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31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钱乙的泻黄散与李杲的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均是治疗脾胃郁火的名方,通过分析论述二方在病因病机、主要方证、遣方用药原则、现代临床运用等方面的异同,深究二方的深义,从而指导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82.
内伤热中证是李氏论述内伤疾病的重要内容,"阴火"是其关键。根据李氏之论,将内伤热中证的病机总结为"阳气不升,伏留化火""津伤血弱,内燥化火""谷气下流,湿火相合"以及"新君不宁,化而为火"等四个方面,同时简要阐述内伤热中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为这一理论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3.
"阴阳升降论"与补中益气汤皆为李东垣脾胃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试分别阐述"阴阳升降论""阴火"等理论,并由此对补中益气汤进行剖析。补中益气汤本旨乃治内伤热中证,其法为"甘温除热"。通过研究,笔者认为"甘温除热"为求雨之天气。以甘温补之,则阳升阴应。云雨乃成,雨降则火灭。  相似文献   
84.
吴薏婷 《新中医》2019,51(12):65-66
简版:黄柏是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及消肿祛腐的功效。笔者仔细研读《脾胃论》,认为黄柏是一味泻实补虚的良药。临证中,只要辨证准确,在方中加少量黄柏清虚热、泻阴火,均可获满意效果。本文从《脾胃论》应用黄柏及后世医家对黄柏的认识出发,探讨临床对黄柏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5.
相火根源于命门之火,动中见静,藏于下焦肝肾,故相火主要指肝肾阳气,特别是肾阳。相火、阴火、龙雷之火、浮游之火,其实一也,后三者不过从不同角度说明相火的功能状态及生理病理特点。阴火实为妄动之相火、病理之相火;龙雷之火,乃取类比象,多用以说明肾中水火既济,阴阳互根的机理,且说明相火禀龙雷之性,具有暴烈难制,发病急骤的特点;无根之火与浮游之火同义,言相火不能固守本位,而腾越于上、于外也。  相似文献   
86.
<正>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一种伴有原因不明的慢性浅在性炎症的口腔角化性病变,一般好发于颊黏膜,尤其是磨牙后区,往往呈对称分布,患病率为0.5%~4%~([1])。结合流行病学的观察结果,目前虽不能证实OLP是一种癌前病变,但它确有恶变潜能,且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癌前状态的诊断标准[2],因此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本病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医学主要采用糖  相似文献   
87.
蒋先伟  张瓅方 《河南中医》2020,40(6):844-846
李东垣所论之阴火,为脾胃内伤引起体内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常而产生的一种内火。病机有脾胃内伤,君火不守;脾胃内伤,相火浮越;脾胃内伤,气郁化火;脾胃内伤,阳气内伏化火;脾胃内伤,湿火相合;脾胃内伤,内燥化火。各个病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甘温除热法为阴火之治疗大法,临证根据阴火的形成机制及病情发展不同,应用不同治法,或益气升阳,补泻共用;或益气升阳,滋水伏火;或益气升阳,疏理气机;或益气升阳,疏散邪火;或益气升阳,燥湿泻火;或益气升阳,养阴泻火。用药不仅仅拘泥于甘温之品,在采用甘温之品的基础上,明确阴火的病机,随证治之。凡是扶助正气,祛邪退热之法,均可视为甘温除热法。  相似文献   
88.
从李东垣论述阴火的病因病机、治则方药及用药宜忌探析,提出东垣所说的阴火即气虚之火,它的形成是体内气不足的结果。阴火用“阴”字表述的用义实是指至阴脾脏而言,脾虚则元气亦虚,气虚则火盛。  相似文献   
89.
本文应用系统论和广义热力学理论对李东垣元气与阴火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李氏对元气与阴火关系的论述不仅被中医临床实践所证实,且寓含系统论与热力学理论内涵。应用系统论和热力学理论可以清楚地解释元气与阴火的关系。  相似文献   
90.
本文以《内经》有关论述为基础,对李东垣氏“甘温除热”理论的发端、“阴虚生内热”的本旨、“甘温除热”与“阴火上冲”的关系及其机理等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对于“甘温除热”法的临床运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