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4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107篇
基础医学   226篇
临床医学   128篇
内科学   1485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79篇
预防医学   25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9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现将1995—1997年在非州赞比亚卢萨卡市MAINA SOKO医院工作期间,经治54例确诊为恶性疟疾的住院患儿,作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4例均为厚血涂片检查确诊的恶性疟住院患儿。其中男33例,女21例。1岁以下14例(最小年龄2个月),1~3岁27例,3~5岁6例,6~10岁7例。平均住院天数5~6d。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应用合成间日疟DNA片段经同位素末端标记作为探针,检测了21份经镜检确诊的产是日疟病人血样,结果全产啊阳性,敏感性可测出0.00133%的原虫病血症,与培养的恶性疟及正常人血没有交叉反应,随后将该探针应用到疟疾监测中,在山东采集的310份四热病人血和245份流动人口血,应用于探针检测,未出现阳性结果,经镜检复核,结果相符,在安徽省滁州市采集352份病灶点人群血,有28份出现了阳性,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根据编码恶性疟原虫(P.f)红细胞结合抗原(EBA-175)的部分DNA片段和间日疟原虫(P.v.)小亚基核糖体R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的特异性引物各一对并进行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恶性疟和间日疟病人标本。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分析,可见在P.f.样本中扩增出特异的492bp大小的DNA片段,P.v.样本中扩增出特异的714bp大小的DNA片段。而在健康人血的白细胞、伯氏疟原虫样本和食触猴疟原虫样本中均不能扩增出以上片段。其结果与镜检符合率分别达95%和93.3%以上,表明该方法是一种特异、敏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间日疟流行区,收集8~9月份60例间日疟病人血清作免疫球蛋白浓度和荧光抗体测定。结果在发病初期人群已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力,药物治疗后15~25天,IgG和IgM浓度,抗体滴度均急剧下降。此后,IgM和IgG浓度持续上升,出现比第一次更高的峰。后者提示患者仍在不断地接受新的疟原虫抗原刺激。而在发病后15~25天,IgG、IgM、IgA浓度和抗体均处于低水平时期,这为治疗后残存的疟原虫再燃或疟原虫重复感染提供了机会。并进一步证明疟疾的发病前或发病初期,荧光抗体检查会出现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15.
2002年我们收治1例输入性间日疟病例 ,其原虫形态及临床症状与国内间日疟相同 ,但短期内反复发作 ,不能治愈 ,较为少见 ,现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梁某 ,男性 ,50岁 ,广西南宁市人。该患者分别于2000年12月至2001年6月 ,2001年10月至2002年5月两次到缅甸佤城从事淘金。据详细询问病史 ,患者在缅甸淘金期间 ,曾出现发冷发热、头痛、乏力、全身不适等症状 ,并在当地服用过抗疟药 ,具体药物不详。患者于2001年6月从缅甸返回后 ,曾到南宁市卫生防疫站查血并接受氯喹、伯喹治疗 ,症状得到控制。患者2002年5月第2次从缅甸回来后 ,于6月6日自感畏…  相似文献   
16.
抗青蒿酯钠伯氏疟原虫核糖核酸含量测定及其寄生红细胞大小的测量刘爱如,赵东坡,吕丽莉,隋在云(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济南250014)中心法认为: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质是生命规律的核心。在这三种生物大分子中,DNA是遗传信息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解氯喹敏感和抗性株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琥酯、克林霉素及其二联用的敏感性。方法 运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定原虫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氯喹敏感株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琥酯、克林霉素及青/克联用的ID50分别为2.8、3784.7及6.4/2046.6nmol/L;抗性株原虫对上述药物的ID50分别为8.1、1652.1及2.35/1409.4nmol/L。结论 抗氯喹恶性疟原虫对克林霉素无交叉抗性。青蒿琥酯与克林霉素联用在体外测定中,其抗疟作用对抗性株明显优于敏感株。  相似文献   
18.
19.
20.
高白菏 《医学动物防制》2006,22(11):822-822
为了解低温-70保存8年的人血清对恶性疟原虫体外连续培养的效果,笔者用同一供血者的新鲜血清对照进行培养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