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2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72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17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98篇
内科学   127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649篇
预防医学   335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364篇
  3篇
中国医学   500篇
肿瘤学   27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乳腺癌术后切线野模拟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现有模拟定位机器,对乳腺癌术后切线野模拟定位技术进行改进。方法用体部真空袋对患者进行固定,利用半束挡块先定好锁骨上野,通过转床技术使切线野上界与锁上野下界相邻接,体表上内、外切线野上界保持在一条直线上。结果通过制作半束铅挡及转床技术,切线野与锁骨上野无重叠区域,避免了热点或冷点。结论在乳腺癌术后的放射治疗中,转床技术有其独特优点,也有操作简单、方便及放射治疗中容易复位等优点。  相似文献   
52.
改进型反向基因操作系统的构建和流感病毒变异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构建一个新型的反向基因操作系统,并利用该技术获得流感病毒变异株。方法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把表达蛋白载体(pQBI50_BFP_fA1)和转录基因载体(pHH21)两个载体有机地整合,构建出既能表达病毒蛋白又能转录基因的单一载体(pPol_Ⅱ/Ⅰ);同时通过RT_PCR提取A/Ann Arbor/6/60病毒的cDNA,然后把8个病毒基因分别克隆到pPol_Ⅱ/Ⅰ载体;通过点变异和基因删除方法对M和NS基因进行改进;用细胞培养和细胞免疫染色法测定重组病毒的生物特征。结果成功构建了由8个小质粒组成的转染细胞能力较强的一个新型反向基因操作系统。同时在M和NS基因上加以分子生物学的改进,并获得2个对温度敏感和增殖力低的新毒株。结论一个改进型反向基因操作系统被成功建立,且利用这个系统拯救出2个流感变异株。这个系统不仅在流感病毒的分子基础研究而且将在减毒性活疫苗的研发上发挥重要作用。这2个流感变异株作为减毒性活疫苗的候选株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3.
目的:建立芷鹅鼻炎颗粒中野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kromaail C18柱(4.6 mm×x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醋酸(46:54:1);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35 nm.结果:野黄芩苷在0.0802-2.006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8.90%,RSD%=1.09%.结论:本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本品的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54.
酒别名:醇,乙醇。基原:属醇类。有蒸馏酒和非蒸馏酒两大类,前者如高梁酒和烧酒,后者如绍兴酒和葡萄酒。  相似文献   
55.
《中国性科学》2017,(4):62-64
目的:探讨常规野放射治疗及调强放射治疗对人乳头瘤病毒(HPV)不同亚型感染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采用有效的放疗法治疗宫颈癌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共10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野放射治疗,试验组患者进行调强放射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过放疗后有效者为34例(68.0%),试验组患者经放疗后有效者47例(90.4%),试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中,缓解者47例,缓解得以维持的时间为2~5年,平均4.5年,治疗后19例患者肿瘤出现新的进展(1例为治疗后处于稳定的患者);对照组患者中34例缓解,缓解得以维持的时间为1.5~5年,平均3.8年,治疗后24例患者肿瘤出现新的进展(4例为治疗后处于稳定的患者)。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存活时间达5年及以上的为34例(68.0%),试验组患者经治疗后存活时间达5年及以上的为44例(84.62%),试验组患者中存活时间超过2年及5年的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野放射治疗及调强放射治疗对HPV感染的宫颈癌患者均具有临床效果,但调强放射治疗效果更显著,存活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56.
目的:比较ⅢC期宫颈癌采用淋巴结清扫术和延伸野根治性放疗的近期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ⅢC期宫颈癌患者56例,26例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宫颈病灶根治性放射治疗;30例直接采用延伸野根治性放射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放射性并发症。结果:采用淋巴结清扫术组的患者近期疗效较好,对比延伸野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延伸野放疗组(P<0.05)。放射性膀胱炎、骨髓抑制和延伸野放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ⅢC期宫颈癌患者,采用淋巴结清扫联合宫颈病灶根治性放射治疗近期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7.
坐位全身麻醉下实施后颅窝手术具有出血量少、手术野暴露清晰及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已被众多术者采用。但是,全麻下坐位对循环功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我院于2002~2005年对坐位全身麻醉时行后颅窝手术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其维持方法进行探讨。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30例ASAⅠ~  相似文献   
58.
在立位时后外肋膈角是胸膜腔最低处,所以在300毫升以下的积液先聚在后肋膈角,在立位正位胸片上可无异常,当有300毫升积液在正位胸片上,可看到肋膈角比较模糊,有变浅变钝的改变,称为少量胸腔积液。随液量增加在胸片上又表现为在中下肺野有大片密度增高影,这片阴影的下部密度很浓,下界与肋膈角横膈相连,使肋膈角与横膈的影像消失。从积液的下界到上缘密度逐渐变淡,上缘的边界比较模糊,呈一凹面向上的弧形边缘,外侧较高,向中心逐渐低凹,这是典型的一般性胸腔积液的X线表现。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具有弧线形边缘的X线表现呢?主要和下面几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9.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实验动物清洁级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12.33±9.34)g,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清洁级动物房提供.分笼饲养,自由饮水和摄食.  相似文献   
60.
背景镇痛是野罂粟主要功效之一.以往的研究证明其具有显著镇痛作用的主要有效部位为总生物碱.野罂粟碱是从其总生物碱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新的生物碱.目的探讨野罂粟碱的镇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1-08/2003-12在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河北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完成.选用140只小鼠,随机分为14组,每组10只.方法①镇痛效果比较.随机分5组盐水对照组,罂粟碱2.5,5.0和10.0mg/kg组和吗啡组.②与内啡肽关系比较.随机分5组盐水对照组,野罂粟碱组,野罂粟碱+纳洛酮组,吗啡组和吗啡+纳洛酮组.③与一氧化氮关系比较.随机分4组,盐水对照组,野罂粟碱组,野罂粟碱+L-精氨酸400mg/kg组和L-硝基精氨酸甲酯37.5mg/kg组.致痛方法为小鼠右后足掌皮下注射10 g/L甲醛20μL,疼痛观察项目为行走自如得0分;跛行,不动时撑地得1分;抬足得2分;抖足或舔足得3分.观察分两个时相致痛后0~10min为第1时相,20~30min为第2时相.主要观察指标不同药物作用下各组小鼠的疼痛反应评分.结果①野罂粟碱可显著的降低甲醛致痛小鼠第2时相的疼痛反应评分(P<0.05~0.01).大剂量对第1时相的疼痛反应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吗啡对两个时相的疼痛反应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②纳洛酮可完全拮抗吗啡的镇痛作用,而对野罂粟碱的镇痛作用无明显影响.③L-精氨酸可减弱野罂粟碱对第2相疼痛反应的抑制作用,L-硝基精氨酸甲酯可增强野罂粟碱的镇痛作用.结论野罂粟碱有显著的镇痛作用,阿片拮抗剂纳络酮可完全拮抗吗啡的镇痛作用,但不能改变野罂粟碱的作用,提示野罂粟碱的镇痛作用与内源性阿片系统无关.L-精氨酸可部分的抑制野罂粟碱的镇痛作用,而L-硝基精氨酸甲酯对野罂粟碱的镇痛作用有一定的增强作用.提示野罂粟碱的镇痛可能部分的与抑制一氧化氮的生成或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