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45篇
  免费   1988篇
  国内免费   2496篇
耳鼻咽喉   195篇
儿科学   473篇
妇产科学   280篇
基础医学   2349篇
口腔科学   228篇
临床医学   3260篇
内科学   2494篇
皮肤病学   469篇
神经病学   796篇
特种医学   5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2篇
外科学   951篇
综合类   11682篇
预防医学   3384篇
眼科学   412篇
药学   6403篇
  48篇
中国医学   8252篇
肿瘤学   1437篇
  2024年   570篇
  2023年   1583篇
  2022年   1880篇
  2021年   2031篇
  2020年   1108篇
  2019年   760篇
  2018年   374篇
  2017年   451篇
  2016年   470篇
  2015年   627篇
  2014年   1122篇
  2013年   1173篇
  2012年   1683篇
  2011年   1987篇
  2010年   1829篇
  2009年   2032篇
  2008年   2253篇
  2007年   1964篇
  2006年   2296篇
  2005年   2086篇
  2004年   1759篇
  2003年   1703篇
  2002年   1510篇
  2001年   1221篇
  2000年   1057篇
  1999年   888篇
  1998年   899篇
  1997年   1062篇
  1996年   1067篇
  1995年   1264篇
  1994年   912篇
  1993年   586篇
  1992年   486篇
  1991年   375篇
  1990年   250篇
  1989年   268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毒理学替代方法及其在新药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药物安全性是决定新药研发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近年随着实验动物使用的4Rs(减少、替代、优化和可靠)原则的倡导与实施,整体动物试验面临严重挑战。毒理学替代法使用其他方法而不用动物进行实验,其范围包括用组织学、胚胎学、细胞学或计算机等方法取代整体动物实验,以低等动物取代高等级动物等。替代方法中采用离体细胞和培养的组织,完全脱离了整体稳态和内分泌调控,在投药的准确性和结果定量上均显示出其优越性。但其方法的建立和认可过程精细繁杂,近年国际上虽然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真正成熟的替代方法并不多。本研究对目前毒理学替代方法进行概述,并应用毒理学替代方法对DCK系列化合物的早期毒性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对其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的筛选与检测。方法DCK(3′,4′-di-9-o-(-)-camphanoyl-( )-cis-khellactone,DCK)系列化合物是本所研发的一类具有三环香豆素骨架结构,起源于天然植物产物suksdorfin,能有效抑制HIV-1型病毒DNA-DNA双链的合成,且与其他药物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对耐药性病毒株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本次研究采用MTT法观察化合物对CHL细胞的毒性作用,并利用细胞毒性IC50值对急性毒性LD50值进行预测;上下法检测其对小鼠的急性毒性;Ames波动试验、体外微核试验及胚胎中脑和肢芽细胞微团法检测其遗传毒性和致畸性。结果DCK(554、426、2016)系列化合物对CHL细胞的半数抑制剂量(IC50)分别为0.43、0.49和0.18mg/ml。急性毒性LD50的预测值分别为2093.6、2041.2和1316.4mg/kg。对小鼠的急性毒性LD50实测值均大于2000mg/kg。提示体外细胞毒性数据对化学物质的体内急性毒性具有良好的预测性。无论有无S9的代谢活化,3种新化学物质均未显示出遗传毒性。体外致畸性研究显示,3种化合物中,仅2016化合物能严重抑制胚胎中脑和肢芽细胞的分化,存在潜在的致畸性。对DCK系列化合物的药效学及毒理学结果进行综合分析,426毒性较低且对HIV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结论毒理学替代法从不同的毒性终点对新化学实体进行比较和筛选,在药物早期毒性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细胞毒性数据对化学物质的体内急性毒性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992.
4-噻唑酮化合物是一类药理学活性广泛的化合物。本文简要介绍对于此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活性研究。讨论了此类化合物抗菌活性、抗炎活性、抗癌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其在药物化学设计合成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3.
《中国药理学通报》影响因子名列中国药学类期刊第1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0月27日国家科技部所属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2005年《中国药理学通报》影响因子为0.895,名列中国药学类期刊第1名,人选第5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994.
抗氧化作用可能是人参皂甙Rg1抗细胞凋亡的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Rg1对MPP+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用吖啶橙溴化乙锭染色观察SHSY5Y细胞凋亡率 ,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及细胞内活性氧 (ROS)水平 ,WesternBlot法检测bcl 2、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经 10 μmol·L- 1Rg1预处理后 ,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受到明显的抑制 ,虽然线粒体跨膜电位无明显改变 ,但细胞内ROS下降 ,而bcl 2蛋白表达水平增加 ,bax蛋白表达水平减少。结论 :Rg1可抑制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清除ROS、调节bcl 2、bax蛋白表达水平起作用。  相似文献   
995.
五味子的药理学分析以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五味子中木脂素类化合物在调节肝脏新陈代谢方面有明显的生物活性。我国五味子资源丰富,有必要对其化学成分和生理作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对五味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996.
茵陈蒿汤保肝作用的血清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建立茵陈蒿汤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方法建立CCl4诱导的大鼠肝细胞损伤细胞模型,SD大鼠为含药血清供体,以含药血清对损伤肝细胞增殖(WST-8法)的影响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含药血清的制备方法,并确定体系中血清添加量。结果每天以成人等效剂量10倍的茵陈蒿汤水提醇沉液间隔8 h分2次给正常大鼠灌胃给药,连续3 d,末次给药后1 h采集血浆,体系中加入20%含药血清能明显提高损伤肝细胞的增殖能力。结论适宜条件下制备的茵陈蒿汤含药血清对CCl4诱导的肝细胞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可以用于该方剂的药效评价。  相似文献   
997.
中国红花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子标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考察红花的种内变异,为进一步进行红花种质资源选育和筛选品质相关基因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研究中国红花28个不同栽培居群在DNA水平的多态性。采用UPGMA构建系统树图进行聚类分析和计算遗传距离。结果筛选得到的12对引物的扩增片段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各居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48~0.96。聚类分析显示它们分为3大主要类群和一个中间类群。结论红花种内存在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基于AFLP条带统计的聚类结果和表型特征并不完全一致,可能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于表型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8.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disease)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肝脏铜代谢障碍疾病,由于铜在体内蓄积引起多组织的损害和病变,临床表现多样,肝脏是铜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损害在该病患者中极为常见。笔者将本院近5年来收治的3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脏病变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99.
李非  朱金秀 《黑龙江医药》2007,20(6):667-667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不明原因皮肤病,是一种后天性色素,多年来通过临床观察,本病与自身免疫、神经学说、遗传、黑素细胞自体破坏、微量元素代谢等有关,在治疗上一直没有很好满意疗效。近来我们对这2例病人进行自血三联针局封疗法配合心理护理,达到最理想的疗效。1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研究PowerplexTM 16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系统的15个STR基因座在河北中南部地区汉族个体的多态性分布,建立河北中南部地区汉族群体的遗传学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Chelex-100法应用PowerplexTM 16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系统和ABI 3130遗传分析仪对25295例河北中南部地区汉族个体血样DNA进行检测,统计15个STR基因座的基因型分布、基因频率、杂合度(heterozygosity,Ho)、多态信息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s,PIC)、个体识别率(discrimination power,DP)、非父排除率(probability of paternity exclusion,PE)等群体遗传学参数,并进行Hand-y-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 15个基因座在群体中具有较高多态性,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n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共检测出293个等位基因,1364种基因型,基因频率在0.002%~51.58%之间,Ho在0.6206~0.9146之间,PIC在0.5610~0.8967之间;累积个人识别率为0.999999999999999996156,累积非父排除率为0.999999663.结论 PowerplexTM 16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系统的15个STR基因座适合作为河北中南部汉族群体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