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4882篇 |
免费 | 4905篇 |
国内免费 | 320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130篇 |
儿科学 | 1297篇 |
妇产科学 | 1833篇 |
基础医学 | 2361篇 |
口腔科学 | 507篇 |
临床医学 | 38269篇 |
内科学 | 10625篇 |
皮肤病学 | 890篇 |
神经病学 | 1672篇 |
特种医学 | 941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2篇 |
外科学 | 12234篇 |
综合类 | 42024篇 |
预防医学 | 15059篇 |
眼科学 | 1937篇 |
药学 | 19568篇 |
327篇 | |
中国医学 | 10224篇 |
肿瘤学 | 25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48篇 |
2023年 | 2160篇 |
2022年 | 2930篇 |
2021年 | 4463篇 |
2020年 | 3631篇 |
2019年 | 2703篇 |
2018年 | 1369篇 |
2017年 | 2369篇 |
2016年 | 2817篇 |
2015年 | 3659篇 |
2014年 | 7668篇 |
2013年 | 7625篇 |
2012年 | 9888篇 |
2011年 | 10999篇 |
2010年 | 11213篇 |
2009年 | 10919篇 |
2008年 | 12880篇 |
2007年 | 10959篇 |
2006年 | 11495篇 |
2005年 | 11659篇 |
2004年 | 10130篇 |
2003年 | 9083篇 |
2002年 | 4403篇 |
2001年 | 3646篇 |
2000年 | 2394篇 |
1999年 | 1816篇 |
1998年 | 1606篇 |
1997年 | 1330篇 |
1996年 | 1107篇 |
1995年 | 1044篇 |
1994年 | 875篇 |
1993年 | 458篇 |
1992年 | 643篇 |
1991年 | 614篇 |
1990年 | 338篇 |
1989年 | 438篇 |
1988年 | 137篇 |
1987年 | 139篇 |
1986年 | 123篇 |
1985年 | 77篇 |
1984年 | 60篇 |
1983年 | 38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 儿童先天性腹内疝(congenital internal hernias,CIH)是较为少见的疾病.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儿童先天性腹内疝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2007年3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44例先天性腹内疝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有44例患儿被手术证实为先天性腹内疝.其中男24例,女孩20例,男女比例为1.2∶1.患儿的发病年龄为22 h至13岁,平均3.9岁.小于1岁患儿腹内疝共19例,占总例数的43.2%,其中新生儿病例9例占总例数的20.5%.根据手术所见将44例患儿分为3组:十二指肠旁疝(paraduodenal hernia,PH)组2例,肠系膜裂孔疝(transmesenteric hernia,TH)组34例,腹腔内先天性索带所致内疝(hernia due to congenital liga-ment,CLH)组8例.十二指肠旁疝患儿的发病年龄为11.9岁,显著大于肠系膜裂孔疝组3.35岁(P=0.005)和先天性索带致内疝组4.05岁(P=0.009).腹内疝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n=31,70.4%)、呕吐(n=35,79.5%)、血便(n=3,6.8%)、腹泻(n=2,4.5%)等;每个临床症状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有31例患儿接受腹部B型超声检查,其中21(67.7%)例患儿术前超声明确诊断内疝.手术中发现33(75.0%)例患儿有肠管坏死,TH组88.2% (30/34)的患儿疝人肠管坏死,显著高于PH组(0/2,P=0.024)和CLH组(1/8,P<0.001).结论 儿童先天性腹内疝是临床上一种少见的疾病.尽管术前很难明确诊断,但及时的手术治疗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对2种液基薄层细胞学方法筛查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对比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期找到宫颈癌早期筛查质量好又经济的方案。方法2007年3~10月,对980例患者分别采用Hong Xiang细胞学检测系统(489例)和新柏氏薄层细胞学检测系统(TCT,491例)进行宫颈病变的早期筛查,对167例(HongXiang 82例,TCT 85例)细胞学阳性或临床可疑的患者行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结果Hong Xiang检查的阳性率与TCT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ng Xiang细胞学检查在诊断宫颈低度病变、高度病变与宫颈癌的准确率上与T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ong Xiang细胞学检测系统可以替代新柏氏薄层细胞学检测系统并降低耗材。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下改良单孔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单孔腹腔镜辅助下,应用改良单孔疝针内环腹壁投影处经皮穿刺腹膜外结扎关闭内环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病例312例(459侧)的临床资料.经脐部5 mm Trocar置入30°观察镜,内环投影处以带双股闭合2-0慕丝线疝针先沿内环口内侧紧贴腹膜外分离潜行,于贴近精索血管处穿透腹膜进入腹腔,牵拉体外双股线,闭合端双线自疝针孔退出,将疝针缓慢回撤至针孔露出皮肤平面时停止,以一根单股1-0慕丝线穿过疝针针孔,再将疝针沿内环口外侧腹膜外潜行,从同一腹膜穿刺点进入腹腔,将带单线疝针穿过预置于腹腔内的圈套内,牵拉1-0慕丝线使其与疝针分离,牵拉双股2-0慕丝线,将后置入的单股1-0慕丝线线尾牵拉出体外,挤压排出阴囊内气体,收紧1-0慕丝线,体外打结埋置于腹膜外.结果 298例442侧通过此法完成手术;所有病例无手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穿刺点无明显疼痛,术后3d出院.术后随访5~29个月,尚未见疝复发或鞘膜积液病例,无穿刺点缝线反应及异物感.结论 单孔腹腔镜下改良单孔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经腹壁穿刺导入和牵出结扎线可保持在同一穿刺隧道,避免了因两次穿刺造成的较多结扎组织引起的术后疼痛和线结变松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995.
患儿 ,男 ,8岁 ,农村儿童 ,因发热 ,腹痛 2个月入院。入院前 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体温波动于 37.5℃~39 .5℃热型无规律 ,体温 >38℃时 ,伴右季肋部隐痛。不伴寒战、皮疹及黄染 ,无呕吐、腹泻及腹胀 ,无咳嗽、乏力及盗汗。多次静点抗生素治疗效差。发病来精神好 ,食欲欠佳 ,无消瘦。查体 :体温 37.3℃ ,脉搏 90次 /min ,呼吸 2 3次 /min ,血压 1 0 0 / 70mmHg ,精神可 ,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咽充血 ,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 ,心音有力 ,律齐 ,各瓣膜听诊区未及杂音。腹平软 ,季肋部压痛 ,无肌紧张及反跳痛 ,未及包块 ,… 相似文献
996.
997.
夏雪林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2,(28):121-124
目的 探讨健康知识宣教联合优质护理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及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影响。方法 选取64例开展高危型HPV检测及TCT检查宫颈癌早期筛查的女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联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宫颈癌早期筛查知晓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宫颈癌早期筛查知晓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早期筛查接受度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早期筛查接受度占比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恐惧视觉模拟评分法(FAV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FAV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开展高危型HPV检测及TCT检查进行宫颈癌早期筛查的女性进行健康知... 相似文献
998.
马晓飞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2,(3):72-74
目的 探究中药内服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试验组采用中药内服联合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沉方程K值及红细胞压积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切全血黏度(5.13±0.01)mPa·s、低切全血黏度(6.19±2.46)mPa·s、血沉方程K值(64.22±30.38)、红细胞压积(45.55±3.49)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6±0.23)mPa·s、(8.37±2.58)m Pa·s、(81.34±36.44)、(48.73±3.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带下量多、月经异常、小便赤黄、色黄质稠、神疲乏力、经期腹痛加重、腰骶部酸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内服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探讨产程中阴道检查是否会增加母婴感染的发生率。方法足月头位孕产妇200例,分阴查组、肛查组各100例。阴查前用络合碘稀释液消毒,肛查常规进行。并观察产前、产后的血常规,检查准确性的判断,住院期间母婴体温及新生儿黄疸等情况。结果两组母婴感染及新生儿黄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分娩前后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中阴道检查不增加母婴感染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