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初榨橄榄油中的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凝的特性,食用橄榄油不仅有益于人体健康,而且还有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的作用,其微量组分在人体中具有生物活性并已显示出抗氧化和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2.
从珊瑚兰(Galeola faberi Rolfe)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鉴定出五个脂溶性酚类衍生物(Ⅰ~Ⅴ)和三个水溶性酚类衍生物(Ⅵ~Ⅷ),即:对羟基苯甲醛(Ⅰ)、4,4′-二羟基二苯基甲烷(Ⅱ)、2,4-二对羟苄基苯酚(Ⅲ)、5-甲氧基-3-(2-苯基-反-乙烯基)-2,4-二对羟苄基苯酚(Ⅳ)、对羟基苯甲醇(Ⅴ)、对羟甲基苯-β-D-吡喃葡萄糖甙(天麻素,Ⅵ)、二[4-(β-D-吡喃葡萄糖氧)苄基](S)-(-)-2-异丙基苹果酸酯(Ⅶ)和二[4-(β-D-吡喃葡萄糖氧)苄基](S)-(-)-2-仲丁基苹果酸酯(Ⅷ)。其中Ⅳ和Ⅷ为新化合物,Ⅲ为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13.
大麻(Cannabia Sativa L)系桑科一年生草木♀♂异株植物。新疆的喀什、和田和阿克苏等地区利用♀株上端的花序,嫩叶及其分泌物(树脂),经过搓揉、过筛和挤压做成供吸食用的麻烟。大麻原植物和麻烟中的植化成分十分复杂.仅大麻酚类化合物就有60余种。但其中四氢大麻酚(△^9-THC)是主要的精神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14.
金丝桃属植物H.atomarium Boiss.ssp.degenii(Bornm)亦即H.annulatum Moris是巴尔干半岛南部特有的种。作者从该植物地上部分亲脂性提取物中分得一个含量较高的异戊二烯化间苯三酚类化合物,拟名为hyperatomarin(1).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研究真菌多糖激发子对深层培养的桦褐孔菌抗氧化和抗肿瘤酚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方法 在桦褐孔菌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5、45、100 μg/mL的真菌多糖激发子,测定胞内外多酚的量和主要组成成分,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并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菌丝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和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多酚的量以Folin-Ciocalteu法测定。利用HPLC法测定多酚的组成成分。抗氧化活性以清除超氧阴离子的能力表示。利用MTT法测定多酚对HeLa细胞的抑制率。苯丙氨酸解氨酶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均以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结果 添加45 μg/mL的真菌多糖激发子可使桦褐孔菌胞内、胞外酚类化合物分别达到最高水平71.8和182.1 mg/L,明显地高于正常对照组胞内(42.6 mg/g)和胞外(83.6 mg/L)。真菌多糖激发子显著提高了苯丙氨酸解氨酶和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不同培养条件下产生的胞内、胞外酚类化合物主要组成成分不同,但均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等活性,尤其是添加45 μg/mL真菌多糖激发子的培养体系。结论 真菌多糖激发子可上调深层发酵培养的桦褐孔菌酚类化合物的积累以及抗氧化和抑制肿瘤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研究藤梨根(Actinidia chinensis root)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法进行分离, 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藤梨根的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酚类成分, 分别鉴定为(-)-表儿茶素(1)、(+)-儿茶素(2)、秦皮素(3)、秦皮乙素(4)、原儿茶醛(5)、(-)-表儿茶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6)、erythro-1, 2-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1, 3-propanediol(7)、threo-1, 2-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1, 3- propanediol(8)。结论 化合物3~8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7.
杨宏勋  胡晓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1):1735-1739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和波谱手段,从滇桑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1个异戊烯基酚类化合物,分别为滇桑素G(1),桑查耳酮B(2),柘树咕吨酮M(3),柘树咕吨酮D(4),桑根呋喃B(5),桑辛素D(6),桑辛素C(7),桑辛素Ⅰ(8),去甲基桑辛素Ⅰ(9),桑查耳酮A(10),异补骨脂查耳酮(11).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2~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8.
我所于1985年11月~1989年6月收治3例酚类化合物所致皮肤灼伤的男性患者,年龄40~47岁。其中2例因苯酚燃烧。1例因间烷基酚中间物喷料致伤。除1例于伤后立即应用7:3酒精甘油液揩洗创面外,余皆于出事2~2.5小时住院后才作局部处理。发病部位主要位于头面部与上肢,1例波及胸部。灼伤深度Ⅰ~Ⅱ度,面积3~13%。不伴全身症状,系统  相似文献   
119.
丹皮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本臣 《中草药》2007,38(11):附4-附6
丹皮酚(paeonol,简称Pae),又称牡丹酚,主要是从萝摩科植物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latum(Bunge)Kitagawa干燥根或全草和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芍药P.lactiflora Pall.的根皮中提取分离出来的活性成分,是一种小分子的酚类化合物,呈白色针状结晶,其化学名称为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味苦、辛,具有易挥发及水溶性差的特性[1]。近年来,涉及Pae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对其制备方法、定量分析、药理作用及结构修饰研究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1Pae制备方法1.1Pae提取方法1.1.1徐长卿中Pae的提取:主要方法有…  相似文献   
120.
生漆漆酚类化合物的HPLC-ESI-MS~n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  魏朔南 《中草药》2008,39(12):1786-1787
目的为有效控制生漆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生漆中漆酚类化合物。结果液相色谱共分离出11个组分,经离子阱质谱分析确定9个漆酚类化合物。结论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分析鉴别生漆中漆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