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29篇 |
免费 | 65篇 |
国内免费 | 5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篇 |
儿科学 | 11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73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234篇 |
内科学 | 151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411篇 |
特种医学 | 4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42篇 |
综合类 | 544篇 |
预防医学 | 112篇 |
眼科学 | 173篇 |
药学 | 237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2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62篇 |
2013年 | 62篇 |
2012年 | 90篇 |
2011年 | 87篇 |
2010年 | 90篇 |
2009年 | 86篇 |
2008年 | 118篇 |
2007年 | 110篇 |
2006年 | 130篇 |
2005年 | 118篇 |
2004年 | 90篇 |
2003年 | 54篇 |
2002年 | 51篇 |
2001年 | 78篇 |
2000年 | 104篇 |
1999年 | 104篇 |
1998年 | 73篇 |
1997年 | 80篇 |
1996年 | 77篇 |
1995年 | 80篇 |
1994年 | 89篇 |
1993年 | 67篇 |
1992年 | 73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患者,女,16岁.因急性阑尾炎于2004-10-20收入我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予常规静脉输液,第1组液体为生理氯化钠500 mL加氨苄西林4 g,患者用完第1组药物后无任何不适反应.当第2组液体[西咪替丁注射液0.4 g(徐州产,批号0311152)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用至20分钟(约输入100 mL)时,患者出现面部潮红、心悸、胸闷,随即双目上翻,全身肌肉震颤,四肢抽搐,尤以双上肢抽动为甚.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无意识障碍,无口吐白沫.立即停止输注西咪替丁,针刺人中、合谷、十宣穴,静脉推注地西泮10 mg,2分钟后患者停止抽搐,症状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52.
震颤谵妄是一种在慢性酒精中毒基础上急性发作性精神障碍,表现为短时的生动幻觉或错觉及明显的震颤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传统治疗多采用奋乃静及营养性综合疗法,病人因戒断症状强烈而产生痛苦。我院自2000年1月—2001年12月随机对入院治疗的慢性酒精中毒患者所出现的震颤谵妄症状采用盐酸纳洛酮静脉注射,并与同期住院治疗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病人进行疗效对比,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4.
震颤麻痹是好发于中年以后的原因不明的黑质以及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的疾病.症状可以有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动作减少且缓慢等.必须长期服用抗帕金森病(PD)药物,但抗PD药物副作用较多,比如’开关’现象、’剂末’运动不能与’耗尽’效应,多动现象以及精神障碍均为抗PD药物的副作用.其中精神障碍症状比较少见.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此病人,总结治疗中的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静息状态下,帕金森静止性震颤患者的脑局部一致性。资料与方法在静息状态下,对9例左侧静止性震颤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分析其脑部局部一致性,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单侧静止性震颤的帕金森病患者表现为对侧的楔前叶、额下回、额中回、顶上小叶及同侧前扣带回等区域的局部一致性增强;小脑蚓部的局部一致性减弱。结论静息状态下,帕金森病静止性震颤患者的脑部局部一致性异常,为该病的研究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56.
1病例介绍
例1,患者,女,48岁,饱食后口服甲胺磷约180ml30min。查体:蒜臭味,R30次/min,P122次/min.BP90/30mmHg,浅昏迷,皮肤湿冷,针尖样瞳孑L,双肺大量粗细湿罗音,肌肉震颤,胆碱酯酶活力5u/L。静脉注射阿托品和解磷定等药物,电动洗胃,洗胃过程中胃内大量蔬菜残渣频频堵塞胃管,洗胃困难。即送手术室局麻下剖腹洗胃,术中发现胃内有大量食物残渣,用生理盐水灌洗胃及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至清亮无味,术后继续应用阿托品、解磷定。住院3周,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57.
58.
柳竹冯涛王雪梅王展杨雅琴马惠姿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8,(5):553-557
目的比较多系统萎缩帕金森型(MSA-P)与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颤特征和左旋多巴的治疗效果,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3月至9月,入组帕金森病患者70例(帕金森病组),临床很可能的MSA-P患者23例(MSA-P组)。所有患者至少有一侧肢体或头部存在静止性或姿势性震颤,完成震颤分析和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观察患者静止、姿势震颤的优势频率、振幅和节律形式。结果 MSA-P组较帕金森病组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Ⅲ部分评分高(t=-2.098,P<0.05),改善率明显降低(Z=-9.446,P<0.01),两组震颤评分和急性美多芭冲击试验的震颤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静止性震颤MSA-P组非同步非交替震颤者明显高于帕金森病组(χ~2=8.756,P<0.01),细小无规律震颤者高于帕金森病组(χ~2=4.788,P<0.05);姿势性震颤MSA-P组高频震颤(>6 Hz)者明显高于帕金森病组(χ~2=11.312,P<0.01)。MSA-P组静止性震颤频率高于帕金森病组(t=-2.119,P<0.05);持物姿势性震颤频率高于帕金森病组(t=-2.274,P<0.05)。两组姿势性震颤评分越高,姿势性震颤和持物姿势性震颤频率越低。帕金森病组25%存在头部震颤,MSA-P组未见头部震颤。MSA-P组22.7%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震颤有>30%的改善,但总体改善率均未超过30%改善率。女性MSA-P患者震颤改善率较男性更高(P<0.05)。结论帕金森病和MSA-P震颤特征有较多相似性,MSA-P患者震颤频率较高,静止性震颤以非同步非交替、细小无规律震颤为主,且少见肢体外震颤。小部分MSA-P患者左旋多巴冲击试验震颤改善有效,女性患者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联合叩击震颤排痰在儿科机械通气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60例入住PICU的重症肺炎合并先心机械通气的患儿,采用前瞻性类实验研究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治疗,对照组由普通护士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研究组除常规气道吸痰外另由经培训的护士,每日2次对患儿进行震颤叩击排痰。观察两组机械通气后首3日24h平均吸痰操作次数。吸痰前后血气分析PaO2、PaCO2指数变化,胸部听诊改善,5 d、10 d后胸片改善情况以及呼吸机应用时间。结果:研究组的吸痰次数、PaO2、PaCO2改善情况、呼吸机应用时间、肺部听诊好转率,胸片在机械通气的第10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胸片在机械通气的第5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密闭式吸痰联合叩击震颤排痰在儿科持续机械通气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排出气道内痰液,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