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31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阴火理论为李杲所创,其核心内涵为脾胃气弱,气火失调,升降失序。心悸为临床常见病症,临床上多见心悸心慌伴心烦、疲倦乏力、纳差便溏,属心脾虚弱证的病例。郭志华教授为湖湘名医,尤擅治心血管疾病。基于临床实践,郭志华教授认为阴火与心悸的病理关系以元气受损,气火失调,阴火炽盛,心神失养为基础,擅从阴火论治心悸,常以调气为要,健脾为重,补益脾气,充养元气,调畅气机,论治心悸疾患,往往收获佳效。  相似文献   
12.
张德记 《现代养生》2014,(15):18-19
什么是子午其一,子午在一年四季时间中表示是冬至(子)与夏至(午),是一年中的阳气初发之时与阴气初发之时的两个极端点——即冬天(子)月与夏天(午)月——简称"子午"月——借"子午"两个节气的极端点,简称"子午"。其二,子午在一日四时中的时间表示是(子)时与(午)时,是一日中的阳气初发之时与阴气初发之时的两个极端点——即(子)时与(午)时——简称"子午"时——借"子午"两个时辰的极端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当代物质水平的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儿童肥胖化倾向愈发严重,临床上常见一类“虚胖多汗”患儿。患儿出汗过多,影响正常作息,给儿童及父母带来生活困扰。西医治疗此类病证疗程长、疗效差、易反复,中医治疗具有独特优势。济南市中医医院儿科崔文成教授基于李杲(号东垣)“阴火论”学说,认为该病辨证应从脾、胃、肾着手。崔教授认为,儿童虚胖多汗是因为饮食不节。儿童饮食缺乏节制,导致脾虚胃热,损伤肾阴、肾阳;阴火上冲造成胃热,继而反过来导致儿童多饮多食,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在治疗上,可补气升阳、除湿泻火、滋阴清热、固表止汗,佐以体育锻炼,以独特疗法治愈此类多汗患儿。文章结合案例介绍崔教授“阴火论”治疗儿童虚胖多汗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李杲的“阴火”理论为基础,从中医学角度分析胃癌的发病机制和辨证治法,认为元气虚损是胃癌发生的基础,气火失调,痰、气、瘀蕴结是胃癌发展的病因。胃癌的发生与脾胃内伤化火有关,阴火与肿瘤的能量代谢和酸性微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从中医典籍中溯源阴火,阐释“阴火”学说的理论内涵,对阴火致病与胃癌形成的生理、病理变化做出总结分析,并提出中医治疗胃癌的原则和方法。在治疗上,应用“升阳散火”之法,既能补中升阳,又能泻火清热,达到调整气机、消除阴火、抑制肿瘤的目的。为胃癌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也为“阴火”理论的临床应用拓展了新的领域。此外,对“阴火”理论与胃癌的能量代谢、酸性微环境的关系进行探讨,指出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和互补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提供新视角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郝晓宇  齐文升 《北京中医药》2023,(10):1142-1144
<正>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内科疾病,患者多仅以发热为其主诉,就诊时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且引起发热的病因繁多,其病因诊断与治疗是临床难题之一[1]。西医临床以支持性治疗为主;或经验性使用抗生素,但效果不佳,且增加了抗生素耐药的风险[1]。齐文升教授善用经方治疗发热性疾病,  相似文献   
16.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出自<脾胃论>,是继补中益气汤后又一个被公认为是代表东垣学术思想的名方.是方由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升麻、柴胡、羌活、黄连、黄芩、生石膏组成,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湿热下注所致的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现将笔者运用本方治疗肾病验案三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干预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筛选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主要活性成分和靶点信息, 采用GeneCards、OMIM、TTD、PharmGKB数据库确定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的靶点, 取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疾病靶点交集, 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 并基于Cytoscape CytoNCA插件提取核心靶点进行分析。利用Metascape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通过Cytoscape 3.7.2构建"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 运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动物实验进行验证, 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 采用经食管支架植入术建立胃食管反流病大鼠模型,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干预14 d后, 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环氧化酶(COX-2)水平。结果共筛选出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的有效成分215个, 其作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靶点有TNF、IL6、CASP3、TP53、PTGS2等, 主要集中于癌症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 补脾胃泻阴火升...  相似文献   
18.
通过理解阴火理论、脏腑辨证及六经辨证体系,探索 《脾胃论》与 《伤寒论》的密切联系,分析张仲景 与李东垣均重视后天脾胃的治病机制,从阴火的角度再次认识 《伤寒论》经方的妙用。  相似文献   
19.
杜洋 《山西中医》2009,25(7):1-4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创立脾胃学说,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脾胃不足则内生火热之邪,即阴火,是由饮食不节,形体劳役,七情内伤所致,这种阴火内盛的病证称为“热中”。后世医家对于热中证及阴火的实质有诸多争议,影响对脾胃学说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根据李杲医著及其他医家论述分析,热中证的实质是由于脾胃内伤,化生风、湿、热、燥邪气,致使经络营卫运行不利而产生;阴火的治疗侧重于培补中气,除热祛邪。  相似文献   
20.
清代名医陈士铎在论治乳蛾上有十分丰富的经验。本研究从病机及治法两方面探讨清代名医陈士铎治疗乳蛾之经验。病机上,陈氏善分火之阴阳,注重肾之阴火论的发挥。治疗上,阳火乳蛾以治肺为主,宜清润宣散;阴火乳蛾以肺肾同治为法,宜滋阴之下兼同气相求,调和阴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