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8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54篇
儿科学   49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55篇
内科学   1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614篇
综合类   774篇
预防医学   192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293篇
  8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8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分析同一组医生同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临床经验,比较小儿与成人穿刺术中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9月至2013年1月实施的34例小儿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同期873例相同手术成人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比较成人与小儿穿刺部位、穿刺时间、结石残留率、手术时间、术后出血等。结果小儿穿刺时间明显较成人短,主要穿刺部位依次在12肋下、11肋间,无10肋间穿刺;而成人则以11肋间为主,少数在10肋间。儿童结石残留率低,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的发生率低于成人。结论小儿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穿刺有特殊性,建立工作通道时须更加谨慎小心。  相似文献   
92.
76岁的童老伯是一位"造口人",他在3年前因患结肠癌晚期,在医院做了手术,但手术的方式有点特别,医生在切除病变的肠段后,又在他的腹壁开了一个口,将一段肠管拉出,翻转缝于腹壁,用于排泄粪便。什么是造口人造口人是针对直肠、膀胱病变(如直肠癌、膀胱癌、肠梗阻等),为保住患者生命,手术切除病变部位(直肠、肛管、膀胱等)后,在患者腹部左侧或右侧开一个人造口,这样的患者在医学上被称为"造口人"。造口手术是外科最常施行的手术之一,其中肠造口是最常见的造口,其次为泌尿造口,另外还有气管造口、食管造口、胃造口等。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多点穿刺标准通道术在双导管碎石清石系统治疗鹿角形肾结石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68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48例,女性120例,年龄18~68岁。合并集合系统积水(包括某一肾盏的扩张)186例,积脓26例。均使用标准通道多点穿刺技术双导管碎石清石系统治疗。全麻或硬膜外(分2次手术者)麻醉。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建立标准通道,手术中B超实时监测下选择和使用肾盂和肾盏穿刺点。结果268例共建立标准通道270个,选择和使用穿刺点486个,使用4个19例,3个27例,2个107例,1个115例。平均取石时间45.4 min。一期清石率96.7%(259/268),二期清石率98.9%(265/268)。输血9例(3.4%)。介入治疗4例(1.5%),术后发热26例(9.7%)。无死亡病例,无肾切除病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监测下,使用标准通道多点穿刺技术,在双导管碎石清石系统对鹿角形肾结石的治疗中安全、快速,能够提高清石率,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对经腹膜内和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进行较为客观、准确评价.方法 对采用经腹膜内、外结肠造口的128例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造 口功能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腹膜内造口组、经腹膜外造口组在性别、年龄、造口定位选择、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无差异.经腹膜内 造口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少于经腹膜外造口组.经腹膜内造口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经腹膜外造口组.一般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经腹膜外结肠造口组排 便信号出现的时间明显要比经腹膜内造口组早,自主控制排便功能明显强于经腹膜内造口组.结论 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后造口并发症明显少于经腹膜内乙 状结肠造口,具有更好控制排便能力.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预防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43例行PEG术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对PEG前、后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痰液微生物检查结果和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与PEG术前相比,PEG术后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降低(临床诊断发生率:90.7% vs 53.5%,P<0.05;影像诊断发生率:70.4% vs 18.5%,P<0.05),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使用较术前下降(37.2% vs 62.8%,P<0.05);PEG术后痰标本铜绿假单孢菌的检出率较术前增加(72.7% vs 31.8%,P<0.05)。 结论 PEG术可减少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增加下呼吸道铜绿假单孢菌的定植。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并探讨手术操作技巧。方法:回顾分析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40例169眼,对随访6~12 mo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评价治疗效果并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技巧。结果:本组痊愈155眼(91.7%),好转3眼(1.8%),无效11眼(6.5%),总有效率93.5%,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组术后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3.743,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泪囊的定位及大小、造口位置及大小、造口黏膜瓣的处理、鼻部疾病的处理等操作技巧、术后随访及处理和患者体质均可能影响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7.
<正>1986年,Ponsky等[1]首次提出了经皮内镜引导下盲/结肠造口置管术(PEC),并成功将其应用于结肠假性梗阻的治疗中。PEC的适应证包括复发性乙状结肠扭转、结肠假性梗阻、难治性便秘、先天性巨结肠、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和肠道去污等[2]。PEC是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置管术(PEG)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费用低、安全有效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所重视[3]。我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预处理术前输卵管积水对冻融胚胎移植术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25例输卵管积水患者,随机分为A、B和C组三组各75例,A组不进行预处理直接移植,B组腹腔镜下双输卵管近端结扎+远端造口术进行处理,C组给予介入栓塞法进行处理,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 A组临床妊娠率为12.0%,B组为46.67%,C组为45.33%,A组与B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流产率44.44%,B组为17.14%,C组为20.59%,A组与B组流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流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输卵管积水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前给予腹腔镜下双输卵管近端结扎+远端造口术或介入栓塞法等预处理方式均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妊娠率,可根据患者意愿实施。  相似文献   
99.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早产儿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重度BPD(sBPD)指早产儿吸入氧气治疗至少28天,在矫正胎龄36周时需吸入氧浓度>30%或应用正压通气。sBPD可引起患儿后期死亡、心肺功能不全、生长不良、认知落后和运动发育迟缓等。随着我国极早产儿救治成活率的提高,sBPD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由于不同患儿病理生理机制不一,引起疾病的表型存在较大差异,给临床诊治带来相当大的挑战。近年国内外诊疗共识均提出,以多学科团队合作对sBPD患儿进行综合管理。本文主要介绍中-重度肺实质性病变、大气道疾病和肺动脉高压三种表型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以及呼吸支持策略、气管造口术和肺动脉高压的管理。新生儿科医师加强对sBPD的关键病理生理和表型特征的认识,建立多学科团队会诊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有望进一步提高sBPD患儿的存活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0.
付翠霞  陈劼  马丽丽  沈淳 《全科护理》2021,19(21):3017-3019
总结1例胎龄29+5周的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后,经腹腔引流、肠切除肠吻合术、Santulli肠造瘘术,术后发生造口肠管脱垂的护理.使用新型防脱垂装置限制肠管脱垂,过程中未出现造口肠管黏膜损伤、肠管缺血坏死或破裂穿孔,腹部皮肤未出现糜烂及压力性损伤,未对防脱垂装置材料产生过敏、不耐受,未出现喂养不耐受及腹胀、肠梗阻、肠坏死、粪便堵塞等并发症.出院后定期造口伤口门诊随访,也未出现上述不良反应,53 d后停止使用防脱垂装置,未再出现造口脱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