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48篇
  免费   2327篇
  国内免费   889篇
耳鼻咽喉   189篇
儿科学   427篇
妇产科学   175篇
基础医学   1266篇
口腔科学   244篇
临床医学   8340篇
内科学   3578篇
皮肤病学   294篇
神经病学   629篇
特种医学   15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4篇
外科学   1935篇
综合类   12181篇
预防医学   3596篇
眼科学   1199篇
药学   5582篇
  111篇
中国医学   3537篇
肿瘤学   924篇
  2024年   482篇
  2023年   1827篇
  2022年   1602篇
  2021年   2138篇
  2020年   1649篇
  2019年   1833篇
  2018年   823篇
  2017年   1343篇
  2016年   1509篇
  2015年   1597篇
  2014年   2738篇
  2013年   2391篇
  2012年   2794篇
  2011年   2760篇
  2010年   2120篇
  2009年   1649篇
  2008年   2745篇
  2007年   1988篇
  2006年   1477篇
  2005年   1957篇
  2004年   1452篇
  2003年   1553篇
  2002年   1697篇
  2001年   871篇
  2000年   639篇
  1999年   529篇
  1998年   349篇
  1997年   274篇
  1996年   232篇
  1995年   186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确定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术后晚期滤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报告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术后滤泡漏的处理和后果。方法:对1991年6月1日至1998年4月30日期间我们单位接受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手术的所有患者做回顾性总结,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估计眼内炎、滤泡炎、滤泡漏和复合性并发症(首次发生滤泡漏、滤泡炎或眼内炎)的概率。生存分析仅包括在1只眼上第1次手术的患者,研究期间随访至少3个月。对滤泡漏的处理和后果另做介绍。结果:生存分析包括198例患者的239只眼,平均随访2.7年(范围0.3-7.3年)。发生滤泡漏者有19例患者的20只眼(8%),每例患者每年的校正发生率为3.2%,短期滤泡炎者有5只眼(2%),短期眼内炎者有8只眼(3%),随访期间的矫正发生率(每例患者每年的并发症发生数)为1.3%。26例患者的27只眼(11%)至少有过滤泡漏、滤泡炎或眼内炎等并发症之一,每例患者每年的校正发生率为4.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估计滤泡漏、滤泡炎或眼内炎的5年发生概率分别为17.9%、6.3%和7.5%。滤泡漏处理的后果的分析包括198例患者的242只眼的258次小梁切除术,发生滤泡漏者有22只眼(258次小梁切除术的9%),其中17只眼通过门诊处理治疗成功,4只眼采用滤泡修补手术,1只眼经过门诊处理11个月后滤泡漏仍然存在,无合并感染。结论: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手术以后并发症明显增多,滤泡漏或感染的发生率随时间而以相当恒定的速率持续增加,以致术后5年高达23%的患者可能发生上述并发症之一。单纯的漏泡漏是一相对良性的状况,其中3/4可在门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92.
目的:评价1个老年人群中吸烟与早期和晚期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ARM)的5年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蓝山眼科研究对1992~1994年期间≥49岁的3654名参与者和随后5年的2335名幸存者(75.1%)进行检查。使用威斯康星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分级系统对视网膜图片进行分级。对于任何检查中发现有ARM病变的视网膜图片,使用与河狸坝眼科研究开发的方法相似的一种并排方法再进行详细的分级。我们对ARM病变的发病率也使用相似的确定方法。结果:在目前吸烟、既往吸烟或从不吸烟者中,年龄标化后的任何晚期ARM病变发病率分别为3.1%,1.2%和1.4%。相应的对于年龄标化的早期ARM病变发病率分别为10.6%,8.2%和9.3%。发生晚期ARM的平均年龄,目前吸烟者为67岁,既往吸烟者为73岁,从不吸烟者为77岁(P=0.02)。对年龄进行校正后,目前吸烟者与从不吸烟者相比,地图样萎缩[年龄校正后的相对危险度(RR)为3.6;95%可信区间(CI)为1.1~11.3]和晚期ARM病变(RR,2.5;95%CI,1.0~6.2)发生的危险度增加。目前吸烟者发生视网膜色素异常的危险度增加(RR,1.7;95%CI,1.1~2.7),在男性中发生的危险度更高(RR,2.8;95%CI,1.4~5.6)。测量结果:早期、晚期ARM和ARM病变的5年发病率。结论:在此群体中,目前吸烟者5年发生晚期ARM病变和视网膜色素异常的危险度增加;目前吸烟者较从不吸烟和既往吸烟者发展为晚期ARM的年龄明显较早。  相似文献   
93.
对乙酰氨基酚片的溶出速率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23(4):367-368,371
  相似文献   
94.
牙周组织病     
四环素透明质酸凝胶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观察;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失牙与吸烟相关关系的研究;老年人牙周炎与胃病发病相关性调查研究及机理探讨;盐酸二甲胺四环素软膏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牙周洁治和刮治对牙龈微循环的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95.
头孢菌素类药物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应用较为广泛的药物之一,其种类繁多,不良反应也较为常见。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过敏反应 头孢菌素可致皮疹、皮肤瘙痒、荨麻疹、支气管痉挛、血清病样反应、血管神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其过敏性休克与青霉素休克相类似,两类药物间呈现不完全的交叉过敏反应。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或即刻反应者,不宜再选用头孢菌素类。  相似文献   
96.
中、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中、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1996~2006年在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查体且符合中国人MS诊断标准(CDS)的947例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老年人679例,中年人268例.分析中、老年患者MS各组分的差异,以及各组分的相关因素等.结果 947例患者中,男性582例(老年423例,中年159例),女性365例(老年256例,中年109例).老年男性患者的年龄大于老年女性(81.5±6.5 vs 74.5±8.8岁,P<0.01),老年男性的体重指数(BMI)高于中年男性(27.14±2.51 vs 25.98±2.38,P<0.01).老年患者的空腹、餐后血糖和收缩压均高于同性别的中年患者,而舒张压无显著差异.中年男性的甘油三酯高于老年男性.中年女性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男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男女患者空腹血糖均与餐后2h血糖有相关性(男性R2=0.463,P<0.05;女性R2=0.613,P<0.05).餐后2h血糖与年龄存在相关性(男性,R2=0.522,P<0.01;女性R2=0.716,P<0.05).收缩压与多种指标均有相关性,男性患者收缩压与年龄(R2=0.396,P<0.01)和舒张压(R2=0.535,P<0.05)均有相关性;女性患者的收缩压与BMI(R2=0.557,P<0.05)、舒张压(R2=0.434,P<0.05)、餐后2h血糖(R2=0.434,P<0.01)及空腹血糖(R2=0.473,P<0.05)均有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OR=2.1,95%CI:1.3~2.7)、空腹血糖(OR=1.7,95%CI:1.2~3.1)和收缩压(OR=1.4,95%CI:1.2~2.9)是预测代谢综合征组分含量的影响因素.结论 中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代谢指标有差异,年龄、空腹血糖和收缩压可作为代谢综合征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97.
98.
为增加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显示密度的差别以明确诊断,在CT检查中常使用造影剂作增强检查。现报道1例因碘造影剂增强所致的过敏性休克。  相似文献   
99.
甘露醇治疗脑卒中诱发急性肾损害1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甘露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肾损害。方法动态观察患者尿液和肾功能变化。结果12例患者肾损害出现血尿、蛋白尿或尿素氮、肌酐升高。结论甘露醇可诱发急性肾损害,在治疗中应注意监测肾功能与尿液变化,一旦发现肾损害应及时减量或停药。  相似文献   
100.
为了进一步探讨伤寒的发病规律,做好预防工作,选取陕西省22年伤寒各月份的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运气推演结果相对照,结果表明单从病因角度分析,有些时段伤寒发病不符合运气理论所揭示的发病规律,在今后的研究中,逐步从病证角度探讨伤寒发病与运气理论的相关性,更好地用运气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