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697篇 |
免费 | 1642篇 |
国内免费 | 142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31篇 |
儿科学 | 230篇 |
妇产科学 | 111篇 |
基础医学 | 1469篇 |
口腔科学 | 8833篇 |
临床医学 | 4373篇 |
内科学 | 1863篇 |
皮肤病学 | 91篇 |
神经病学 | 386篇 |
特种医学 | 93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3896篇 |
综合类 | 12911篇 |
预防医学 | 2237篇 |
眼科学 | 126篇 |
药学 | 4545篇 |
117篇 | |
中国医学 | 4104篇 |
肿瘤学 | 29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487篇 |
2023年 | 928篇 |
2022年 | 1091篇 |
2021年 | 1583篇 |
2020年 | 1262篇 |
2019年 | 832篇 |
2018年 | 453篇 |
2017年 | 722篇 |
2016年 | 902篇 |
2015年 | 1065篇 |
2014年 | 1678篇 |
2013年 | 1743篇 |
2012年 | 2243篇 |
2011年 | 2606篇 |
2010年 | 2642篇 |
2009年 | 2598篇 |
2008年 | 2937篇 |
2007年 | 2753篇 |
2006年 | 2734篇 |
2005年 | 2791篇 |
2004年 | 2406篇 |
2003年 | 2088篇 |
2002年 | 1731篇 |
2001年 | 1452篇 |
2000年 | 1085篇 |
1999年 | 803篇 |
1998年 | 635篇 |
1997年 | 511篇 |
1996年 | 487篇 |
1995年 | 431篇 |
1994年 | 325篇 |
1993年 | 181篇 |
1992年 | 147篇 |
1991年 | 123篇 |
1990年 | 99篇 |
1989年 | 123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介绍自行研制的带控制阀种植牙手术骨粉收集器,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5月至2009年10月38例牙种植患者,应用自制的骨粉收集器收集种植窝制备时产生的骨碎屑,并将其用于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其中开窗式骨缺损29处,唇颊(舌)侧种植体颈部角形缺损23处.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均无创口感染及裂开,原缺损处局部形态饱满,牙龈无明显退缩,X线片示种植体与周围牙槽骨形成良好的骨结合.结论 应用自制骨粉收集器收集的骨粉修复种植体周围小型骨缺损效果良好,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e a self-developed bone collector designed by the authors and evaluate its effect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 A self-developed bone collector was used in 3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he dental implant operation from May 2008 to October 2009. During the operation the bone particles were harvested, which was used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bone defects around the implant simultaneously. The defects were fenestrate in 29 regions and triangle in 23 regions on buccal or lingual side of the dental implants. Results All cases had no surgical wound infection and dehiscence 7-10 days after operation. Three to six months after implantation, the X-ray showed that all the dental implants had perfect osseointergration and the alveolar bone were successfully augmented. Conclusions Bone debris harvested by self-developed bone collector could repair small peri-implant bone defects, which is simple to use in clinic. 相似文献
82.
牙源性角化囊肿中PTCH基因的突变检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检测牙源性角化囊肿(OKC)中PTCH基因突变的发生频率、类型及分布特点,分析散发OKC与伴发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BCCS)OKC之间的分子病理联系。方法收集8例OKC新鲜病变组织(4例散发,4例伴发NBCCS),提取DNA,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OKC病变组织中的PTCH基因突变。结果分别于4例NBCCS—OKC和2例散发OKC中检测到6处PTCH基因突变,2例为错义突变,引起1个氨基酸的改变;其余4例突变分别为1~7个碱基插入或缺失,其中3例引起读码框的改变(移码突变),并导致蛋白质的提前截断,1例导致了2个氨基酸的插入。结论PTCH基因突变不仅常见于NBCCS—OKC,部分散发OKC病变也可以发生该基因的异常。 相似文献
83.
数码相机在前牙形态缺损记录应用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元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4,5(3):192-192
数码相机应用在前牙形态缺损记录,目前尚未见报道。金属烤瓷冠作前牙牙体缺损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修复体,但是,在制备牙体过程中要失去其原有形态时、在制作中无法与对称邻牙形态作参考时,使用数码相机记录其形态具有很好的临床意义。笔者尝试了用数码相机在前牙形态缺损记录的应用,具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及评估应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重建种植体周围附着软组织结构的临床效果及组织学特点.方法:从2005-06~2006-01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接受种植治疗伴附着牙龈缺失的患者9 例,接受了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的游离移植(共26 颗种植体区域),其中男性3 例,女性6 例,年龄为26~69 岁(平均43.5 岁).9 例患者均已完成修复1 年以上(23~30 个月).临床追踪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愈合情况.HE染色和Verhoeff法VG染色观察移植的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的组织学特点.结果:9 例患者中除1 例在术后10 d时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发生坏死脱落,其余8 例均顺利成活.8 例在移植术后1 年复查见种植体周围均有至少2 mm宽的附着牙龈.术后1 年时移植的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收缩率为62.7%(51%~80%).组织学观察提示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软组织支架真正参与了组织愈合.至最后1 次复查,26 颗种植体未观察到松动或脱落.结论: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可有效地重建种植体周围附着软组织,近期效果满意,但移植后收缩率较高是其缺点.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正常[牙合]成人前牙根尖与周围骨皮质的位置关系,为正畸矫治设计、筛选根吸收高危人群和预防医源性并发症等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正常拾青年98人,男女各半,年龄范围17~25岁,平均年龄20.29岁。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并计算反映上下颌切牙根尖到周围骨皮质位置关系的12项指标及下颌平面角。建立上述测量指标的均值范围;相关分析研究下颌平面角对其影响。结果(1)建立正常[牙合]男女根尖位置及牙槽宽度的均值。(2)男性组中SN/MP与UH、UH/UW正相关,与UP负相关;女性组中SN/MP与LW负相关。结论(1)正常汉族成年人上下颌前牙牙槽骨宽度及根尖相对皮质骨位置比较稳定。(2)下颌平面角对根尖位置及牙槽宽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6.
表面陶瓷化钛种植体与骨组织结合的界面表征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种植体-骨组织界面表征的研究,评价和分析新型表面陶瓷化钛种植体(Bio-Ti implant)的骨结合情况及机制.方法:制作犬下颌牙列部分缺损模型,设计制作相应的钛种植体,经过表面陶瓷化处理后,植入犬下颌骨,分别于3、6、12周处死动物,利用SEM对种植体表面矿物质沉积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分析其元素组成,对种植体-骨组织整体标本纵向界面进行元素线性扫描分析.采用未经表面处理的相同类型纯钛种植体作为对照.结果:Bio-Ti种植体周围新生类骨组织在3周时已有较多沉积,且与种植体结合较牢固,对少部分骨组织脱落处进行电镜观察及元素分析,种植体表面结构发生改建并且ca、P含量明显上升,微孔内及周围可以看到颗粒状类骨质沉积物.线扫描及面扫描结果显示,从骨组织过渡到种植体的微观区域的ca、P元素并未发生突变,提示两者之间磷酸钙成分的互相渗透与结合.结论:新型Bio-Ti表面陶瓷化纯钛种植体可以诱导体内类骨质早期沉积,与骨组织发生紧密结合,并显著缩短骨结合时间. 相似文献
87.
四种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物边缘微渗漏的体外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4种光固化充填材料修复体边缘微渗漏.方法:在新鲜拔除的40个人前磨牙的颊侧牙颈部制洞,将牙齿分为4组,每组10个.分别充填4种修复材料Restorative Z-350、Z-100(3M),Chafisma(Dentsply),Durafill(Kulzer)经冷热交替试验(4~60℃,循环600次),采用10 g/L碱性品红染料渗入法,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修复体与牙体洞壁间边缘微渗漏.结果:4种材料中3M-Z350微渗漏最小,Durafill最大,DurafiU与其他3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3M-Z100和Chrisma无显著性差异(P>0.05);3MZ350与其他3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3M-Z350可能是临床修复牙体缺损的较好材料.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种植体螺纹的旋转角度和密度对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建立即刻负载的5种种植体三维有限元模型(0.8mm、1.6mm和2.4mm螺距单螺纹种植体以及双螺纹和三螺纹种植体),进行垂直和水平加载,分析5种种植体颈部和根部的相对位移。结果在3种不同螺距的单螺纹种植体中,垂直加载时0.8mm螺距单螺纹种植体颈部和根部的综合相对位移最小(分别为1.600μm和1.199μm),2.4mm螺距单螺纹种植体颈部和根部的综合相对位移最大(分别为2.451μm和2.019μm);在螺纹密度相同、旋转角度不同的3种种植体中,0.8mm螺距单螺纹种植体颈部和根部的综合相对位移最小,三螺纹种植体颈部和根部的综合相对位移最大(分别为1.994μm和1.602μm);在螺纹旋转角度相同、密度不同的种植体中,双螺纹种植体颈部和根部的综合相对位移(分别为1.913μm和1.495μm)均比1.6mm螺距单螺纹种植体(分别为2.412μm和1.799μm)小,三螺纹种植体颈部和根部的综合相对位移均比2.4mm螺距单螺纹种植体小。结论随着种植体螺纹螺距的增加,种植体对抗垂直载荷的能力减弱;随着种植体螺纹旋转角度的增加,种植体对抗垂直载荷的能力减弱;随着种植体螺纹密度增加,种植体对抗垂直载荷的能力增加。 相似文献
89.
硬质树脂贴面的微漏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观察,EM釉质粘合剂、京津釉质粘合剂和光固化树脂与硬质树脂贴面的边缘封闭性要高于釉质粘接的边缘封闭性,三种粘结树脂的边缘封闭性相同。三种粘结剂粘接硬质树脂贴面的微漏程度无差异。EM釉质粘结剂和京津釉质粘合剂的微漏程度,颈部大于切端;光固化树脂颈部与切端的微漏程度无差异。 相似文献
90.
保持组织、器官形态与功能的完整,是功能性外科的现代观点,因此对于舌癌的手术治疗主张同期施行舌再造术。文中介绍了舌骨下肌群皮瓣、胸大肌皮瓣、胸锁乳突肌皮瓣在舌成形术中的应用。结合临床经验,比较了上述肌皮瓣的优缺点,讨论了手术适应症与各类肌皮瓣的选择,舌成形术中的注意事项与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