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4131篇 |
免费 | 19501篇 |
国内免费 | 1440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53篇 |
儿科学 | 3528篇 |
妇产科学 | 2094篇 |
基础医学 | 21217篇 |
口腔科学 | 3837篇 |
临床医学 | 33874篇 |
内科学 | 32414篇 |
皮肤病学 | 2260篇 |
神经病学 | 7097篇 |
特种医学 | 591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66篇 |
外科学 | 13943篇 |
综合类 | 83651篇 |
预防医学 | 18158篇 |
眼科学 | 2473篇 |
药学 | 40682篇 |
691篇 | |
中国医学 | 21034篇 |
肿瘤学 | 1374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8篇 |
2024年 | 5418篇 |
2023年 | 9853篇 |
2022年 | 10961篇 |
2021年 | 14716篇 |
2020年 | 11614篇 |
2019年 | 9751篇 |
2018年 | 5056篇 |
2017年 | 8087篇 |
2016年 | 8715篇 |
2015年 | 9427篇 |
2014年 | 13283篇 |
2013年 | 13677篇 |
2012年 | 17530篇 |
2011年 | 18994篇 |
2010年 | 17726篇 |
2009年 | 16359篇 |
2008年 | 15837篇 |
2007年 | 14200篇 |
2006年 | 13145篇 |
2005年 | 13861篇 |
2004年 | 10723篇 |
2003年 | 9388篇 |
2002年 | 7334篇 |
2001年 | 6667篇 |
2000年 | 5328篇 |
1999年 | 4074篇 |
1998年 | 3133篇 |
1997年 | 2627篇 |
1996年 | 2214篇 |
1995年 | 1755篇 |
1994年 | 1503篇 |
1993年 | 1093篇 |
1992年 | 959篇 |
1991年 | 888篇 |
1990年 | 736篇 |
1989年 | 675篇 |
1988年 | 211篇 |
1987年 | 180篇 |
1986年 | 152篇 |
1985年 | 80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34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195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9,(5)
目的阐明一种多肽标签Lucy-tag对于海七鳃鳗(Petromyzon marinus)嗅觉受体膜表达的促进作用。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Luciferase)系统和钙流检测法,验证多肽标签Lucy-tag对于海七鳃鳗嗅觉受体的作用。结果多肽标签Lucy-tag促进了20个嗅觉受体中13个嗅觉受体的膜表达,并且Lucy-tag不影响嗅觉受体的固有活性,Lucy-tag也不影响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GPCR)的IP_3信号通路。结论该技术为寻找嗅觉受体的配体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手段,为进一步深入研究GPCR与配体的功能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3.
44.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9,(10)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D1(PKD1)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的炎症和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分子机制。方法 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组和PKD1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PKD1组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复制心肌梗死模型,Sham组仅手术而不结扎血管。评估血流动力学参数,HE染色法分析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分析心肌细胞凋亡变化,免疫印迹和实时定量PCR(qPCR)法分析心肌组织炎症反应调控蛋白和炎症因子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PKD1可改善心梗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心肌梗死引起的组织损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上调Bcl-2表达,下调caspase-3、Bax、TLR4、TN-C、NF-κB p50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IL-1、NF-κB p50、NF-κB p65 mRNA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KD1可能有对抗心肌梗死损伤引发的炎症和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45.
46.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1)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结合B超检查对外科手术后腹腔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46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分别于术后6h、12h、24h、36h、72h取静脉血检测CRP,并严密观察患者感染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若患者出现疑似感染则行腹部B超检查,计算CRP阳性和B超检查阳性患者,判断腹腔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不同时间段CRP水平。对感染病原菌进行培养与鉴定。结果 146例患者术后病原学阳性18例,感染率12.33%。18例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株占53.57%,革兰阳性菌11株占39.29%,真菌2株占7.14%。术后12h、24h、36h、72h感染组患者CRP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术后12h患者CRP指标水平联合B超筛查术后腹腔感染的灵敏度为72.22%,特异度为97.66%,准确度为94.52%。结论腹腔镜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术后12hCRP指标水平联合B超筛查腹腔感染特异度和准确度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7.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