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53篇
  免费   1456篇
  国内免费   102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46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622篇
内科学   4981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84篇
特种医学   4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478篇
综合类   5788篇
预防医学   121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520篇
  53篇
中国医学   4070篇
肿瘤学   84篇
  2024年   249篇
  2023年   954篇
  2022年   768篇
  2021年   933篇
  2020年   850篇
  2019年   840篇
  2018年   453篇
  2017年   691篇
  2016年   759篇
  2015年   854篇
  2014年   1361篇
  2013年   1187篇
  2012年   1505篇
  2011年   1405篇
  2010年   1278篇
  2009年   1232篇
  2008年   1278篇
  2007年   1116篇
  2006年   979篇
  2005年   775篇
  2004年   599篇
  2003年   530篇
  2002年   414篇
  2001年   415篇
  2000年   267篇
  1999年   196篇
  1998年   211篇
  1997年   198篇
  1996年   190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的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大鼠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CT)、炎性因子和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STAT3)的影响及肝损伤保护机制。方法取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仅打开腹腔翻动盲肠)、模型组(经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低浓度组(脓毒症+右美托咪定2.50μg·kg-1·h-1)、中浓度组(脓毒症+右美托咪定5.00μg·kg-1·h-1)、高浓度组(脓毒症+右美托咪定10.00μg·kg-1·h-1),每组各10只。于造模后12 h,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大鼠肝脏组织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OCT的水平;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肝脏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相比假手术组,模型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大鼠肝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学损伤。模型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大鼠肝脏组织中OCT、IL-6、IL-10及STAT3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相比模型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OCT、IL-6、IL-10及STAT3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在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中高浓度组OCT、IL-6、IL-10及STAT3的水平最低,其次为中浓度组、低浓度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具有保护脓毒症大鼠肝损伤的作用,并具有剂量依赖性的特点,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TAT3蛋白表达下调而参与右美托咪定保护脓毒症大鼠肝损伤的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内科接收的年龄为65~101岁的663名体检人群。根据NAFLD诊断标准,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NAFLD组(n=242)和非NAFLD组(n=421)。比较NAFLD组和非NAFLD组人群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以及不同年龄组[65≤年龄<70岁,n=71;70≤年龄<75,n=88;75≤年龄<80,n=117;80≤年龄<85,n=152;85≤年龄<90,n=126;年龄≥90,n=109]的NAFLD患病率及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老年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人群的性别构成比、年龄、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CRP)、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NAFLD组相比,NAFLD组有更高的身体质量指数(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甘油三酯(TG),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老年NAFLD与25-羟维生素D、FT4呈负相关,与HbA1c、TG、ALT、BMI、FT3呈正相关。结论低水平维生素D是老年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BMI、Hb A1c、TG、FT3是老年NAFLD的其他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病情进展与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各25例,比较3组肝脏病变程度相关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肝纤维化4项[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分析外周血Th17、Treg及相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与肝脏病变程度相关性。结果 3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吸烟史、高血压病、肝硬化家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合并糖尿病者7例,显著少于NAFL组18例和NASH组19例(P 0.05)。3组外周血Th17、Treg、IL-10、IL-17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NASH组ALT、AST水平显著高于其他2组(P 0.05); NAFL组A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A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NASH组TBil、DBil水平与NAFL组、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NASH组PCⅢ、Ⅳ-C、LN、HA水平以及Fibro-touch评分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P 0.05),且NAFL组H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h17、IL-17与ALT、AST、TBil、DBil、PCⅢ、Ⅳ-C、LN、HA、Fibro-touch评分、病情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 0.001),Treg、IL-10与ALT、AST、TBil、DBil、PCⅢ、Ⅳ-C、LN、HA、Fibro-touch评分、病情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 0.001)。结论 NAFLD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比例失衡,Th17、Treg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高度相关,可作为评估NAFLD病情进展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患者血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NAFLD对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AMI患者712例,其中350例有NAFLD者为观察组,362例无NAFLD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入院时年龄,性别比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情况,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及非STEMI比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比率,药物治疗情况以及血清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尿酸(uric acid, U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D-二聚体(D-dimer, D-D)、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 PLR);随访观察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MACCE)发生率及生存时间;Pearson相关分析SYNTAX积分与UA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BMI[(29.00±1.41)kg/m^2]、合并2型糖尿病比率(60.57%)、SYNTAX积分[(24.50±2.37)分]及血清TC[(5.67±0.63)mmol/L]、TG[(2.31±0.27)mmol/L]、LDL-C[(3.13±0.51)mmol/L]、UA[(502.20±31.51)μmol/L]、Hcy[(16.91±1.85)μmol/L]、CRP[(22.30±0.37)mg/L]、WBC[(13.08±2.09)×10^9/L]、D-D[(1.36±0.32)g/L]、PLR(191.34±8.15)均高于对照组[BMI:(27.00±1.69)kg/m^2,合并糖尿病比率:41.99%,SYNTAX积分:(19.60±3.95)分,TC:(5.02±0.35)mmol/L,TG:(1.91±0.40)mmol/L,LDL-C:(2.38±0.55)mmol/L,UA:(446.20±51.08)μmol/L,Hcy:(13.63±1.50)μmol/L,CRP:(13.20±0.33)mg/L,WBC:(11.16±0.98)×10^9/L,D-D:(0.95±0.26)g/L,PLR:158.85±8.35](P<0.05);2组年龄,性别比例,合并高血压比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STEMI、非STEMI、PCI比率,阿司匹林等药物应用比率,血清HDL-C、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CCE发生率(9.71%)高于对照组(5.52%)(P<0.05),中位生存时间(14.5个月)较对照组(15.4个月)短(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YNTAX积分与UA(r=0.876,P<0.001)、Hcy(r=0.736,P<0.001)、CRP(r=0.278,P=0.038)、TC(r=0.644,P<0.001)、TG(r=0.641,P<0.001)、LDL-C(r=0.633,P<0.001),BMI(r=0.599,P<0.001)、PLR(r=0.456,P<0.001)均呈正相关。结论 NFALD可能加剧AMI患者炎性反应,增高血脂,加重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增加MACCE发生率,影响AM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 探讨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对乙酰氨基酚致急性肝损伤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服用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患者42例,分别在最后1次服药后6、12、24 h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L-FABP.结果 42例患者中,最后1次服药后6 h ALT异常6例(14.3%),L-FABP异常5例(11.9%),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1次服药后12 h ALT异常21例(50.0%),L-FABP异常32例(76.2%),两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1次服药后24 h ALT异常38例(90.5%),L-FABP异常40例(95.2%),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FABP可能成为判断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患者是否有肝损伤的更早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考察降脂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肠道菌群和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NAFLD患者13例作为患者组,选取体检健康志愿者15名作为健康组,患者组服用降脂方3月后,通过患者糖脂代谢、胰岛和肝脏功能的变化考察降脂方的治疗效果,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考察粪便标本肠道菌群丰度的变化,代谢组学技术考察粪便标本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结果 NAFLD患者肠道菌群构成发生较大变化,多样性显著下降(P<0.05),巨单胞菌属占优势,服药3月后,降脂方可显著降低NAFLD患者肝脏硬度并改善其糖脂代谢、胰岛和肝脏功能,肠道中布劳特氏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上调(P<0.05),栖粪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和拟杆菌属较占优势。与降脂方治疗前组相比,治疗后组患者粪便中代谢产物68个显著上调,43个显著下调(P均<0.05),嘧啶代谢等功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脂方对NAFLD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调控NAFLD患者肠道菌群和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999.
韩素恒 《陕西中医》2012,33(5):632-634
<正>在我国酒精性肝病已成为继病毒性肝病后导致肝损害的第二大肝病。典型的酒精性肝病临床表现为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FLD)、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最终将发展为不可逆性肝硬化。脂肪变是酒精中毒最常见的肝脏病变,所以积极防治AFLD,阻止酒精性肝损害进一步发展极其重要。目前现代医学对AFLD的治疗仍以戒酒、对症及营养支持为主。近年来,中药复方在治疗AFLD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孙丽英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970+2990-2970,2990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及社交活动的增多,酒精性肝纤维化呈逐年上升趋势…。我校采用异甘草酸镁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