方法是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成功后通过灭菌橡胶管或输血器、输液器连接引流袋。我科2005年改用一次性2ml注射器为连接器,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