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8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54篇
儿科学   49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55篇
内科学   1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614篇
综合类   774篇
预防医学   192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293篇
  8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8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前庭大腺脓肿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多需要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是脓肿切开引流+造口术,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我院自2008年开始,在传统手术方式的基础上作了改良,共治疗5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门诊确诊为一侧前庭大腺脓肿的患者50例,年龄20~45岁,包括未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联合经皮肾造口术治疗多发性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25例多发性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后腹腔镜结合经皮肾造口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应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术,肾结石在腹腔镜监视下行经皮肾造口术,观察治疗效果并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25例患者输尿管结石全部取石成功,24例肾结石患者取石成功,1例取石失败行体外冲击波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后腹腔镜结合经皮肾造口术能一次性完成多发性上尿路结石的治疗,具有取石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痛苦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比较结直肠预防性单腔造口与双腔造口的并发症,探讨何种造口方式更具有优势.方法 检索PubMed,Springer,Embase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比较结直肠损伤后单双腔造口的研究和相关文献.通过采用RevMan 5.2统计软件,合并及比较两者并发症,选择计算相对危险度(95%CI)作为效应尺度指标来评估这两种方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6篇回顾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计1 999例患者,6篇非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腔造口组发生造口脱垂(RR:0.23,95% CI:0.05~0.99,P=0.05)和由造口因素引起造口回缩(RR:0.21,95% CI:0.04~0.99,P=0.05)的风险较小.对于其他并发症造口狭窄、造口旁疝及造口周围皮炎等,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造口缺血、坏死概率方面,双腔造口明显低于单腔造口(RR:5.08,95% CI:1.94~13.22,P=0.009).结论 在结直肠损伤后,两种预防性造口方式各有利弊,但相对于结肠双腔造口而言,单腔造口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在严格处理造口血供的情况下,我们更支持单腔造口.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导尿管气囊前端长度与永久性耻骨上膀胱造瘘患者膀胱痉挛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膀胱痉挛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佩戴气囊前端长度不同的膀胱造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膀胱痉挛情况进行尿动力学检测.结果 随着气囊前端长度的降低,逼尿肌过度活动发生率、每日发生膀胱痉挛的次数、每次平均持续时间、累计发作天数也逐渐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腰围、置管时间与膀胱痉挛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应选用气囊前端长度较短的导尿管,以降低膀胱痉挛的发生,减少逼尿肌过度活动;年龄、腰围、置管时间均不是影响膀胱痉挛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6.
目的对56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加保护性回肠造口术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进入我院进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加保护性回肠造口术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配合医师的治疗,对患者进行综合性整体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其他各项指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结果经过护理之后,患者的生理体征得到明显的改善,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结论综合性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治疗效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在直肠癌造口术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70例直肠癌造口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术后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自护能力及自尊水平。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自我概念、自我责任、自我护理技能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外表自尊、行为自尊和社会自尊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直肠癌造口术患者的自护能力及自尊水平,利于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在改善膀胱癌尿路造口患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自我效能理论为依据,制订经验获得、言语劝说、改善身心状态、提高应对能力、改善社会功能、增强社会支持6大干预主题和内容,对25例膀胱癌尿路造口患者实施为期6个月的干预,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患者的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1)。结论应用自我效能理论对膀胱癌尿路造口患者实施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鼻内镜微创鼻腔泪囊造口术在治疗慢性泪囊炎中的作用。方法:将94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进行鼻内镜微创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疗效情况。结果:术后第6个月对照组治愈率为79.6%,好转率为13.0%,无效7.4%;观察组治愈92.2%,好转5.9%,无效1.9%;术后12个月观察组治愈率为98.1%,好转率为1.9%;对照组治愈77.8%,好转16.7%,无效5.6%,χ2=10.018,P=0.007。结论:经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孔术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面部无疤痕,可以同时处理鼻腔相关疾病等优点,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究末端回肠自闭插管保护性造口术在左半结直肠癌合并急性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112例左半结直肠癌合并急性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案的不同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6例。常规组接受袢式回肠造口术治疗,研究组接受末端回肠自闭插管保护性造口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营养指标、炎症介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肠道再通时间、造口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术后3 d两组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 d研究组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3 d、7 d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内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左半结直肠癌合并急性梗阻患者应用末端回肠自闭插管保护性造口术治疗可缩短肠道再通时间、造口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改善早期营养状况,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