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2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39篇 |
预防医学 | 34篇 |
药学 | 30篇 |
中国医学 | 66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寻找收率高且适用于批量制备的酚类化合物的甲醚化方法。方法用两种不同的亲电试剂:硫酸二甲酯和碘甲烷与几种酚在不同条件下相互反应,同时薄层监测反应进程。结果制备了五种酚:间苯三酚,间苯二酚,2,4-二羟基苯乙酮,对羟基苯甲醛,和香草醛的甲醚。结论用(CH3)2SO4为亲电试剂时应将碱和(CH3)2SO4交替加入以避免二者相互反应,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收率。 相似文献
142.
肖苏萍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4,26(6):357-357
采用β-环糊精包埋法,从巴西蜂胶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3)和4个已知的酚类化合物(1、2、4、5)。 相似文献
143.
144.
目的:为进一步利用甘草资源,为开发安全、绿色和无污染的植物源杀菌剂提供依据,对栽培甘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Sephadex LH-20)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等多种色谱方法对甘草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甘草素(10)、半甘草异黄酮B(11)、isoangustone A(12)和粗毛甘草素C(13)4个酚类化合物进行了4种常见农业植物病原菌(油菜菌核菌、立枯丝核菌、番茄灰霉菌和小麦赤霉菌)的抗菌活性筛选。结果:从甘草中分离鉴定出14个化合物,半甘草异黄酮B和粗毛甘草素C对农业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较高。结论:本次实验报道了化合物10~13对常见农业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其中半甘草异黄酮B抗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5.
146.
从珊瑚兰(Galeola faberi Rolfe)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鉴定出五个脂溶性酚类衍生物(Ⅰ~Ⅴ)和三个水溶性酚类衍生物(Ⅵ~Ⅷ),即:对羟基苯甲醛(Ⅰ)、4,4′-二羟基二苯基甲烷(Ⅱ)、2,4-二对羟苄基苯酚(Ⅲ)、5-甲氧基-3-(2-苯基-反-乙烯基)-2,4-二对羟苄基苯酚(Ⅳ)、对羟基苯甲醇(Ⅴ)、对羟甲基苯-β-D-吡喃葡萄糖甙(天麻素,Ⅵ)、二[4-(β-D-吡喃葡萄糖氧)苄基](S)-(-)-2-异丙基苹果酸酯(Ⅶ)和二[4-(β-D-吡喃葡萄糖氧)苄基](S)-(-)-2-仲丁基苹果酸酯(Ⅷ)。其中Ⅳ和Ⅷ为新化合物,Ⅲ为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47.
赖玲杨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15(9):1082-1083
目的:采用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486紫外检测器,代替CJ/T146-2001的可编程紫外检测器或二级阵列检测器测定水中酚类化合物。方法: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A-甲醇:醋酸(99:1);B-纯水:醋酸(99:1)。结果:本法线性范围为1.0~40μg/ml,相关系数平均为r=0.9990。回收率98.5%~108%。结论:经过优化洗脱梯度的时间和溶剂比例,486紫外检测器完全可代替CJ/T146-2001中的可编程紫外检测器或二级阵列检测器,测定水中6种酚类化合物。能达到良好的分离效果,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准确度好。 相似文献
148.
苯酚类抗癌药的药效机制及其QSA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酚类化合物抗癌研究近年来受到重视.该类化合物对癌细胞有选择性杀伤作用,其抗癌活性与酚氧化成醌的难易程度相关.材料与方法:本文将量子化学中扩展的Hǔckel分子轨道法和计算机模式识别法相结合,研究酚类及其衍生物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探寻该类化合物的量子化学特征参数,采用逐步回归法得到其Hansch方程.结果:分析活性部位和药效大小,结论:说明在邻对位与间位引入强供电子基则生物活性出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9.
研究了辣根过氧化物酶处理酚和氯酚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特征。根据酶反应动力学特征判断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酚和氯酚氧化耦合反应属于乒乓双双反应机制。阐明了H2O2抑制机理,测定了酶反应中H2O2抑制的动力学参数。通过测定不同底物酶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比较了取代基数目及取代位置对酶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0.
〔英〕/Kim S Y…∥Food Chem.-2006,97(3).-472~479评价了葡萄籽原状和粉末状材料分别在50、100、150、200℃加热后,对其乙醇提取物(GSE)清除自由基活性(RSA)和还原能力的影响。葡萄籽清洗后晒干,取部分加工成均化的微粒状粉末。将葡萄籽和葡萄籽粉分别在50、100、150、20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