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1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19篇 |
内科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8篇 |
外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74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31篇 |
肿瘤学 | 28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7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153Sm通过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环酐(cDTPAa)为双功能络合剂标记抗CEA单抗的方法。方法 确定cDTPAa与抗体偶联的最佳条件,并测定偶联物的免疫活性及在体外的稳定性。结果 153Sm标记抗CEA单抗的方法简便、快速,且抗体与cDTPAa偶联后其免疫活性无明显丧失。在抗体浓度为20mg/ml时,最佳偶联条件为抗CEA单抗与cDTPAa的摩尔比为1∶20,偶联反应中pH为7~8。在最佳偶联条件下,用高比活度的153Sm(22.2GBq/ml),CEAMcab-DTPA的标记率可达60%。结论 通过DTPA环酐法将153Sm标记到单抗上所制备的放射免疫偶联物可作为一种有希望的放射免疫治疗剂。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 探讨硝酸钐对小鼠学习记忆损伤的机制.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毒组(Sm(NO3)3)(5,50,100,1000,2000 mg/L).小鼠适应3 d后,对照组与处理组分别饮用去离子水与硝酸钐溶液.染毒180 d后用开场行为模型检测小鼠在新异环境中的自发行为;用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脑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 硝酸钐并没有明显影响小鼠在新异环境中的自发活动和探究行为,但使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同时伴随脑内SOD活性降低[染毒组与对照组SOD活性分别为(698.4±56.3)U/mg,(663.2±65.2)U/mg,(523.8±53.2)U/mg,(448.7±48.7)U/mg,(368.7±59.4)U/mg,(353.9±63.2)U/mg,P<0.05或P<0.01]和MDA含量升高[染毒组与对照组MDA含量分别为(3.21±0.82)nmol/mg,(3.28±0.30)nmol/mg,(4.02±0.63)nmol/mg,(4.52±0.31)nmol/mg,(4.62±0.31)nmol/mg,(4.82±0.31)nmol/mg,P<0.05或P<0.01].结论 硝酸钐能加剧脑损伤,导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脑组织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54.
~(153)Sm-EDTMP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153钐-乙二胺四甲撑膦酸(153Sm-EDTMP)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和副作用。②方法用153Sm-EDTMP对168例骨转移的病人进行内照射治疗,剂量29.6~37.0MBq/kg,观察治疗前后骨痛、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细胞及病灶的变化。③结果168例病人中143例(85.1%)骨痛缓解;随访22例病人有7例(31.8%)病人骨转移灶钙化和消除;治疗后病人末梢血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降低(t=8.19,7.39,5.00,4.15,P均<0.001)。④结论153Sm-EDTMP治疗转移性骨肿瘤有明显缓解骨痛、控制病情进展和消除病灶的作用,同时有暂时降低血细胞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55.
<正> 临床资料 ①病例选择:42例中男36例,女6例;年龄62~78岁,平均70岁。所有病例均经X光片或同位素骨扫描证实有骨转移瘤者。原发病:肺癌29例,乳腺癌5例,鼻咽癌4例,前列腺癌4例。转移部位:单根肋骨转移8例,多根18例;单发骨盆转移2例,多发4例;单发椎体转移与多发各2例;颅骨与四肢长骨单发与多发转移各1例。②治疗方法:应用成都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提供的~(153)Sm—EDTMP无色澄明溶液,根据骨转移瘤病灶数量、大小按15~40mBg/kg静脉注射,每月一次,治疗后1~2月复查。③治疗效果:根据用药后患者疼痛减轻或消失,将治疗效果分为Ⅲ级:Ⅰ级疼痛完全消失(本组28例,66.6%);Ⅱ级:部分骨转移瘤局部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本组11例,26.19%);Ⅲ级:疼痛减轻不明显或不减轻(本组3例,7.14%)。 相似文献
56.
57.
实验以大鼠为对象,应用方向免疫测定及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以不同方式,多次人给与大鼠低剂量氯化钐,氯化镨后,大鼠血清中生长激素水平注重一生长激素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经腹膜腔注射,灌胃及尾静脉注射给与低剂量氯化钐,氯化镨一月后,大鼠腺垂体生长激素细胞2质内分泌颗粒的体密度比相应对照组显著增加,为应用放射免疫所测的大鼠血清激素水平增高这一结果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153钐氯屈膦酸二钠(153Smclodronate)在原位人骨肉瘤裸鼠动物模型中的疗效。方法:以人骨肉瘤细胞系HOS8603接种SCID小鼠皮下,成瘤后经BALB/c裸鼠胫骨移植传代,再接种裸鼠胫骨建立原位人骨肉瘤裸鼠模型,测定153Smclodronate的生物分布,并通过外观、瘤体质量、钼靶X线片、组织学观察和生存期与153SmEDTMP、clodronate对照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注射后24 h生物分布示瘤骨分布远高于其他组织,放射性计数比瘤骨/血=4 627.11,瘤骨/正常骨=10.81,正常骨/肝脏=8.41。153Smclodronate治疗组较对照组溶骨反应轻,生存期显著延长,但是瘤体质量没有明显差异。结论:153Smclodronate浓聚于瘤骨,在原位人骨肉瘤裸鼠模型中的疗效较好,有进一步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