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0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221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272篇
口腔科学   72篇
临床医学   436篇
内科学   154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64篇
特种医学   97篇
外科学   181篇
综合类   660篇
预防医学   207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548篇
  3篇
中国医学   195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Alzheimer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痴呆的最常见类型,是以记忆减退特别是近记忆受损,认知障碍为突出表现,同时可伴有精神行为异常、人格障碍等的临床综合征.病程呈进行性加重,在几年内可以丧失生活能力,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142.
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指标监测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指标的变化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指导临床用药及对脑梗死疾病治疗过程的监测和患者预后的判断。方法采用法国STGA0全自动血凝仪对脑梗死患者的凝血谱进行监测,凝血4项采用磁殊法;D-D二聚体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脑梗死组与正常组相比PT、Fib、D-D明显增高(P<0.01);APTT、TT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IYD二聚体增高最明显,而且D-D二聚体明显升高的患者预后大多有后遗症。结论监测脑梗死患者凝血谱的变化有利于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和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对患者的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探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血清D-二聚体水平(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0例DIC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DIC患者62例,作为观察1组;肺癌DIC患者48例,作为观察2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各组进行血清D-D水平检测以及对比分析。结果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的血清D-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D-D水平与DIC的发生关系密切,随着病情进展水平持续升高。结论 DIC患者血清D-D水平升高显著,该指标可作为DIC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并可为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的评估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在急性脑梗死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3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8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人员的血浆ATⅢ、FDP、D-D。结果观察组ATⅢ活性(78.45±16.47)%低对照组(99.83±1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D—D和FD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急性脑梗患者存在血浆ATⅢ、D-D、FDP水平的异常,及早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病情判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5.
背景:聚乳酸及其共聚物是一种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材料,由于具有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热成型性且它的最终降解产物是H2O和CO2.因此在组织工程、药物载体缓释制剂等领域中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目的:尽管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已分别在组织工程支架、药物载体缓释制剂领域中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希望通过复习相关文献,研究其同时既为支架材料,又为药物载体材料在骨结核疾病造成骨缺损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3-01/2010-06),及中国知网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Tissue engineering、 drug delivery、 sustained release degradation、 lactic acid、 glycolic acid、 bone tuberculosis",中文检索词为"组织工程、药物载体、缓释降解、聚乳酸、聚羟基乙酸、骨结核等.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157篇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保留31篇进行归纳总结.聚乳酸及其共聚物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有利于骨细胞生长,优于传统的骨修复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在体内的缓释降解发挥最佳药效,能够减少药物对全身特别是肝、肾的毒副作用.但是其既作为支架材料又同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文献不多.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探讨FDP、D-二聚体在血瘀证且合并腹水形成的恶性肿瘤患者预后中意义。方法:选择存在血瘀证表现的腹水组患者14名,无腹水组患者17名,比较2组肿瘤患者凝血功能中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水平的差别。结果:2组患者在PT、TT、APTT、FIB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有腹水形成肿瘤患者的FDP、D-二聚体水平高于无腹水形成的肿瘤患者(P0.05)。结论:FDP、D-二聚体的升高可能提示有腹水形成的肿瘤患者血液更加高凝,对预后评估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7.
反刍动物小肽的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肽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消化产物,在氨基酸消化、吸收和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反刍动物小肽的产生与降解、小肽的吸收与营养以及肽的调控技术等方面情况的综述,勾画出了当前反刍动物营养学研究领域内肽营养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究泛素特异性肽酶22(ubiquitin specific peptidase 22, USP22)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 HBx)相互作用对HBx蛋白水平及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GST pull-down、免疫共沉淀以及激光共聚焦试验检测HBx与USP22的相互作用。瞬时转染USP22真核表达质粒或干扰USP22表达的siRNA, Western blot检测肝细胞中HBx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以环己酰亚胺(cycloheximide, CHX)、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carbobenzoxy-Leu-Leu-leucinal, MG132)分别处理转染后的细胞, 检测HBx蛋白的降解速率。进一步通过细胞内泛素化试验检测USP22对HBx泛素化的影响, 明确USP22影响HBx蛋白稳定性的具体机制。最后, 以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和平板克隆试验检测USP22对HBx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结果 USP22与HBx存在相互作用。USP22显著增加HBx蛋白稳定性, 并通过去除HBx的泛素化抑制HBx通过蛋白酶体降解, 进而增强...  相似文献   
149.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研究他克莫司的有关物质。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C18(150 mm × 4.6 mm,3.5 μm)色谱柱,以0.01%甲酸水溶液-乙腈-甲基叔丁基醚为流动相体系,对他克莫司及其强制降解试验样品中的有关物质进行梯度洗脱分离;电喷雾正离子化-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ESI-Q-TOF/MS)测定各有关物质的母离子及碎片离子的准确质荷比和元素组成,并解析鉴定有关物质的结构。在所建立的条件下,他克莫司与其有关物质分离良好,检测并鉴定出35个主要有关物质,其中2个分别为他克莫司的互变异构体Ⅰ和Ⅱ(他克莫司的有效成分),3个为美国药典收载的已知杂质,其余30个为新鉴定的未知有关物质。研究结果可为他克莫司发酵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0.
异种骨移植及骨诱导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因创伤及病理因素导致的骨缺损是临床骨科治疗的一个难题,骨移植足常用的治疗方法。自体骨移植是骨移植的最佳方法,但由于增加创伤,取骨量有限及存在后遗症等问题,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同种异体骨来源也受到限制,且有乙肝、艾滋病等交叉感染的危险:人工骨的理化、生物性能及降解能力均远不及天然骨:异种骨来源丰富,易于获得和加工储存,作为植骨生物材料有着巨大的潜在价值。但由于种属间的抗原差异,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异种骨的应用因此受到较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